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逐渐深入,使小学体育教学有了丰富的理念和行动支撑。在对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内容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通过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有效研究和整理,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和体育知识分析中来,这对于体育育人价值的发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主题学习;实践探索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194)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学生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也面临重重挑战。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具备综合化的分析和学习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将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落实到体育学科中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可以通过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使整体的氛围创设更加愉快。所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概述,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教学体育优化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的方向和思路。
二、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研究
(一)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提出的新要求
在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作者了解到,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教学目标问题导向作用发挥创新发展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设定科学的目标体系,并从课程设置调整等多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特别是要注重优化学生的内容结构,从运动参与、技能学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专项技能进行有效把握。而通过化学和主题学习,对模块进行设置,也能够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等相关目标,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二)跨学科的理论概述
对于跨学科这一概念来讲,其最早可以追溯于20世纪的20年代。从国际发展角度来看,重点强调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进行紧密相连,从简易的思想交流拓展至更深层次范围之中。经过长期探索,我国相关学者应积极对跨学科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很多学者认为跨学科虽然跨越了学科,但是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通过学科逻辑共同点的整合,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能力。所以,总体来看,表面上跨学科是不同学科的整合,但是从内容角度来看,其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可以通过多个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融合,强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对学科资源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可以推动体育跨学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概述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之下,跨学科主题学习逐渐深入及概念也在不断丰富,主要指的是在体育课堂之中围绕一个中心主题通过有效模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小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对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应用,并通过综合分析优化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当然,从特点分析角度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把握不同的特征。
首先,跨学科主题学习更加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可以结合体育健康的学习标准,对德、智、体、美、劳以及国防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可以设定钢铁战士这一主体运用体育支持国防教育知识,使学生可以真正地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点第2个特征则是主题细分化。
可以通过更小层级主题任务的落实,使学生可以运用科学、国防等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地了解体育学科学习的重要奥妙。
第3个层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主题情景化层面,在主题切换过程中,学生可以代入到一定的情景角色,进一步地通过实际条件的分析,对不同职业的魅力进行有效的感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目前来看,社会经济发展节奏不断加快,为了进一步地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积极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地了解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跨学科主体式学习内容的落实,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仅可以通过立德树人目标的设定,对现实情景进行模拟,使学生可以用于思考,也可以在对多个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使学生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地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高速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要求
目前发展形势之下,双减教育等全新思想逐渐涌现于人民大众的视野之中,进一步地把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课程内容层面进一步地对其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内容的落实,可以积极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等知识整合的具体要点通过学科联系,可以更好地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
(三)有助于推动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
在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指引之下,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开展,可以通过体育文化有效传承,推动多个学科的知识可以达到相互融合的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之中,对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五育目标进行有效实现,在体育健康课程之中,既可以围绕学生的价值观念、良好品格、关键能力,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地实现了五育并举。从具体成果角度来看,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可以进一步地解锁不同的学习模式。例如:将体育课程与劳动课程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而将体育学科与破解运动密码等科学主题进行融合,也可以让学生优化自身感悟大自然的能力。所以,在跨学科教学之中,既可以明确主题,也可以凸显化学和主题学习的价值,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有助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升教学效果
在跨单元主体式教学指引之下,学生自身对于自我学习情况可以进行清晰地了解,通过有效创造,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且,体育学科与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相关学科产生联系,也可以通过知识的互相迁移使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巩固达到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的状态,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地整合现代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化学课主题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四、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水平的思路和方法
在对上述内容探索的过程中,作者主要结合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相关内容,对其基本特征、具体概念、重要价值等核心要素进行了深入探索,结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地把握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要点,对实际生活当中的实践进行挖掘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对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过程中,还需快速确定主题内容,有效整合知识脉络,从而明确体育化学和主体选择的策略和方法。一般来讲,具体内容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
(一)注重落实新思想
良好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于化学课主题学习内容的落实具有重要价值,在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把握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思路的改革,结合体育课程的思想,对“健康第一”等理念进行落实,并通过学、练、赛、评的有效结合,对体育的育人本质进行有效结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小学体育学科当中,需要引导学生在短跑等相关活动参与之前做好热身运动,而热身运动的引导,也可以让学生调动自身的上肢下肢进一步地保障自身的协调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将体育学科与科学学科等进行产生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良好的理念指导性,使学生既认识到小学体育跨学科学习的价值,也可以在不同的主题之中彰显自身的优势。
(二)重点优化良好情境的创设
在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体育学科学习的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聚焦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事件,创造良好情境。这一情景的创设可以根据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要求对跨学科属性进行展现。例如:在仿真教学情景创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代入一定的角色,将体育学科与思政元素进行亲密结合。例如:让学生充分感受女排精神,将体育中的排球运动与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专业的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排球运动员们努力奋斗、不怕困难、突破绝境的意志品质。或者在对户外运动当中的定向越野跑这一深层次的运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也要结合科学当中的识图用图等相关能力冷静地分析问题,学生自身作为一个户外者的角色代入进去,可以整合多学科知识,进一步地走出“迷宫”。
(三)重点优化良好的教学评价
在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协作,对良好的教学评价内容进行深化,也可以在把握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将过程性评价、小组成员互评、终结性评价等进行紧密结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期末成绩的组成可以包括学生学习态度、日常表现、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与此同时,通过发放问卷提问或定期测试等相关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进行全面展示,从而凸显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思想,提升教学水平。
五、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积极对跨学科主题式教学进行展现,既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能够充分落实全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因此,选取合适的主题,并结合主题式教学内容,定良好的教学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部分内容,作者主要结合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思想。对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体育课程与语文学科的有效融合
在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将体育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紧密融合,也可以把握语文学科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有效展现。例如:在对篮球等相关知识和技巧动作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篮球的动作要领和技术动作,对篮球运动的主题进行设定,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行商量比赛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动作和具体的战术,并使用语文知识来形容篮球比赛的具体形态内容。一些学生提出上一小组的同学表现是“游刃有余、热火朝天”,通过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地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地丰富。
(二)体育课程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之下,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将体育课程与数学学科进行紧密结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训练,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对各项知识的本质内容和相关特征进行有效连接。例如:在对铅球的出手角度、队列队形的变换要求等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在对实心球进行抛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到的函数等相关知识,了解其基本原理,并通过知识分析,对自身抛球的方法进行有效改进,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其体育运动的效果。
(三)重点强化体育课程与音乐学科的有效融合
除了上述课程融合之外,将体育课程与音乐学科进行有效融合,也可以使学生在主题式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地对这门学科有充分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很多音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就可以通过有效的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跳绳等相关比赛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元化的速度、节奏音乐,让学生可以结合音乐节奏,对其快慢进行练习,既可以减少练习中的疲劳之感,也可以通过花样跳绳的编排,优化学生对于体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四)全面把握体育课程与劳动课程的深度融合
最后,在对体育健康等课程内容进行展现的过程中,积极在跨学科融合之中,对劳动教育的基本精髓进行整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劳动过程当中,需要消耗能量,磨练其意志锻炼,这些都可以通过深度的融合,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的体育健康与知识技能。例如:在对跳远教学内容进行把握的过程,就可以结合“劳动最光荣”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习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并通过观察具体的案例,参与劳动能手大比拼等相关活动,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之中,可以对整理文具、整理被子等相关活动进行有效参与,在最短时间之内整理最干净最整洁的小组,或者通过竞赛的有效推进,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意志品质。
六、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学必将迎来全新的改革。在发展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优势,通过教学实践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而推动我国整体教学更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董夏洁.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单元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小学体育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例[J].体育风尚,2023,(08):137-139.
[2]种青.创设主题项目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06):10.
[3]黄志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3.DOI:10.27247/d.cnki. gnjtc.2023.000170
[4]苟俊玲.小学体育课堂中创设复杂运动情境刍议[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0):145-147.
[5]李正中.新课标下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J].体育视野,2023,(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