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的优化路径

2024-12-04 00:00:00尹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11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地理教学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作业设计也比较机械,通过大量、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等情绪,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初中地理作业时,要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设计层次化、趣味性、个性化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现实价值,真正减轻学生学业压力。

一、突出作业设计层次化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有所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发生。在作业内容方面,根据教学计划和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规律,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作业数量也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增加基础性作业;针对中间层次的群体,可以合理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拔高性练习,降低基础性作业的占比。

分层次设计作业更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需求,也能够有效提升作业完成质量,达到量少质优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丰富评价方式和主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比如,对于基础性作业,可以融入前置练习,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了解并适度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如果是制作思维导图、调查报告等实践作业,可以组织作业展评等活动,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教情。

二、强调作业设计趣味性

繁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渐消耗学生的热情,因此,设计作业时要考虑趣味性。初中地理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与时俱进,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例如,教学水资源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选择某个具体的城市,深入分析其水资源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通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地理作业更为有趣、真实,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作业形式方面,过去通常采用背诵、抄写等形式,强化学生记忆,但是枯燥、重复的作业容易引起厌烦情绪,因此要注意转变作业形式,进b76e296aca18edc5c1be1b5cef1a09a4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并提供相应的关键词提示,如自然条件、气候等。这样,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在作业管理方面,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合理评价,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展现作业设计个性化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设计作业时需考虑个性化要素,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善订单式、实践类等作业。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订单式作业,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完成。这样,有利于强化作业的针对性、个性化,确保学生扎实掌握知识。而实践类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和记忆。此外,实践类作业相对比较有趣,不仅能够丰富课余生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和第七章《南方地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写导游解说词、制作PPT等实践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个地区,从当地文化、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等角度,全面讲解该地区的特色,完成导游解说词的创作。

四、结束语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化、趣味性以及个性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也能够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发散性思维、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