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从注重技能教育转向素养育人,这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为目的,通过探索实践、案例分析等方法,针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教法创新、工具选择、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实施意见,为信息科技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 新课标 数字素养 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网络社会更应强调数字素养的提升,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上。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本身的科学性必须坚持,同时数字素养的培养必须符合学科逻辑,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上贯彻学科逻辑。信息科技教学重点更应侧重于信息素养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法探索、工具选择、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下面,笔者就小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策略,以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缘起: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把握
(一)教学内容表面化
随着小学信息科技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双双落地,绝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标及新教材教学内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课前准备和重难点突破方面做得不够精细,授课内容仅限于新教材上的浅层知识,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认识不足,更未在情感上得到共鸣与升华。另外,教材相关辅导用书与资源更新缓慢,教师没有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相对狭窄,也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
(二)教学目标错位化
在大多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互动少、交流少,甚至还会影响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时过多地注重教学操作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错位,导致学生缺失了探索研究与创新的兴趣,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字素养自然得不到提高。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大部分信息科技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独立深入思考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一味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但是,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信息科技课可能是小学阶段比较“轻松”的课程,如果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会严重压抑课堂气氛,甚至经常会出现学生上课不听讲、玩电脑的情况,这对于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自然是不利的。
(四)教学评价局限化
目前,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手段也比较单一和局限,一般以期末考试为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检测难度较大,不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学情,推动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
二、探策: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建议
新课标指出,小学信息科技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需时刻以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展开教学实践。
(一)注重反思体验,增强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主要指学生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但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时并不会筛选合适的信息,信息意识并不强。因此,教师应从信息意识这一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生活中信息运用的场景,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自我反思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信息意识的深层理解,同时学会尝试从各类信息中选择合适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去运用,不断强化信息意识,进而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小公民。
例如“身边的数字设备”一课,信息意识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动使用数字设备的兴趣与意识,能列举数字设备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学好,会更深刻地了解数字设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后续学习规范使用数字设备和按需选用数字设备有一定的帮助。现在的学生虽然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但对“数字化装备的发展”还存在认识上的困难,对“数字化装备”的“在线化”“智能化”等特点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因此,为避免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场景设计了许多让学生思考体验的问题,如“爷爷和爸爸小时候用什么设备拍照?”“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家家都有吗?携带方便吗?”“胶卷相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三者比较,谁更容易拍摄出清楚好看的照片呢?”“怎么才能看到胶卷相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里拍出来的照片?”等等,请学生课前作为小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家人。在课堂上,笔者以简单的项目研究手册,指导学生初步进行项目规划,让学生和各类数字设备进行体验互动。这样,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数字设备的发展”“数字设备的特征”时,积极性和参与度会大大提高,同时能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对比和体验,更清晰地感知数字设备的不同特征及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性。
因此,教师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凸显学科特色,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体验展开学习和探索,为学生准确判断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经历问题解决,形成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主要是指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的运用。通俗来说,计算思维是一种使用信息科技手段和工具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教师不能简单地用“依葫芦画瓢”式的方法教学操作技能,而应该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化、生活体验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逐层递进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计算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字素养。
例如“画正多边形”一课,如果用“填鸭式”教学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学生的计算思维必然得不到提升。因此,笔者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通过绘制校园模拟交通系统标志牌的情境创设,学生很快深入其中,跟着教师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比较分析“走、转、走、转……”和“重复执行”这两个方法的优劣,从而引领学生画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接着进一步抛出问题,例如:“参数和边数有什么关系?”“重复次数和旋转度数又有什么关系?”通过项目式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画正多边形的思维方法与规律。整节课笔者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好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采用追问式的方法层层引导,让学生自主分析规律,总结方法,形成计算思维,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例如“机器学习”一课,笔者带领学生走近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了解机器学习。课堂上,首先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猜水果”游戏导入,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判断出水果是荔枝还是红毛丹?学生能通过水果的特征作出判断。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类比思考:人类大脑作出判断是根据经验得来,如果将计算机看作人类大脑,它能作出类似的判断吗?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交流、讨论互动,逐渐理解了“机器学习”“训练”和“测试”等概念。笔者再继续引入“自助水果售卖机”的实例项目帮助学生理解K最邻近(KNN)分类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原理,最后带领学生自主设计“自助水果售卖机”项目。学生在课堂上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抽象特点、建立模型,并学会将计算机的解题过程和方法类比到其他的解法中去,从而形成计算思维,这也是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借助数字工具,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设备、平台和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因此,在教学中,信息科技教师应充分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利用数字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字化工具和网络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与创新。
例如“初识物联网”一课,笔者将智能音箱、智能手环、智能台灯、智能电子秤等一系列物联网设备带到教室,让学生现场体验感受智能数字设备物物相连、互相控制的神奇效果,进而让学生思考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现场的体验和讨论可以高效地归纳工作原理。接着,继续通过自备物联网硬件器材,创新设计“智能灯项目”,让学生依托数字化设备学以致用地理解物联网。
例如“在线信息的搜索”一课,笔者抛开原有机房台式电脑,利用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移动平板,依托希沃教学平台,带领学生利用“搜索引擎”“酷狗音乐”“拍图识图”“VR在线体验”等工具,深入体验信息社会利用各类数字终端进行在线信息搜索的便捷,避免了理论课的枯燥乏味。最后,依托希沃平台和数字化工具,通过在线提交、实时投屏、任务分发、游戏反馈等数字化评价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让教学评价看得见、教学评价更及时、教学评价更真实、教学评价多样化。
(四)结合实际案例,培养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学生作为个体应当承担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案例,不断渗透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重点关注增强学生遵守网络法律法规、重视信息安全的意识,同时引导其维护社会良好网络秩序,对信息社会作出贡献。
例如“我的数字身份”这一单元教学,笔者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确定了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目标,并围绕“保护数字身份”“遵守网络礼仪”组织学生展开学习。两节课都以带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项目化任务形式设置。如“遵守网络礼仪”一课,作者用学生的“八礼四仪”引出话题,结合现实生活礼仪启发学生对网络礼仪的思考,并由现实生活中的问候引申到网络问候语,让学生模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网络聊天场景,借助“学习通”数字平台,让学生对照现实与虚拟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做到言出必行,自觉遵守网络礼仪规范,对个人隐私和他人隐私进行有效保护。“保护数字身份”一课,笔者结合生活中热门的侵犯隐私、盗取信息、网络信息安全等事件,引导学生重视信息安全,保护数字身份,同时自主尝试设置安全密码,避免造成隐私泄露,从而带来不良后果。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信息社会中的种种规则,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与体验,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承担起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责任。
三、结语
突出课程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要继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谭秀霞.面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7).
[2]陈修娟.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