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劳动课程的实施中提出了关于劳动周的设置建议。文章在新课标指导下,关注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隐性线索,以劳动实践周为突破口,基于学校的文化特色,进行劳动周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开发,做到有劳有教,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劳动实践周 活动设计与组织 指向价值形成
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是百年老校,学校一直在积极考量教育思想的嬗变和办学实践的走向。学校关注学生价值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在劳动学科中体现对学生的价值教育,为此,学校设立劳动周。
劳动周是每学年设立以集体劳动为主、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作为一所城中小学,如何开展劳动周的活动,让学生能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体现劳动周的教育理念,为此学校展开思考与实践,探寻更适合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基于日常生活劳动的活动组织与开发,让学生崇尚劳动
劳动周的劳动应有一定周期,可持续开展,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每天开展的莫过于日常生活劳动,但作为实践周,不能仅一个任务布置了事,而应有相应的活动规划设计。
(一)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以整理与收纳为主的劳动周活动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整理书包多是家长代劳,所以放学时,常有学生不会自己收纳,于是学校结合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劳动周的设计。
活动1:收纳整理指导课。为什么要收拾书包?如何收拾书包?这是需要教的。活动伊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理书包进行通识教学,书包的口袋如何分配合理,书本怎么摆放不易坏,书本如何摆放更便于取用,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对整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当堂练习与反馈。
活动2:收纳整理练习期。通过布置每天整理书包的任务,请家长记录整理时间,并每天给孩子的整理一个星级评价。
活动3:班级整理小竞赛。通过三到四天的练习,在班级中开展一次班级竞赛,学生担任评委,根据整理时间与整理成果进行评选,评出班级小能手。
活动4:年级整理大PK。每班评选出的小能手,参与年级整理PK,由教师担任评委,评选出整理小达人,进行全校表彰。
通过一个周期的活动,一年级入校的学生,基本能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并且乐意自己整理书包,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并初步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劳动习惯。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的整理与收纳,开展家庭服务劳动
三年级的收纳活动设计关注劳动能力的递进与提升,从为自己叠衣服,到为家人叠衣服,衣服的大小发生了变化,难度会有提升。另外,为家人做事,也是一种培养家庭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活动1:学习叠衣服的方法;
活动2:为家庭成员叠衣服;
活动3:巧叠衣服的方法;
活动4:行李箱衣物收纳法;
活动5:我叠衣物技巧分享。
巧叠衣服的设计,源于网络达人分享,他们或把大小不同的衣服叠得大小相同,或快速5秒叠一件衣服……这些小技巧帮助孩子突破传统叠衣方式,趣味性强。
外出旅行,能让孩子增长见识,是很多家庭的假期首选。要外出,就需要进行行李箱的收纳,怎么叠衣服最省空间,也是有学问的,通过劳动实践周的研究与学习掌握这个技巧,既实用又能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课外自主进行劳动,校内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与方法,让学生对于劳动活动的意义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一周的活动,学生劳动能力得到了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得以养成。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与之相匹配的系列日常劳动
高年级的劳动任务群中,有烹饪与营养的内容,在设计中,将其细化:夸夸爸爸妈妈的拿手菜;研究菜的营养搭配;亲自去买菜,为家人做一次午餐或晚餐。整个劳动过程,家长可以指导,但不能替代,让学生体会到家长做家务的辛劳,也懂得营养搭配的重要性、家庭收入要合理支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勾连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设计活动并开展实践,让劳动真实发生,学生的劳动素养得以落地生根,更懂得人人都要劳动的道理。
二、基于生产劳动的活动组织与开发,让学生尊重劳动
农业生产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充分利用边角空间,开发顶楼资源,以室内水培活动的方式开展劳动。
低年级学生开展发豆芽、水养大蒜这一类的水培劳动;中年级学生开展家养观赏水培植物的种植,如绿萝、铜钱草;高年级学生学习水培水仙花技术。
有些劳动活动要与幼儿园的植物养护有区别,劳动周要求有一定强度与持续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水培种植养护,不是一节课的学习,而是一个时段的劳动体验活动。学生在劳动周前或劳动周第一次项目任务布置中,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水培植物的技术要领,学习相关的技能技术,如水仙花的雕刻技术就是需要专门学习的。接下来的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对水培的植物进行养护,记录其生长情况,发现存在问题,种植期间要经常进行心得交流、困难求助与方法分享。最后还要分享种植成果,发出的大蒜、焐出的豆芽是可以食用的,怎么吃,可以进行成果分享。中高年级种植可以与美化环境、美化校园、美化家庭相结合。植物放在哪里可以美化环境?引发学生思考。当然,在这个劳动活动中,相关的观察记录的呈现,在活动结束后劳动感受的记录,都是劳动周活动的重要内容。
有目的地开展劳动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劳动内容,能培养学生对于农业生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尊重劳动。
三、基于服务性劳动的活动组织与开发,让学生懂得感恩
小学中高年级有一个劳动任务群是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契合。作为红十字会冠名单位,“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作为小学生,能为他人做什么呢?班级值日生、管理员等,这是学生长期开展的班级志愿服务项目。结合劳动实践周,可以给中高年级学生体验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校园讲解服务团、校园场馆绍团、校内活动志愿者……
学生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这类劳动活动,也不是能“随到随上岗”的,劳动周可以在中高年级结合起来开展。安排高年级的学生担任小辅导员,制定指导计划,再熟悉讲解服务的内容、路线,采用一帮一或组帮组的形式开展;中年级学生先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如讲解的礼仪,讲解音响的使用要求等,再向高年级学生学习讲解的具体内容,练习讲解,开展技能评比。通过这个活动,把中年级和高年级联动起来,同一个项目,因为承担的角色不同,劳动的内容就会发生变化,承担的责任也会不同,这样的活动,也能让学生更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形成一种自豪感。
在这样的劳动周活动中,学生也更能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劳动同样艰辛,值得尊重。
四、基于学校家长资源及周边生活圈的活动组织与开发,让学生尊重劳动者
劳动实践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学校有丰富的家长资源,有的擅长花卉养护,有的了解水果的挑选与保存,有的会烘焙,有的会扎染……将项目的开展进行精心策划,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展开学习与劳动,利用实践周记录单或研学单的设计,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记录劳动活动的内容。通过开展小范围的职业体验或劳动,学生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艰辛,也会对普通劳动者更加尊重。
学校周边的生活圈,就是身边的资源,只要善于思考,就可以让劳动周活动更加丰富,更接地气,让劳动由校内延伸至校外,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劳动可以树德,劳动可以增智,劳动可以健体,劳动可以育美,为了将学校的劳动教育落在实处,学校对劳动周的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期望在这样的劳动体验过程中,学生学会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顾建军,管光海.系统建设劳动课程 落实劳动教育 [J] 基础教育课程,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