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背后的真相

2024-12-04 00:00陈敏莹
检察风云 2024年22期

《天龙八部》里的阿紫,在金庸笔下她是个惹人反感的“妖女”,她情绪阴晴不定,敏感而夸张,幼稚而过激,喜欢成为被关注的中心,开心时像个小孩一样吵吵闹闹,不开心时声泪俱下,甚至以玩弄、威胁他人来发泄,人格极不成熟,江湖豪杰皆敬而远之。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黛西,她对算不上是亲近的人过分热络,有着刻意的亲密和友好,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高度频繁地向他人索取安全感,她对美丽的外表格外关注,以追求表面的光鲜和荣耀来引起普遍注意。

上述两个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角色,都是不惜用各种方法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仿佛就是聚光灯下的舞台表演者,她们的信念是“我必须让别人关注我”,她们的情绪戏剧化般的变化多端,表面看上去聪明活泼、张力十足,但过分强烈的表现欲让人不适,她们也很难经营一段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阿紫和黛西都是典型的表演型人格障碍者。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精神障碍中常见的疾病,以过分情绪化、人格不成熟、实施夸张言行来追求他人关注为主要特点,但其特点在大家看来过于“普通”“常见”,以至于这种疾病在生活中不易被识别和意识到。

适度浮夸的人格特质可能会让人感受到热情,但过多“加戏”,甚至上一秒兴高采烈,下一秒就歇斯底里,反倒是让人不知道如何与其交往。据国外研究,表演型人格障碍在成人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2%,以女性为主。

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起始不得晚于成人早期(18周岁前就已经出现,并已持续多年),存在于多种情境中,表现出下列各项中的至少五项:

1.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关注的中心时感到不舒服。

2.与他人交往时带有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

3.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表浅。

4.总是利用外表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5.言语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却缺乏细节。

6.拥有戏剧化、舞台化或夸张的情绪表达。

7.易受暗示(容易被他人或环境所影响)。

8.认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上的更为亲密。

表演型人格障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自我价值依赖,他们对别人的认可高度敏感,以外界的评价来确定自我价值,因此这种依赖性容易导致自我价值感的波动,当被否定或批评时,会感到自卑沮丧;社交焦虑,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寻求关注,所以很害怕自己的表现不符合大众期望,容易紧张担心和自我怀疑;情绪波动,在得不到关注时,他们会表现出夸张的负面情绪,像孩童般泪流满面,他们的积极情绪只是用来赢得他人注意的工具而已,如虚假的友好和接纳,夸大的亲密和奉承,这些情绪波动会让他们不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虽然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具体病因还是未知,但它被普遍认为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复合因素诱发的。童年家庭的过分宠溺、高度施压、被严重忽视的创伤经历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人格发展不完善。上文提到的阿紫,她从小没了父母,缺少爱的温存,在残酷的环境下,她唯有做引人注意的事来博取大家的青睐,不过这往往是幼稚过激的方式,习得非正常行为后逐步强化,最终形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共病因素也会造成表演型人格障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的相关文献表明,障碍者有40%~50%的概率同时患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进食障碍等,不同疾病之间会相互影响和促进。

关掉头顶的聚光灯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请不要感到羞愧,而是应该持积极态度进行矫治。

自我接纳和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接纳自己,不需要为自己的人格特征感到抱歉,但要厘清几个本质的问题:在表演的背后,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表演后的效果让我满意吗?扮演过程中,我最喜欢怎样的“我”?最不喜欢怎样的“我”?我们需要直面内心的虚浮,接纳那个缺乏安全感的自己。

其次,要觉知自己情绪表达得太过分,旁人可能无法接受,可以问问亲朋好友,听听他们对我们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的意见,我们不要反驳,而是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改进,而别人喜欢的保持适中的强度即可,对无意识的表现,将其记录下来不时提醒自己。此外,还可以请朋友们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或在事后提点,以便不断改进。

最后,以过硬的实力、技能来代替做作、出格的行为,这是赢得尊重和认可的唯一途径。心理学家克劳迪娅·哈蒙德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优势视角看待自己,寻找自己的技能和潜力。问问自己: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技能是什么?我的什么能力帮我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就?最近一次遇到困难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技能使我没被打倒?这个技能能继续发展加强吗?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理解到自己真实的实力,从而不再需要通过他人的关注来逃避自我无能感。

寻求专业帮助

目前,心理疗法在临床上主要是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主要是让我们识别和改变原有的消极思维模式:“如果我不夸张,别人就不爱我。”治疗师会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来挑战这种信念。认知行为疗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根据障碍者的情况来定期跟进和评估。

投身于表演艺术

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有着艺术表演才能,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到这方面,让凝聚的能量得以转化,这既能释放不良情绪,也能走上一条事业与爱好相结合的自我完善之路。过程中,表演者可以从观众那找到安全感和存在感,在生活中就没有那么大的表现欲望。普通人容易实现的方式有:参加业余话剧社团、拍摄自导自演的小视频发布等。

如果朋友是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我们要怎样帮助他呢?

朋友A平时的行为举止极为夸张,在社交场合总会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地讲自己的一些小事。当私下跟他聊天时,他并不真诚,会有意无意地大声笑个不停,以此来吸引其他人的目光。因为他的多“戏”,朋友们都逐渐疏远他。

首先,我们要理解对方的不当行为只是渴望关注,并非心怀恶意,可保持一颗中正之心,给予包容,不要责骂他们“别再做作了”“你太讨厌了”,这样会适得其反,迫使他们用更极端的方式去获得关注。

其次,当他行为得当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障碍者会因此暂时放弃自己的表演,保持较为正常的方式与别人互动,但当他夸张地插科打诨、废话连篇时,我们就要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逐渐地,他会减少一些不良行为。

最后,在恰当的时机,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逻辑跟对方坦诚沟通:“跟你倾诉时,我感觉你在敷衍,但你一谈论自己的事就突然大笑不止,周围的人都好奇地望过来,我觉得你很不真诚,也让我很尴尬,我希望你能冷静下来好好听我说话。”我们需要告诉他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让人不舒服的,防止对方一味沉浸在虚无的表演中愈演愈烈。

总之,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给予最大的理解,但不做过于顺从的观众。

其实,当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成功关掉头顶的“聚光灯”时,会发现真实的自己本来就散发着光芒,这样的真实感才是最踏实安稳的,就像是双脚踩在大地上的感觉。

(作者系中国心理学会少儿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作家,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特聘专家)

编辑:沈析宇 1755562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