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情景、问题链驱动与双主、高效课堂

2024-12-04 00:00:00张玉玲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11期

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在集体中成长》的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笔者把正确认识和处理“我”与集体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在集体建设中“我”如何承担责任、成就自我。

作为一线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分析经典著作《西游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运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辩论等活动,加强对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巧妙设计开放性、趣味性和层次性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情境问题设计如下:

探究与分享一 听故事《石头汤》

听故事,请回答:

1.村民们口中说的“礼物”指什么?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探究与分享二 话说《西游记》

《西游记》里师徒们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是怎样走向和谐、取得成功的?请结合《西游记》里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他们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取经途中师徒的变化。

探究与分享三 我的班级我做主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个同学献策献力。请结合现有的班级情况,以及你所了解的同学特点,就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生活、文艺等方面,你将推荐哪些同学承担相关的班级职务,说明推荐的理由。

如果你是被推荐的同学,你觉得集体需要你做什么?

如果你没有被推荐,你觉得集体需要你吗?

探究与分享四 小明的苦恼

小明被推荐为班长,小明觉得这个差事不好当,管严了,怕得罪同学,管松了,班主任不满意,而且班级管理花去了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

1.小明是否应该继续当班长?

2.小明的苦恼是否也是你的苦恼?

本节课从欣赏故事《石头汤》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制作“石头汤”的过程中体现的人生道理。对《西游记》中人物性格特点和前后变化的分析,紧扣“我”与集体的关系,感悟“我”在集体中的责任和担当。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设计问题链,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了本节课的特色。

第一,创设情境,赏析学生熟知的经典著作《西游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核心素养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集体中成长》内容涉及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的播放,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具体的情境中,巧设问题,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变化,通过合作探究,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美好集体的建设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

设计的问题恰到好处,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通过《西游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取经途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感悟“我”与集体共成长,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问题链来启发学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加强对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和探究,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发挥政治课立德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