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提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延续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二十大报告有关“共同富裕”的说法,仍将共同富裕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仍是中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过去的实践来看,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近三年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出现增长下行等较为艰难的局面,这势必会影响到三年前设定的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现在的经济状况与疫情前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制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时更多考虑是共享问题,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因为在当时看来“做大蛋糕”不是问题,至少不是大问题。而现在来看,“做大蛋糕”不仅是一个大问题,更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而且,在经济增长下行的情况下,一些预设的“分好蛋糕”的做法越来越难以见效,难以持续下去。这是我们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共同富裕包含了两重目标,一是富裕目标,二是共享目标。前者是衡量“做大蛋糕”的水平,可以用人均GDP或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后者是衡量“分好蛋糕”的程度,可以用一些差距指标如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财产差距的基尼系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等来衡量。三年前预设的共同富裕中的“富裕”目标,是到2035年人均GDP要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相关测算,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在未来10年内以美元衡量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除非能出台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激发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产生新一轮快速经济增长,否则在未来10年内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设定的共享目标也不乐观。单就收入分配差距而言,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0.46-0.47之间波动,收入差距没有形成不断缩小的趋势。一些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仍在起到强有力的影响。受到经济增长速度和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再分配政策的作用势必会要打折扣,收入差距也不会像预期的那样出现明显缩小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在推进共同富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不应该视而不见。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中,共同富裕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首先,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定位是不会改变的。其次,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配套协调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体系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助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特别强调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和过程,不必在意一时一事的得失。制定的一些短期指标也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根据不确定因素的冲击而进行调整和修正,更需要协调好推进共同富裕与解决当前经济困难的方针政策的关系,使得推进共同富裕更加行稳致远。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精神
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两种说法大同小异,表明仍需要继续深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基本上延续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二十大的基本思路,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领域入手,进行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与优化,以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体系。
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可以说积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更应该看到,导致当前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的改革,只是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很难推进,也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300多条改革举措,改革内容细致入微,体现了全面改革的宗旨。这些改革举措得到真正落实后,不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对于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特别在当前经济增长较为艰难的形势下,进一步平衡好发展与共享的关系,平衡好收入增长与分配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还是要尊重规律,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应更多地放在做大“蛋糕”上,同时兼顾好分好“蛋糕”的问题。
(作者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