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新课改后,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考历史试卷中出现了很多开放性试题,这些试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开放性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开放性试题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试题的结构设计
在命制开放性试题时,教师要把握好试题的结构。目前,有些教师在命制开放性试题时,都是从已有的教材出发,选择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素材,并围绕这些教学素材设计试题。这种结构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打破这一结构,设计更具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试题。教师可以在命制开放性试题时,将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在试题中融入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现象、不同阶段的社会热点问题。
三、材料的选取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新课改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而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时事热点等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命制开放性试题时,教师要选择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素材。对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开放性试题,材料要贴近教材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开放性试题,材料应符合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主。
四、问题的设计
开放性试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问题背后的含义。教师要认真筛选试题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教师在命题时要将史论与史实相结合。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内涵和外延。另外,教师还要在命题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跨学科内容,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
五、设问的方式及逻辑层次
开放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探究空间。问题答案应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容易回答。在命制开放性试题时,教师还可采用对比式设问、启发式设问等方式。
例如,在“新航路开辟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这道开放性试题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第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哪些重要原因?
第二,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如何?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命制试题时,要注意试题的设问逻辑,做到层次分明、逻辑合理,避免出现答题范围太大、偏离答案中心等问题出现。如果设问中没有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命制开放性试题时,要合理选择试题素材,根据试题的立意、设问方式等,命制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开放性试题。为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比重,如可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描述,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进行评论等。教师要注意不同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合理选择题型,保证试题命制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