摘 要:自贸区创建工程是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部署的“六个工程”之一,是引领全区开放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也是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桥重要头堡的关键举措。通过对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钦州港、崇左三个片区的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其在建设发展和制度创新中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加快推进内蒙古自贸试验区创建工作及获批后有序建设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 广西 内蒙古
一、基本建设情况
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涵盖南宁片区46.8平方公里(含南宁综合保税区2.37平方公里)、钦州港片区58.19平方公里(含钦州保税港区8.81平方公里)、崇左片区15平方公里(含凭祥综合保税区1.01平方公里)。202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南宁、钦州、崇左、北海、防城港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区。自设立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累计外贸进出口额3064亿元,以不到全区5‰的土地面积,累计实现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的37.6%、全区进出口总额39%;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55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23亿元,年均增长26.2%;税收收入由2020年的43.5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8.3亿元,年均增长43.4%。截至2023年12月,累计新入驻企业103073家,是设立前的28倍。主要开放型经济指标在同批自贸试验区(山东、江苏、河北、云南、黑龙江)中排名前三位。
二、主要经验做法
广西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面向东盟、陆海联动和沿边开放三大特色,积极为国家试制度、为改革闯新路、为广西谋发展,坚持以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守战略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做到“权限往片区放、资金向片区聚、土地资源对片区斜、招商引资朝片区走”。
(一)定位清晰,布局合理
广西自贸试验区锚定建设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新通道目标,着力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衔接的重要门户。
南宁片区定位于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新兴制造业等产业。截至2023年底,累计入驻金融机构510家,入驻数字经济企业超5700家,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已引进超30家世界500强和中国物流100强龙头企业。
钦州港片区定位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港海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中石油、华谊、恒逸、格派等百亿元重大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23年钦州石化产业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崇左片区定位于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路门户,重点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劳务合作。引进三诺、良维、海南万家腰果等重点企业,中越友谊关智慧口岸、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
(二)机制完善,体制优化
党政主要领导推动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建设指挥部+自贸办+片区管理机构”的工作架构,不断理顺片区管理体制。形成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为引领,自治区《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为主干,100多项配套政策为支撑的“1+5+N”政策体系。持续探索推动体制改革和完善优化,广西自治区批复同意中马钦州产业园、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港片区“三区整合”,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工委,管委会通过竞争上岗、全员聘任,最终将人数(原三个国家级新区共700多人)压减近一半,同时通过“招商业绩积分制”考核、部门实行差异化考核等管理体系改革,激活体制、激发动力,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得到企业普遍好评。广西税务局针对一个片区涉及多个税务机关管理问题,积极向国家税务总局争取支持设立国家税务总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税务局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税务局,2022年6月钦州港片区税务局已获批挂牌。
(三)制度创新,经营便利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改革、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现代服务业创新、通道门户开放创新等方面,累计形成169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其中54项为全国首创,7项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和“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先后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信息快捷联通为重点,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全国首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集成改革和国际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合一”集约式监管新模式,带动广西自贸试验区外贸年均增长19.9%。创新实施“负面清单式”放权,下放115项事权至片区。南宁片区推出的“免审即得”实现“准入即准营”,获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复制推广;推出的产业项目用地“带方案出让”创新制度,把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的审批时限压缩至“即时办结”,实现“拿地即发证”。
三、内蒙古、广西两地对比分析
广西是唯一一个沿边又沿海的地区,行政区域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5%,东邻粤港澳,西南与越南毗邻,南邻北部湾,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国家面向东盟的开放门户,常住人口4885万人。内蒙古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内联八省、外接俄蒙,常住人口2396万人。与同为边疆地区、经济总量接近的广西相比,内蒙古在进出口总额、口岸运行、平台作用发挥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一)进出口额体量偏小
2023年,内蒙古货物进出口总额1965.3亿元,居全国第24位,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3亿元)的比重为0.47%。广西货物进出口总额6936.5亿元,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都比重为1.66%,内蒙古进出口额仅为广西的28.3%。
(二)口岸效能有待提升
内蒙古有20个对外开放口岸,广西有22个,口岸个数相差不多,但口岸货运量差距较大,2022年,内蒙古口岸货运量5842万吨,广西口岸货运量达到1.6亿吨左右;2023年,内蒙古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广西口岸货运量超过2亿吨。虽然内蒙古货运量增长较快,但与广西的差距仍在1亿吨左右。
(三)平台作用发挥不足
2023年,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74亿元,内蒙古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41.2亿元;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247.4亿元,内蒙古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354.9亿元,仅为广西的28.48%;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13亿元,占外贸总额的12.4%;内蒙古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11.8亿元,占外贸总额的5.6%,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多个开放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开放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几点思考建议
设立自贸试验区对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起到牵引推动作用,主要开放型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大胆试、自主改,敢啃建设发展中的“硬骨头”,逐步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优化服务和管理,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学习借鉴广西自贸试验区经验做法,现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一)坚持标准从高,以设立建设的标准系统谋划推进创建工作
1.重点盯紧“创建前”的片区设置、规划布局和改革试点任务。科学合理的片区设置、清晰明了的规划布局和因地制宜的改革试点任务是自贸试验区成功创建的关键前提,也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片区设置上,要充分借鉴先进省区的经验做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尽可能叠加原有平台,争取自贸试验区设立后能够继续推动协同发展区建设,发挥片区的乘数效应。在规划布局上,根据国家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结合现有产业布局和基础,差异化确定片区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突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强化片区带动辐射作用,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改革试点任务上,基于前期梳理论证的七类试点任务和现有的《争取改革试点任务清单》,尽力争取更多内蒙古独有、国家事权改革试点任务。
2.充分考虑“获批后”的制度创新、要素支撑和考核评价。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要抓紧找出349项国家层面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的切入点,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对《争取改革试点任务清单》中属于自治区事权事项的研究,加快推动前期的调研论证,提出更多的改革举措,做好制度创新的预研储备工作。内蒙古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后,在全国来看属于“末班车”,党的二十大部署实施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我们要拿出只争朝夕的态度,对标提升战略任务要求,围绕指标体系布局,推动各类要素集聚发力,争取迎头赶上。
(二)坚持以创促建,整体带动新旧开放平台联动发展
1.着力“求新”,打造新平台、争取新政策、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平台能级。推动满洲里、二连浩特互市贸易区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研究优化边境口岸行政区划设置,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整合建设若干沿边产业园区,持续打造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等高能级开放会展平台,开创更多合作新局面。抓紧出台《推动综合保税区提级晋位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加快形成中蒙经济合作区“两国双园”“两园一区”产业链、供应链跨境产业合作模式。推进满洲里与扎赉诺尔、乌兰察布与二连浩特等地区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口岸和腹地、内蒙古和境内外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开放平台。
2.统筹“利旧”,用足用好原有对外开放平台,发挥最大组合叠加效应。目前,内蒙古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3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5个边民互市贸易区、15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及1个中蒙经济合作区。内蒙古虽然对外开放平台数量多,但存在同质化竞争、孤立运营、边贸模式向一般贸易转变标准化差、转化率低等问题。以综合保税区为例,近年来进出口总额实现连续增长,但保税业务体量较小,新业态发展不足,特别是保税研发、租赁业务几近空白,跨境电商业务发展较慢,与中部省份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因此,要借助自贸区申建的有利契机,推动构建“贸工一体”“仓销一体”新机制,统筹推进原有开放平台协同高效发展。
(三)坚持内外联动,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
1.着力“外拓”,敞开大门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是中欧班列中通道和东通道的重要节点,14个陆路口岸承担了约90%以上的中蒙陆路运输和65%以上的中俄陆路运输任务,全国近一半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进出境,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禀赋优势,将自贸区创建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深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在农林牧渔、能源矿产、基础设施、防沙治沙等领域合作,推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释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机制,深化与日本、韩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空间。
2.强化“内扩”,练好内功加强区域合作。内蒙古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北三省等区域协作,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资源配置要求,科学谋划产业配套、要素保障,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断加强内功修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三乌”(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乌兰乌德)通道公路、铁路升级改造。协调推进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铁路口岸站增建二线工程尽早落地。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口岸指导意见》,实施满洲里口岸补强工程、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站扩能提效和中欧班列能力提升改造工程。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集散中心以及中欧班列基地建设。二是推动跨境产业链建设。充分利用内蒙古绿电优势,加强口岸与腹地协同发展,探索发展“绿电+优质先进高载能”产业体系,定向招引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用电量大、绿电敏感度高的企业,发展铜、铁、煤、木材、粮食等主要进口产品精深加工,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三是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力抓好政策落地工程,督促落实、优化升级各项减负降本政策举措,降低企业税收、用工、用能、融资、物流等成本。以公开公示制度,强化跟踪服务,推动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竣工项目加快投运。结合国家要求规范招商引资政策,统筹谋划整体招商布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招商,着力壮大外向型经济。
参考文献:
[1]朱芮函,刘珈琦,龚成钰.广西自贸试验区积极“为国家试制度”[N].中国改革报,2024-09-13.
[2]高慧.深化优势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N].内蒙古日报(汉),2023-12-22.
[3]李运涛,银慧娟.广西自贸试验区全面实施120项试点任务[N].中华工商时报,2022-09-01.
[4]植凤寅.金融服务向海经济“桂”在行动[J].中国金融,2024(3):41-44.
[5]胡光磊.广西自贸试验区探索高水平开放取得积极成效[N].南宁日报,2024-08-13.
[6]简文湘,黄海志.开放发展加速合作共赢“上新”[N].广西日报,2023-12-15.
[7]张菲.自贸试验区对入驻企业的多重利好[J].中国外资,2021(10):48-52.
[8]翟丽.广西自贸区系列报道之一 广西自贸区:西南开放的战略支点[J].中国外资,2021(6):72-74.
[9]包思勤.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J].北方经济,2023(10):18-20
[10]康丽娜.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启航新征程[N].内蒙古日报(汉),2024-08-20.
[11]李世泽.以制度创新推动广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N].国际商报,2021-09-29.
[12]刘晓磊,苏时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协同发展区正式揭牌[N].消费日报,2024-04-25.
[13]金观平.以更大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N].经济日报,2023-12-29.
[14]庞革平.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69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N].人民日报,2024-09-02.
(调研组成员:韩丽梅、徐朋、满都拉;执笔:徐朋)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