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与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

2024-12-04 00:00:00付影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11期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中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丰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和态度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历史教学为契机,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运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历史精神

历史教学的宗旨,可以用“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概括。历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历史事件,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精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真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场景再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思维也会更加清晰。

以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更能够从中体会到林则徐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精神。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仅认识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更能够从中学习到林则徐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通过对比辨析,发展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价值观。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类似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异同点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历史认识。

例如,在讲述明朝灭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其与其他朝代灭亡的异同点。如:明朝的灭亡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它是如何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性,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变革性。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历史情感

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时政热点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点,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丝绸之路在当下的延续与革新,更能深刻领悟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交织。此外,通过讲解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通过分析时政热点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注重课后反思,引导学生审视历史长河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形成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关键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成长和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有关内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发生内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思考解放区军民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通过反思,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将这种精神与学生的学习毅力相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不足,从而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此外,学生使用专门的反思记录本来记录感悟历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路,还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学生还可以将历史认识延伸到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上,他们可以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历史经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公民。

透过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评判和分析,我们能够判断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既要注重思想教育,也不可忽视心理教育,这样的双重教育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升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