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理念下的初中体育高质量课堂构建

2024-12-04 00:00:00张宏军
体育风尚 2024年17期

摘要: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2021年7月,国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要方向之一。教育改革愈发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双减”政策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初中体育教育水平,本文对构建高效、高质的初中体育课程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减;初中;体育

一、引言

以体育智,以体育德,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发挥体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推进教育现代化。通过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双减理念下的初中体育高质量课堂构建”进行探究,致力于通过探究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高质量课堂构建策略,为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指导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提出的意义和机遇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了一是减少作业负担,一是减少校外培训负担,通过“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构建更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双减”的内涵不是减少教育教学的内容,更不是要降低教学效果,而是要求教师在课业压力减小的背景之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双减政策的提出,为义务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校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方向。让教育的主阵地回归学校,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成效,让学习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同时,初中体育课堂作为一项发展学生体能的学科,是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越发重要的“体育”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中的地

位越来越高,在教育主阵地回归学校的机遇下,学校需要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构建科学高效的体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可以更加快乐地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推行初中体育高质量课堂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探索双减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用途径,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从而不负教师的使命和要求。

三、双减理念下的初中体育高质量课堂构建策略

(一)课上,提升课堂质量

1.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高质量的体育课堂依赖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动创造性,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体育课堂质量。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与文化课堂有所差异,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被激发。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如:信息化背景下的多媒体应用,微课使用等。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游戏、PK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比赛项目,并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各小组的成绩,最后依据比赛结果给予最佳小组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开展小组比赛,能够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能力和知识的提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总之,体育课堂应该是更加开放的、灵动的,它更加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体育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造作用,充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因地制宜、分层设计,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富含创新性和吸引力,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的体育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在每堂体育课上能有所收获、取得进步。

2.提升教学素质,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技能的训练者,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每一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化、技能的创新十分重要。在“双减”理念的指导下,在提高初中体育课堂质量的要求下,体育教师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和义务。尽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初中教学中,为了追求中考成绩,仍然存在体育课时极少,还被其他文化课老师占用的现象,根本是学校和师生对体育课训练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很高。作为“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有效提升课堂质量,依赖教师重视程度的加深,及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体育教师要增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学习和领会“双减”政策的内在精神,落实“双减”政策的理念和要求,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开拓教学方式,认真钻研教学业务,同时也要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及社会对学生要求的提高。一方面是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必须紧跟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策略,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感兴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全身心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要提高业务能力。业务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等等,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引导和服务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交流、互相信任、宽松民主、互相尊重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心中,只有关爱学生、体谅学生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因此,在双减背景下高质量体育课堂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学生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相互包容,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另外,教师也要适当地转变角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比较细致和敏感,充满主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避免一味地让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内容,而是应该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懂学生,尊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体差异,与学生以平等的姿态相处,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高质量体育课堂的构建提供良好基础。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后进生,教师应该对其给予耐心的引导,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对后进生多一些理解和信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爱与尊重,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4.丰富评价方式,优化考核标准

课堂评价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客观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能够第一时间改正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堂学习占据了主要地位,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也更高了。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做好评价工作,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获得提高。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当下的“双减”政策,使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水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即时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等。根据教学情况,教师可随堂评价,课程快要结束时做总结性的评价以便及时纠正问题,也可根据学校情况,随机进行评价等。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地激励学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增强体育素养,从而打造双减政策下的初中高质量体育课堂,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总之,教师应该在多维评价理念的指导下,促进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走向多元化,合理地设置作业和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将“双减”任务落到初中体育的教学评价当中,以获得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课下,添砖加瓦

1.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

体育工作不仅是教师的任务,更需要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体育相互结合,共同为体育教育做出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能为体育教育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应打破学校壁垒,与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从而丰富体育锻炼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的融合,有助于让体育教学更加开放化,通过社区和家庭体育,反作用于学校体育,为打造高质量的初中体育课堂添加砖瓦。让体育课后锻炼切实践行,逐渐发展成学生的一种特长和运动能力,最终逐步上升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为多方位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应该积极探索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路径,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有计划地构建全方位的体育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

2.课后丰富体育形式,满足学生兴趣

由于体育课有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体育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体育锻炼,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背景下,学校首先可以构建体育社团,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踢毽子、体操、瑜伽、武术等多种形式的社团,丰富课后体育形式。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能够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要,有效发展学生的潜能,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高质量课堂构建形成辅力。

其次,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体育活动竞赛,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体育锻炼成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常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体育精神。然后,体育学科也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与音乐、舞蹈、历史课程相融合等,让各科老师做好体育课程的补充,使体育教学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最后,学校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推行体锻课的活动,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结语

双减政策为高质量体育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机遇,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后培训负担的同时,为学生发展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也对体育课堂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质量体育课堂是一项需要教师长期努力的课题,而不能急于求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将双减落实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当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丰富体育教学手段,善于接受新事物,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切身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通过课上课下联动,构建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初中体育课堂,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相信在未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双减理念之下的初中体育高质量课堂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应用策略,助力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J].李伟明.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2]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陈娜.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

[3]初中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苗清.当代体育科技.2019(11)

[4]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策略[J].薛小红.科技创新导报.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