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角色定位探索

2024-12-03 00:00:00齐众长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10期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五通”设想,到通过相关规划、确立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从三次召开相关座谈会,到两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则是这一大倡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角色定位。首先,通过深度审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其对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案例研究,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角色定位,发现它不仅作为重要的文化联系带,推动东西方文化交融,还作为经济合作的桥梁,促进了含有丰富文化元素的经济活动的活跃。本文的研究表明,海上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文化影响力,使得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角色非常重要。我们期望,通过进一步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等产业,能够提升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赋值,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交流作用

1.1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化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这条古代海上通道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1]。在汉朝时期,商人们利用海上航路,从中国沿海航行到达印度洋沿岸国家,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西方,也将西方的香料、宝石等商品带回中国。此时,东南亚、南亚和东非沿海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中转和贸易中心,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频繁而繁荣。

在唐宋时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导航工具导航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东南亚延伸到阿拉伯半岛和东非沿海,形成了涵盖多国、多区域的庞大网络。郑和下西洋时期,这一海上贸易通道达到了鼎盛,中国与沿途多个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外交和贸易联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多元共融。

明清时期,尽管中国的海禁政策一度影响了海上贸易,但海上丝绸之路依旧在民间贸易和官方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南海和印度洋区域,依然保持了频繁的航行。伴随着各国航海技术进步和全球贸易体系的确立,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演变成了一条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文化和经济交流走廊。

整体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更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媒介,它的历史演化过程既见证了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长期互动,也为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建立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

1.2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老的海上通商航线,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角色。沿途各国在经济贸易的基础上,借助海洋进行文化互动,促进了语言、宗教、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文化传播与融合,还促使各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为全球文明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2]。通过这条航线,东西方不同地域的文明得以相互接触和融合。

1.3 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区域的文化特征与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和南欧等地。这一地理跨度决定了其覆盖区域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互相影响,推动了文化融合,例如东南亚地区在保持本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中华文化元素;南亚则在宗教、艺术和语言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中东和东非地区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接触到了中国的技术、艺术品和思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全球多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2“一带一路”倡议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文化角色定位

2.1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与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发展战略。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倡议旨在通过跨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和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这一倡议不仅致力于构建贸易和投资网络,更希望通过提升相互间的文化认知和理解,促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包括: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通过道路、港口、铁路和管道等项目的建设,提升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效率和交通便利性;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深化沿线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通过集群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互动和共同繁荣;构建人文交流的纽带,通过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合作,提升各国家间的文化理解和民间交往。

在文化交流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互相尊重,希望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弘扬和平与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通过这些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2 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角色定位探析

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角色是多方面的。它作为历史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延续至今,依然承担着重要的文化纽带功能,为沿线国家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重要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认同和理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推动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互动,促成了文化的相互包容与融合。与此同时,文化旅游、文创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也进一步增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地缘文化影响力,使其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展示了更多元的中国形象,肯定了中国所作出的文化贡献。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不仅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更是促进中外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2.3 海上丝绸之路地缘文化角色从历史到现代的连续性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海上丝绸之路所扮演的地缘文化角色具有显著的连续性。从古代的香料贸易、宗教传播,到近代的文化融合,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还促进了精神文明的交融[3]。在现代,“一带一路”倡议赋予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地缘文化内涵,使其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跨国交流的重要平台。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彰显影响力,为全球文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3 进一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文化价值及应用前景

3.1 海上丝绸之路地缘文化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与开发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文化价值在于其作为历史文化纽带,承载了丰富的多元文化内涵。对其文化价值的进一步挖掘,要以系统性的文献考察与实地调研为基础,深入了解和整理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不仅有助于保存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也能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领域合作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挖掘地缘文化价值的过程中,现代技术与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尤为关键。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搭建海上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展览,能够生动呈现其历史风貌。通过互动性强的数字平台,可提升公众对这一文化纽带的兴趣,增强公众对这一文化纽带的认知,促进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和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行动中。

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挖掘与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文化交流中心和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本地的文化保护和研究人才,推动民间交流和文化互动,既能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影响力,又能加深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认同与共鸣,助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转化与最大程度的实现。打造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推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景点,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的同时,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亦可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提高其在全球视野中的文化知名度与价值认同。

3.2 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赋值建议

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赋值,关键在于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一方面,应加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合作,促进不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互鉴。通过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推动东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产业,通过打造具有深厚历史内涵和现代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提升经济效益,增强文化传播效果。在经济合作方面,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含有文化元素的经济项目,如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主题贸易,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文化附加值,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3.3 海上丝绸之路地缘文化价值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文化价值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其丰富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交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展现了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借助海上丝绸之路促进的多元文化互动,有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通过文化旅游和跨文化合作项目,可以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为中国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结语

本文简要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角色定位,揭示了其对于促进世界各地文化交流互动、建立经济合作,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共赢的全球合作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期望通过进一步开发和运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资源,能提升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缘文化赋值,为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总的来看,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是历史的,更是未来的。

引用

[1] 赵丽娟.古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3(Z2):28-30.

[2] 谢哲宇,杨奕宸,于一涵,等.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J].蚕桑通报,2019,50(2):1-3.

[3] 赵燕.“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J].上海商业,2019 (8):16-17.

作者简介:齐众长(1999—),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