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学科实践、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推进综合学习,让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增强。文章围绕驱动型问题“如何记录分析展示凤仙花的成长”,在新课标指导下,设计以“凤仙花成长记”为主题的项目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将科学、数学、信息科技、劳动、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方法融合设计学习任务,在项目化学习中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科技 项目式学习 凤仙花生长 跨学科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对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课程结构内容设置上,要求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
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探究,能够提出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实现育人目标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目标。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型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项目式学习一改传统教学仅注重落实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做法,整合知识与知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等多重关系,聚焦核心知识,设计驱动型问题,围绕问题持续深入探索,最终在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实施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应对当前学校课程实施中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失等问题,从而让学校的发展更具有教育活力,更好地发挥学校为学生素养奠基的功能,最终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
二、基于项目式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项目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讨论,最终形成项目方案,在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做中学”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图1),将“实践、协作、创新和分享”的理念融入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中。主要包含以下流程:项目式的跨学科主题选择,确定驱动性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项目实施,作品制作;交流展示,成果汇报;多维评价,反思总结。
三、基于项目式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项目前期分析
“凤仙花成长记”是基于科学课上的种植活动,为了全方位展示凤仙花的生长过程而产生的项目。学生记录种植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数据,用图表分析和统计数据,收集植物生长变化的素材,借助信息科技进行多媒体作品创造、展示、交流。通过开展数字化创新活动,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创新、分享传播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表达的能力。本项目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解决和网络搜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信息科技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实践
1.项目选择,问题驱动
项目启动源于学生真实的凤仙花种植情境:“植物生长变化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保存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让更多人了解凤仙花的习性呢?”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测量凤仙花的生长高度变化、拍照或录制小视频记录、手绘植物、写植物观察日记等。最后,学生提出把多种形式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作品,解决问题的方案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符合信息科技学科倡导的学以致用教学理念。项目化学习的意义之一是让学生经历头脑风暴式的思考,并不局限于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分析问题,确定方案
引导学生充分分析驱动问题“如何制作凤仙花成长记多媒体作品,帮助更多人了解凤仙花”,解决这个问题会面临许多的现实问题,从而划分出以下子问题:
(1)怎样收集多媒体素材?
(2)怎样分析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数据?
(3)怎么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
(4)怎么有创意地展示汇报作品?
确定子问题后,就可以确定项目开展的时长、项目的探究主题、每节课的内容和任务等。本项目共有7个课时(表1)。
3.项目实施,成果制作
下面以项目中的第6课时“凤仙花成长记——图文编辑”为例,谈谈项目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学生活动视频、学生收集的多媒体素材,引出课题:“我们收集了这么多素材,如何把这些素材整合在一起,让更多人了解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就用演示文稿来制作“凤仙花成长”,展示汇报我们的种植成果。”
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视频和素材作为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又能铺垫本课的学习,顺利引出课题。
(2)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的自主学习基础任务,学生分析主题任务后各自动手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主题创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自主进行意义的建构。
①助流程图,明创作流程
在进行具体的主题活动设计之前,先要了解主题演示文稿创作的一般流程(图2),借助“流程图”,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整个创作所需经历的过程,在后面的创作中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所处阶段。
②思维导图,规划内容
播放优秀的演示文稿,引导同学对作品进行分析,以提问激活思维:主题演示文稿需要包含哪些页面?目录页与内容页有什么联系?每页幻灯片主要放哪些类型的素材?以“思维导图”的策略分析主题作品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理清思路,有利于学生对主题作品进行整体规划。
③自主尝试,完成项目
每个小组成员选择凤仙花生长过程的一个阶段,制作内容页,包含标题、文字、背景和图片的创作。小组学生互相协助,优秀作品将代表小组展示凤仙花的生长。本环节共设置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编辑文字、设计艺术化标题;任务二:添加背景;任务三:图文混排。
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布置项目任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给学生建立一个相互学习、交流讨论的平台,在合作学习中构建知识。任务二是本节课新授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学生先借助导学单进行探究,教师再答疑,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任务三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多种插入图片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尝试图文排版,感受图文混排的美感。
4.交流展示,成果汇报
学生初步完成作品后,与小组同学讨论如何更好地完善作品。教师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和个性环节,对比作品的完成效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图文并茂的要素。教师总结归纳,对学生没有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有效突破本节课难点。
学生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优作品,代表本组进行展示汇报。通过作品展示,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项目式学习做总结,提高学生审美观,提升学生自信心和荣誉感。
5.多维评价,总结反思
跨学科主题学习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水平展开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品创造成果等进行评价。
课堂在学生分享、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项目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借助可量化的个性作品评价标准(图3),引导学生根据作品评价标准整理分享内容,预演表述方式。
四、总结与实施建议
相比传统的“讲解操作—案例分析—学生听讲—上机操作—教师总结”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学生更加主动投入创作,在与同伴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成
跨学科主题学习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思维方式。教师要立足学科实践,制定出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实践活动整合课程内容和资源,完成若干个“子项目”活动。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基础参差不齐,作品呈现的效果也有所差别。教师课前要对学生水平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的大致水平,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及时调整项目的实施进度。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组内明确分工,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课堂通过完成任务后由小组长奖励贴纸的方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知识掌握可视化。
(二)“五育”并举,拓展育人新途径
开展“凤仙花成长记”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机融合“五育”,拓展了校园育人新途径,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从而拓展到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美化装饰校园,实现多学科的育人价值。
传统的信息科技课重技术、轻表达,重结果、轻过程,而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比技术步骤甚至作品的质量都要重要。教师要更新观念,多挖掘学科价值,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项目式学习项目,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多元地掌握学科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项目式学习设计理念的不断革新和实施,为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教师还需不断地去尝试、探索和丰富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奠定扎实基础。
注:本文系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AYB20230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