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生态小公民课程的建构和实施路径

2024-12-04 00:00:00马吉香 张雪忠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11期

【摘 要】芦墟实验小学认识到学校的地理优势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使命,响应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政策,借助跨区域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努力建构生态小公民课程,培养具有生态理念、生态行为、生态情怀、生态视野的小公民。

【关键词】生态小公民课程 德育品牌 主题活动

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芦墟实验小学,充分认识到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使命,响应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政策,借助跨区域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努力构建生态小公民课程,培养具有生态理念、生态行为、生态情怀、生态视野的小公民。

一、课程开发的优势

(一)学校特色的传承

学校是一所以“环境教育”为特色的省级实验小学,已经坚持20多年环境教育,经历了从“环保活动”走向“环境教育”最终走向“绿色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着力于环境育人的唤醒和引领,曾荣获“全国绿色学校”。随着生态理念渐入人心,以及一些“非生态”状况的浮现,学校开始深入思考教育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于是将生态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特色。

(二)德育理念的发展

学校以生态伦理学为指导,积极构建以“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为核心的生态德育课程,以德育内容多样化、管理自主化、活动丰富化、评价多元化的四维路径,开创文化育德、知识养德、实践铸德、活动励德、评价固德的生态德育新模式,努力遵循人的生命成长之“道”,以顺应自然的成长理念、契合自然的成长方式,培育具有生态品质的生态小公民。

(三)校园环境的浸润

遵循事物的生长规律,打造具有宜活动、宜生活、宜学习的“三宜”生态化校园环境,使物化的环境亦能充分发挥熏陶育人的功能。如校园景点设施多样化:“田园生态十八景”“环保地球村”“环保长廊”“百草园”,等等,每一处景点都藏着多样共生的理念。教室、办公室温馨化:“绿色文明中队”“生态文明办公室”评比,让养护绿色“植物架”,感受生活点滴乐趣,共创温馨生态新家园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校园精神的人文化:以爬山虎为精神意象,以“多元共生、生生不息”为校训,倡导“向善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师生不断丰盈内心世界。

(四)课程基地的搭建

依据学校生态教育特色文化,搭建课程基地,旨在丰富学校校本课程内涵,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生态课程基地下设一园和 N 个课程馆。

一园:汾湖百草园,以中草药的种植、养护、研究为课程,引导学生感悟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哪怕只是一株普普通通不起眼的小草。

数字博览馆:构建“互联网+教育”的云课程体系,建设“生态小公民”电子平台,将学生生态体验教育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科技化、生态化、现代化学习的智能生活馆。

芦墟山歌馆:通过对芦墟山歌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的展示以及课堂教学的渗透等,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这项民间艺术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农校合作馆:与长三角一体化农村合作社牵手,建立劳动基地,跟着农民伯伯学种水果、蔬菜,在真切的劳动体验中感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二、课程的建构和实施路径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将生态小公民定义为:拥有热爱家乡、巧手能干、勤学善思、创新睿智品质的学生,着力于依托地理优势、立足德育品牌、打破学科界限、开展主题活动四个方面开发生态小公民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升。

(一)依托地理优势开发课程:我是爱乡小公民

芦墟实验小学位于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的交界处汾湖,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湖荡纵横、田林相映、交通便利,围绕“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目标,积极打造宜业、宜创、宜居的生活环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范(2021—2035年》中将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和推动绿色低碳作为两项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学校坚持近20年的生态教育,面临新的形势,更觉主动培养生态小公民的责任之迫切。于是学校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水乡、贴近水乡,开发“我是水乡小公民”课程,培养学生作为美丽水乡公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1.联合河湖长制

作为“百湖之城”的汾湖,水域面积占比近40%。水是汾湖的灵魂,如何保护这方“碧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为了让学生了解治理河湖的举措,学校带领学生参观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中“一河三湖”中的元荡示范区,学生们在元荡展馆中了解汾湖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特色民俗,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油然而生;聆听联合河湖长制的机制,明确“共保水安全、共治水环境、共复水生态、共扬水文化”的全民共治新举措。回归校园后,设立“小小联合河湖长制”,鼓励学生成立宣传小组、监督小组,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用水、家庭用水、社区用水的情况。

2.国家水质监测站与空气质量监测点

碧水蓝天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为了让学生能珍惜这份纯净,更懂得要保护这份美好,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国家水质监测站与空气质量监测点,在工程师的介绍下了解判断水质好坏的各项指标,认识检测指标的各项仪器;参观庞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用双手感受它工作时的温度,从而切实感受到这份呵护绿水碧空的责任感。

3.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

水乡的魅力离不开劳动者的建设,环卫工人、园林职工、执勤辅警、快递小哥,等等,他们为水乡的发展贡献着最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环境的美化、安逸的生活背后是他们的默默付出。学校联合社区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揭牌仪式,炎热的夏天学生们为劳动者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聆听普通建设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辛劳与骄傲,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生发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美丽家乡贡献光和热的热切愿望。

(二)立足德育品牌夯实课程:我是巧手小公民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生态教育理念,学校将生态体验式教育活动贯穿德育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态为核心,开展实践活动,培养会生活、会思考、会欣赏、会交流、会合作的生态小公民。为此学校开发了“我是巧手小公民”系列课程,根据日常生活中会涉及的生态类活动设计课程内容,利用晨会、班会、日常碎片化时间等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树立生态小公民的意识,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

1.巧手护绿课程

每个教室外的走廊上都设有绿植架,摆放着学生自己亲手栽种的各种植物,分配任务,责任到人,精心养护,并于春暖花开的季节进行绿植养护的评比活动,学生们在亲手养护中获得用双手创造美好环境的成就感。

2.巧手节能课程

根据校园内出现的浪费现象,学校又依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发了校园节能课程:一年级是“节约纸张我做到”,二年级是“节约文具方法巧”,三年级是“节约粮食我能行”,四年级是“节水金点子分享”,五年级是“校园节电我先行”,六年级是“变废为宝我也行”,各年级各班围绕项目开展活动,并选出两名志愿者穿上绿色小马甲做好课件到低年级进行宣讲,分享自己班级的活动与自己的收获,让更多的学生形成自觉的节能意识,拥有自动的节能行为。

3.巧分垃圾课程

作为生态教育特色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环境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践行垃圾分类行为、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学校德育处开展了积攒“垃圾分类积分卡”活动,践行“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以生态小公民成长带动生态大公民共进。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家庭垃圾分类小妙招、垃圾分类小报评比、家校社联动举行垃圾分类实践竞赛等各类活动,都可以作为积分项。积分可用于兑换绿植,班级微心愿等。

(三)打破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我是勤思小公民

生态小公民的成长不能停留于教师组织的“行”,而要让学生沉浸于知其所以然的“思”。因此,学校以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深入的跨学科研究学习,以长短线并行的方式,结合班级学生兴趣特点,综合教师学科特点和优势,开发多样的个性化课程,形成百花齐放的课程样态。如源于生活的“‘洋快餐’让你欢喜让你忧”“茶文化”,源于自然的“我爱大自然:树叶贴画”“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源于劳动的“收纳小窍门”“去污小妙招”,源于节气的“二十四节气里的生态课”“节气里的美食”,源于家乡发展的“汾湖水”“‘桥’看汾湖十年”,源于学校特色的“百草园”“芦墟山歌”等等。以“‘洋快餐’让你欢喜让你忧”为例,教师以健康生态的生活为主旨,选择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洋快餐”为研究对象,班主任带领学生调查、考察、实践,近距离了解“洋快餐”的诞生过程,成为“烘焙能手”;数学教师带领学生探讨更加优惠的购买方式,成为“理财高手”;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快餐店以红、黄色块为基调的装修风格,感知艺术对生活的影响,成为“家居设计师”;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致“洋快餐”粉丝的一封信》,倡议身边的人正确看待“洋快餐”,不抗拒,不逾矩,健康饮食。

(四)开展主题活动深化课程:我是创新小公民

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学校都会开展校园环保科技主题节,经历了“环保—绿色—生态”为核心的变迁,辅以科技元素,旨在培养有生态理念的创新小公民,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如某届主题节以“争当和谐共生的生态小公民”为主题,以“生态小公民在行动”为口号,根据年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一年级为“微生态瓶”创意体验活动,二年级为“身边的生态小公民”摄影比赛,三年级为“蚕宝宝的一生”研学活动,四年级为“心中的最美乡村”科技绘画比赛,五年级为“火星生态屋”科技创意制作,六年级为“变形记”变废为宝创新大赛。由体验、发现、实践,到畅想和创新,不同年级教师精心设计主题化课程,有序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实际的行动,践行环保理念,触摸科技,醉于自然,融于生态。

【参考文献】

李林.“水一方”生态体验课程的建设[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