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深入剖析2017—2020周期及2022—2024周期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规则变化,旨在助力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本周期实现更高的竞技水平和备战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精简协作数量、新增联合难度、提高交换标准、提高难度分值,项目更突出了多样性和惊险性的发展势头;(2)主题明确、内涵丰富、不拘一格地展现多变的身体和器械动作,且淋漓尽致地烘托音乐主题的艺术作品将成为大势所趋;(3)细腻、精准地完成质量将最大化突显成套的质感。
关键词:巴黎奥运;艺术体操;集体项目
一、引言
艺术体操作为一项典型的技能主导表现南美类运动起源于欧洲,被认为是艺术与体育相平衡的美学活动[1]。随着巴黎奥运新周期的到来,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了2022-2024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它不仅是项目开展的指导性纲领文件[2],给竞赛动作提供评价依据和尺度,同时也为成套的创意和编排指明了方向。在复杂的成套结构中,艺术体操运动员面临着将美学、器械技术和肢体动作结合起来的艰巨任务[3]。本研究深度解析2017—2020周期及2022—2024周期国际评分规则,为进一步巩固并提升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世界竞技格局的国际地位,在巴黎奥运周期寻求竞技水平的新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对比2017—2020周期(简称2017版评分规则)和2022—2024周期(简称2022版评分规则)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具体项目条款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分析艺术体操2017版评分规则和2022版评分规则集体项目部分,就难度、艺术、完成部分的内容和当前国际艺术体操项目发展情况进行统计与总结,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四、研究结果
(一)难度部分变化
1.“巧”而“难”的身体难度
身体难度价值的高低和运动员完成质量的优劣是考量队伍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身体难度类型除了基本的跳跃、平衡、旋转和全身波浪,还包括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R)。图1对2017—2020及2022—2024两个周期评分规则的身体难度数量的对比可见,2022版评分规则中身体难度类型的数量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尤以跳步和旋转类增长显著,且单个身体难度的基础分值由最高0.6增加至0.7,预示着运动员有更多元的难度选择空间,竞技水平较高的队伍一般具有更丰富的难度储备,可选择更高分值的动作来扩大身体难度动作价值的差距,且身体难度、器械动作和音乐特征和谐一体、浑然天成,打磨出“整体”的概念。
除此以外,身体难度类型新增了“Combine Body Difficulties”(联合身体难度),联合身体难度可以包含来自相同或不同身qks5A80QpfUTnKPvEcFcQg==体难度组,但必须按特定的要求连接两个不同姿态身体难度。其价值是将两个难度分值叠加,且第一个身体难度的属性决定了该联合难度所属的类型,同时联合难度被视为一个身体难度[4]。可见,在当今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的成套中,价值高、连接新、完成稳的联合难度无疑能最大化地彰显运动员的独特风格和技术水平。不拘泥于传统单个身体难度的束缚,使跳步、转体、平衡三类难度精妙地结合“再加工”,既能节约完成时间,也给身体难度动作的再创造和成套编排的丰满化提供了更广袤的空间。
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R)要求高抛后完成2个或多个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随后接住器械。集体队伍所有运动员应朝同一方向移动,或朝不同的方向分组完成。R的方面变化更注重动作的完整性和高度统一性,高抛器械后连续2次的旋转标准提升了动作的惊险性、整齐性,赋予项目朝着更高、更难的方向发展。
2.“高”而“远”的交换难度
交换难度指5名运动员全部完成高抛或远距离的抛和接,难度的最终分值由基础分值和附加标准两部分组成。主要变化体现在:
(1)交换基础
由表2可见,2022版评分规则交换难度的基础分值虽仍为0.2分,但交换的标准愈发严格,要求运动员交换抛接相距至少8米或高度超出运动员2倍的身高,这对成套编排中队形调度、时间分配、空间利用及抛接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2)地面姿势
2017版评分规则中运动员呈跪姿、坐姿等,身体与地面有接触即为有效的地面姿势,但2022版评分规则要求运动员整个躯干必须接触地面,这意味着运动员只要有呈仰卧、俯卧或侧卧完成时,才能获得地面姿势0.1的加分因素;
(3)分组
无论是同种器械,亦是不同种器械都对“分组”形成了更清晰的定义。由此可见,“高”而“远”已成为交换难度的必备条件,若想获取高分值的交换难度,必须注重每名运动员体能水平和器械技术提升。
3.“精”而“惊”的协作难度
器械与身体技术的整合是现代艺术体操技术的核心,也是艺术体操的竞技特征之一[5]。协作难度的编排需要斟酌成套的主题寓意、空间利用、队形调度、配合多样,通过巧妙构思使每名运动员分工合作、完美配合。上个周期2020年东京奥运会全能前三名队伍全能成套的协作加起来均在130个动作左右,这更像是眼花缭乱的“杂技”盛宴,过度追求协作难度分值,从某种程度上缺乏了器械本身的特性和成套艺术美感的展现,裁判员的记录亦是应接不暇,难免因评判纰漏产生得分的争议和申诉。通过调整,2022版评分规则限制一套成套中最多18个协作难度。在新周期规则指导下,集体项目协作的数量已大幅削减。
通过表3看出,CC的定义和分值变化较大,由原来每个0.1分增至0.3分,且运动员可以通过使用附加标准叠加提升其分值。计分标准多维化,促使运动员建立更具巧妙、新颖的配合关系才能得到CC协作难度的加分。
新增加结合托举/支撑运动员的协作“Collaborations with Lifting/support of the gymnast”(CL),允许将运动员(们)提升至高于同伴站立姿势的肩部水平位置以上,并在空中完成各种姿态。托举不仅能凸显集体项目力与美的团队特征,在不同空间表现运动员身体的交流和互动,最大程度展现队伍的艺术创意、体能水平和团队默契,精心雕琢的托举无疑将成为成套中出其不意、画龙点睛的标志性亮点。
(二)艺术部分变化
艺术表现是情感变化的产物,亦是艺术体操的灵魂。将有声无形的音乐形式与有形无声的动作表现有机结合、贯穿始终,达到运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该项目内涵与外延的最高体现。新周期规则更明确地解释音乐应充分表达指导思想,最终展现出有“故事”情节的成套,呈现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效果。对“动作与音乐的节奏不匹配”上周期最多扣除1分,到2022版评分规则最多扣除2分,同时特别强调了艺术性的 “动力性变化”“动力”既是在肌肉的松紧张弛间产生的物理之力,体现身体运动的节奏和方向,又如苏珊 朗格所说的“虚幻的力”——能被“感觉到”的能量,“力”的不同类型及其驱动性又为身体的表达带来“势”态的灵动多变[6]。成套动力性的体现伴随音乐,通过身体和器械动作的节奏、强度、力度、速度的变化,反映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转换,构成了张弛缓急、跌宕起伏地对比美和平衡美。更值得注意的是舞步组合由以往的难度价值动作,过渡至艺术价值中。舞步不仅是简单持续8秒的一串步伐变化,而转变成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充分地参与到其中,使器械和身体极尽地诠释音乐特征和主题风格,舞步中也不再限制基本器械动作的要求,只要器械保持运动状态即可,激发运动员在舞步时创造更加灵动、有趣的器械动作,从而完美地表现主题风格。
(三)完成评分强调细腻
除了独具匠心的编排创作和高超出众的难度选择,制胜优势的决定权更取决于运动员稳定、高规格的完成质量。在“规格就是金标准”的艺术体操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地完成每一个身体难度是提高竞赛成绩最直接、最具时效性的根本途径[7]。2022版评分规则延续了动作技术小、中、大及以上错误扣分,对身体姿态、交换抛物线等细节扣分力度进一步加大。但难度与完成质量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矛盾,一般情况下,难度分值的提升会导致完成质量的下降[10]。如何在获取高分值难度的基础上又能保证高质量的发挥,将更加考验教练员对细节的把握以及运动员竞技水平。高质量、严标准、超稳定的场上表现,才能极尽体现成套的编排意图。
五、结论
高标准的器械交换难度和新增的联合身体难度,需要运动员具备足够的体能储备才能快速适应动作技术的快速革新,确保竞技水平的稳定发挥。精简协作难度,使每一个动作的编排都缜密思考、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不断强化器械和身体相互交融的紧密关系,贯彻“整体”的概念。
艺术性的极致追求,更突显项目追求美的本质。主题鲜明、情感丰富,将文化、音乐、时间、空间和动力高度整合的成套作品,才能成为艺术表达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完成扣分严格细致,要求运动员、教练员应根据自身竞技水平和心理能力使成套编排更加合理。高质量的动作完成质量是影响成套动作完成分值的重要因素,稳定、高质量地发挥,便把握住了成套动作完成分值。
参考文献:
[1]Flessas K, Mylonas D, Panagiotaropoulou G, et al.Judging the judges’ performance in rhythmic gymnastics. Med Sci Sports Exerc,2015,47(3):640-648.
[2]汪敏,赵磊.2009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对艺术体操技术发展态势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04):68-71.
[3]Ani Agopyan,Berfin Serdil rs. An analysis of variations in body movement difficulty of 2016 Olympic Games rhythmic gymnast candid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2019,3,417-434.
[4]汪敏,吕铭亚,孙晓乔.新规则视角下艺术体操难度体系的解构与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03):31-35.
[5]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S]. 国际体操联合会,2021.
[6]王光凤.从“难、美”分析竞技健美操与艺术体操的专项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S1):54-56.
[7]途光社.因动成势[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8]Leandro,C.Apparatus difficulty in rhythmic gymnastics routines-comparison between 2 Olympic cycles. Science of Gymnastics Journal,2018, 10(3),413–419.
[9]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69.
[10]马莉.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
[11]梁慈民.论竞技体育前沿技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