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4-12-04 00:00:00郭晓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11期

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关注。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维与教学方法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初中历史教育目标的实现形成了阻碍。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利用核心素养指导初中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下面就如何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核心素养培养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具体来说,应该让学生形成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才会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构建层次分明的知识脉络非常重要,但这往往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觉学习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烦情绪。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辨析能力,就能降低学习难度,并且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来看,学生自我培养提升与完善的能力比较弱。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课时有限,多数情况下教师只能讲解一些最为典型的事件,但是历史事件浩如烟海,要想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就必须从课堂的局限中跳出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1.巩固基础知识。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脉络,通过绘制时间线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纵向方面,为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横向方面,介绍同一时间段其他国家的事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历史事件归纳到一个大环境中,并且指引学生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同时也建立了时空观念。这样一来,学生即可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拓展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关于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的教学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楚汉之争的视频,指导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分析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征,并且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大地加深了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3.激发学生兴趣。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想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切入点放在学生的兴趣点上,运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其建立对历史学习的信心,使其保持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诸多方法中,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措施。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既可显著弱化学生对历史教师、历史学科的畏惧感,也能显著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同时也是历史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