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多维度人际交往的实践探索

2024-12-04 00:00:00张丹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11期

【摘 要】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人际关系正常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依托积极心理学中的“五施”原则,策划并实施各项班级活动,能帮助学生从个体与个体的深度相遇、个体与共同体的形象描绘和个体与集体的相互确证三个层面,构建多维度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班级活动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小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支持,促进其心理健康。

小学学段儿童的主要人际交往对象是父母、教师和同伴。班级是教师与学生的聚合,自然存在着交往与互动的可能和契机。班级活动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发展的关键纽带。因此,在班级活动中搭建多种平台,促进多元交往,发展多维度人际交往,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在班级活动的实践探索中,依据彭凯平积极心理学言施、身施、眼施、心施和颜施的“五施”原则,设计并实施各项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培育积极心态去应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挑战,能促进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共同体、个体与集体的多维度人际交往。

一、个体与个体的深度相处

师生相遇在班级之中,最迫切的愿望便是寻找合适的方式去接近他人、融入群体。班级活动可以让师生在班级中深度相处,在增强自我认同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同伴、师生的个体与个体交往中发现他人。

(一)“言”以亲近:班级活动助推同伴间接纳

“言施”指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倾听他人的声音。在班级活动中,通过不同的言施方式来赞美和鼓励他人,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在积极、和谐的同伴交往中助推个体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接纳。

转学生小徐面对环境的改变,曾一度抗拒人际交往。对于同学善意的问候和关心,他时常抵触屏蔽,在长期孤独感的环绕下,产生了社交焦虑。针对小徐的交际困难,教师在班级中开展“爱心能量”活动,通过个体与个体的语言交流软化他僵硬的内心。“小徐你好,我叫轩颉,是语文课代表,交作业可以找我。”课代表每天的主动出击打破了同伴交往的僵局,小徐逐渐学会主动上交作业,增强了与课代表的交往意愿。小徐有些挑食,吃饭速度偏慢,食堂值日生慕尧看到小徐尝了一口蔬菜,毫不吝啬地献上真诚的赞美:“小徐,你今天不一样,像一个美食小侦探。”突如其来的夸奖给了小徐正向的情感体验,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改变,也感受到自己逐渐为新环境中的同伴所喜爱与接纳。由此可见,班级活动可以让群体中的学生个体产生愉悦的身心交流,助推同伴间的相互接纳。

(二)“眼”以观照:班级活动助长师生亲密感

心理学中的“鲨鱼效应”表明,先天的不足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努力也可化劣势为优势。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身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秉性,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缺点或不同,在师生交往中陷入僵局。“眼施”是通过眼神交流来传递情感和信息,用眼睛去观察和放大身边的美好。以眼神传递善意,以发现放大身边美好的班级活动为师生的亲密联结创设平台,让师生能以自己设想的美好方式来与彼此相遇。

小铭是班里的“恶作剧之王”,在教师眼中他规则意识欠缺。而教师对课间游戏的文明安全非常重视,这让小铭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教师相信学生的向善与美好,察觉到小铭的焦虑情绪,开展跟班观察。偶然发现小铭对魔方颇有研究,教师以此为突破口组织班级“魔方争霸赛”活动。毫无意外,“恶作剧之王”成了教师佩服的“魔方小王子”。小铭在教师赞许的目光中带领全班同学玩转魔方,课间打闹无影无踪。小铭的眼神中不再是局促与难堪,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的感激,他变得自信讲理、尊重规则,也愿意接近教师,分享自身的成就。在班级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寒冰悄然融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教师完成了与学生个体的深度交流。

二、个体与共同体的形象描绘

班级中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共同的目标或任务,形成暂时的共同体,比如值日小组、学习小组等。共同体最初只是“存在”,它要走向“生存”,就需要团队成员对其加以发现和定位,并为之努力建构。班级活动可以引发团队成员对共同体的期待,从而形成共识与合力。在持续的活动中,共同体得以不断塑造,成为群体共同的价值符号,并反过来影响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最终形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

(一)“身”以共进:班级活动助推成员相互信任

身施是指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表情来传递信息,以行动帮助自己和他人。学生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形成的学习小组,在行为和想法上可能存在不一致。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当是团结合作、相互信任的。通过班级活动,帮助共同体成员之间产生信任,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交际与合作。

在学习共同体成立之初,班级组织“通过障碍路段”的活动。每一个共同体派出三人闯关,一名成员蒙上双眼,在另外两位成员的搀扶下通过障碍路段,要求只能用身体接触,不能发出声音。蒙眼成员小王的感受是:“我刚开始和同学手拉得不紧,所以过障碍的时候绊了一跤,后来我学着相信他,听从他的指引,后面的路程就没有撞到障碍物了”。搀扶成员小李在记录中写道:“我担心小王会受伤,所以速度比较慢,但是他挺相信我的,我们越走越顺利了。”班级活动让共同体成员意识到信任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力,能助推成员之间毫无保留地相互信任。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会从一次班级活动延伸到各方面的学习合作中,当信任成为一种习惯,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交际不再如履薄冰,而是相互依靠,携手穿过障碍。

(二)“身”以共识:班级活动助燃团队归属感

“身施”在人际交往中不仅仅是身体动作的支持与合作,还是自发的行为驱动。归属感是共同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当成员产生对共同体的归属感,他们就会自觉地维护这个团队。一个好的共同体,一定有共同的、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能够把资源、知识、信息及时地在团队中传递共享。

为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笔者设计了“团队能量球”班级活动,团队成员可以用50个学习积分换取一颗能量球,投入团队能量筐中,为共同体蓄能。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为了小组荣誉和共同目标,学习的动力开始增强。教师惊喜地发现,一个共同体的两位成员将各自的学习积分,合力拼凑成50个,换取了一颗小组能量球。此时,共同体成员真正实现了不只为自己而努力,更为团队而共进。积分共享,能量共享,共同维护学习共同体的荣誉,体现了学生强烈的团队归属感。班级活动让共同体成员拥有一致的价值符号,努力描绘、塑造团队期待的共同体形象。

三、个体与集体的相互确证

形象与价值的确证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持续互动。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经常性的集体活动,那么学生就会习惯于自我的生活小圈子,不断重复着自我期待。

(一)“心”以齐聚:班级活动提升集体幸福感

“心施”是指通过心理暗示、情感交流等方式来影响他人的情感状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来源。班集体中有温度的沟通以及发自内心的共情,能够增强个体在集体中的幸福感。

在“阅读人物秀”班级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选择一个自己想要扮演的英雄人物,通过服装、动作、台词,演绎人物经历的历史事件。节目编排过程中,集体里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你的服装和大家不协调”“你的台词为什么这么长”。班级活动陷入瓶颈时,笔者让学生体验角色互换,在角色扮演中,一次次切换不同的角色,一遍遍走进故事里,想“他”所想,说“他”所说,体会故事里不同角色的想法,体验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在角色扮演中产生共情,在班级活动中引发共鸣。角色互换让学生理解了彼此的想法和设计,活动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体会到交往的幸福感,你看到了我,我也在关注着你,互相尊重与理解。

(二)“颜”以悦色:班级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质量

“颜施”是通过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当用微笑来对待身边的人时,通常也会得到他人的积极反馈和善意的回应。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互相尊重、积极沟通、善于倾听、学会赞美、共享与支持,人就能由内而外地和善,表情上的平和温暖是人际交往质量的外在体现。

笑是流动最迅速的表情。教师节前,班级组织了“微笑进行时”主题活动,学生与教师、同学相遇时,嘴角上扬,送上一个甜甜的笑容,从羞涩胆怯的微微一笑到发自内心的放声大笑,把笑容送给教师、送给伙伴,烦恼便不复存在。在“感恩家人”主题班队课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出一枚枚尘封已久的奖章、一张张发黄的奖状,和孩子诉说着当年他们的拼搏和努力,孩子的脸上流露出惊喜与崇拜,亲子关系迅速升温;斗鸡、挑小棒等父母儿时的游戏,也让学生的幸福和向往由内而外地流露出来,沟通互动与灿烂的笑脸很好地融洽了亲子关系。

学生个体的多维度人际交往不仅在班集体中,也在家庭中,更延伸到社会交际中。当学生面对陌生人也能投以“迪香式微笑”时,他们的心理一定是健康阳光的。微笑的力量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形,都能直抵心灵,拉近彼此的距离。

班级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个体与个体、共同体、集体持续关联,在多维度交际中学生个体的发展。关注并推进学生各种关系的建立,引导学生学会交往,这对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值得教师继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薛莉.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小学生积极心理养成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25).

[2]王希华,张哲.学校人际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

[3]何明涛.班级活动促进同伴交往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9(47).

[4]李竹平.关系建构:班级活动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命题[J].江苏教育,2019(15).

[5]彭凯平.积极心理是伟大的人性:幸福之道的科学探索[J].科技中国,2017(2).

[6]张静.利用班级活动,点亮学生“心”灯[J].教育家,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