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研究味”

2024-12-04 00:00:00费岭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11期

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离不开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撑,只是相对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更具有“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是“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课题研究实践活动需要突出“研究味”。

首先,要有围绕主题的假设。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计划”,更多是指有明确的“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需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践去检验假设是否成立。比如课题“新媒体支持下的初中语文作业创新实践探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借助新媒体的初中语文作业创新”,因此,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需要对“依托新媒体支持的语文作业创新路径或策略”作出假设,可以从“某种新媒体的功能利于某类语文作业的创新”角度提出假设,当然也可以从“某种语文作业的创新方式需要有某种新媒体作支持”的角度提出假设。这也应该是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起点。

其次,要有依据假设的分析。因为是研究,所以需要有思考与分析。围绕假设对活动过程作深度思考与分析是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上面谈到的例子,因为课题研究的目标是研究“新媒体在初中语文作业的创新”中的支持作用与操作方法策略,于是需要对前文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可以是方法层面的,也可以是技术层面的,需要对假设的可行与否作出必要的判断。基于研究假设进行思考与分析,对以“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为选题的微型研究课题来说,则更为典型。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挑战性任务设计研究”,一般需要在“挑战性”任务设计、运用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发展间寻找联系,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通过研究实践活动进行检验,作出分析。

再次,要有规律提炼的需要。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题研究目的除了指向于问题解决之外,还承载着规律提炼2cad3e3d2344c0196be7d3384bdeef6c、策略总结的意图,最好能够从“个”的研究上升到“类”的归纳,从而让研究成果在不同层面得到推广,为同伴所用。如一位教师主持的省级课题“运用几何直观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其研究实践活动会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运用的方法策略作出一定的分析与提炼,尝试得到一些普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的得到,无疑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他在以“归一问题”为内容的课堂实践后,通过思考梳理出“突出‘用’”的一些方法策略,接着可以在“归总问题”为内容的课堂上进一步实践、检验,以其获得更多的实践支撑。这样的过程,是一般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是区别于一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

最后,要有过程资料的物化。研究成果的获得,需要有过程的扎实,同样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资料作支撑。及时地收集研究资料,才能有分析的材料。在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实践中,会有活动展开的工具,如活动设计表、观察分析量表等;有实践过程的记录,如文字记录、音频视频等;当然,还会有及时反思的材料,如有效的策略技术、问题归并、策略提炼等。这些资料的物化,相对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具体得多,丰富得多,当然也会聚焦得多。

从以上课题研究活动的要求来看,显然比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要求高。因此,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实践相比,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更有利于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