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教育微视频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2024-12-04 00:00:00盛银银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11期

微视频为推进初中思政教育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微视频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解决了教育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微视频的科学开发与运用能实现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共享,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初中思政教师要正视微视频的作用,不断开发与运用微视频。

一、以教材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微视频是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辅助工具。教师将教学重难点以短视频的形式提前录制,用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辅导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因此,微视频的开发与运用要以教材为基础,建构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领悟微视频要义。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认识自己xLQIDqVyGKUkOxx4EHBr7w==”的教学为例。在“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微视频中,教师便可以融入不同地域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地域的差距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微视频中,教师可以指出城市学生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及学习环境,认知更广泛,但室外活动的缺乏也使得他们的体质相对偏弱。农村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多,身体较强壮。这样的微视频从不同地域的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将微视频资源分层

微视频的开发与运用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地域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资源存在差异,然而决定学生命运的却是他们自己。在微视频的开发与运用中,教师要具体分析不同地域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类型及层次的微视频,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为例。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微视频的开发与运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偏远地区与非偏远地区学生法治意识的差距。在偏远地区,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教育水平也比较落后,因此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法治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微视频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其实际相关的法律的简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青少年哪些权利。对于非偏远地区的学生,在微视频中,教师则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更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拓展非偏远地区学生的法律认知。

微视频的功能不仅是帮助教师展示教学内容,还体现在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思政教育微视频的运用应遵循辅助功能最大化原则。育人是初中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在微视频的辅助下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情绪调节法,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在课后复习中,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在微视频的辅助下找出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学习短板,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样的微视频运用体现了学习的连贯性与系统性,能最大化发挥微视频的辅助功能,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总而言之,微视频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产物。初中思政教师应深度研究微视频的有效开发与运用,为不同地域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