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孕育出来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教育功能和纪念意义。榆林作为革命老区,拥有大量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的历程,还是当代文化创新的独特基础。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密切相关,前者是物质载体,后者是精神内涵。文创产品作为新兴的文化载体,正逐步成为传承与弘扬文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浅谈榆林红色文化资源在文创产品中的发展路径,既为红色文化的物质化呈现提供参考,也为其精神内涵的广泛传播创造条件、拓宽道路。
1发展契合性
1.1 榆林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创产品的契合性
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创产品的契合性体现在历史、文化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这些资源是中国革命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具备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能够为文创产品提供独特的文化素材,深化文创产品的情感内涵。
首先,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使文创产品富有历史感和纪念意义。其次,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具备重要的教育功能,将这些精神融入文创产品,能够在市场中起到文化传播和教育的双重作用。再者,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创产品具有强大的市场契合度,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满足他们对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的期待。
1.2 国家政策对榆林红色文创产品开发支持
随着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政策对文创产品的开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例如,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3 榆林红色文化资源为文创产品提供素材
榆林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样,包括革命历史事件、革命遗址、纪念馆和革命英烈的事迹等。这些文化资源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首先是红色历史。榆林作为革命重地,见证了无数重要的革命事件。例如,党中央在转战陕北期间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以及榆林清涧地区打响的反抗国民党的清涧起义等,这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深化了文创产品的历史底蕴。
其次是红色文化。榆林拥有众多革命遗址和纪念馆,例如杨家沟革命旧址和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等。利用纪念馆的建筑外观、馆藏文物、展览内容等,可开发纪念币、书签、拼图、手机壳等文创产品,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第三是革命先辈。榆林地区孕育了许多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烈,以李子洲同志、习仲勋同志为代表。他们的故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创作人物雕像、传记漫画、主题文具等文创产品,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缅怀这些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1.4 榆林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原则
榆林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注重传承革命精神,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实现文化传播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运作,逐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文创产品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实现文化传播的商业化工具。因此,如何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为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的关键。
其次,强调文化艺术性。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应注重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的结合。新时代,只有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性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和意识形态自信,进一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因此,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不仅要体现革命历史的庄重与神圣,还应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榆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化再创造,使产品既能体现革命精神,又能吸引年轻一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此外,还应具备市场需求性。尊重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根据不同细分市场对榆林红色文创产品进行分类,实施精准分众设计策略,是提高市场接受度的重要途径。比如,针对年轻游客群体,设计时尚、个性化的文创产品,以红色活力吸引他们的目光,展现榆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针对中老年游客群体,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纪念意义,以红色情怀打动他们的心灵,在设计上注重细节和品质,体现榆林红色文化资源的庄重和深厚。
2 发展意义
2.1 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公众认知
红色文化资源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场馆,充分展现了榆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烈的革命精神。第二种,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革命精神、红色文艺作品。
榆林的红色文创产品将革命历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通过视觉传达、情感表达等手段,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使公众深刻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之处,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这种文化传播方式能够弥补传统历史教育的不足,使红色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2 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创产业的结合,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文创产品,可以提高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在现代消费社会,文创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们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创意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通过文创产品的创新,榆林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找到更广为认可的表达方式,进入更大的市场空间。这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旅游、教育、纪念品销售等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2.3 增强城市间的文化竞争力
文创产品的创新与推广,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还能够增强其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榆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可以提升榆林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通过创新设计、市场推广等手段,榆林的红色文创产品有潜力成为城市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此外,文创产品的全球化传播,还能够帮助榆林加强与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的宝贵遗产,也具有世界性的价值意义。通过文创产品的输出,可以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提升榆林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4 传承榆林红色文化资源精神
一方面,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触动人们心灵、激发情感共鸣,为文创产品赋予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财富并非仅仅是尘封的过往记忆,更是能深深触动人们心灵最柔软处的精神力量。深入审视和挖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元素并融入文创产品设计,能够赋予文创产品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这种情感共鸣让文创产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文创产品作为大众日常接触的精神文化产品,对人们思想与文化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在榆林,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除了获取经济效益之外,也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人民文化素质、达到感化和教育目的的重要责任。深入研究和开发榆林红色文化资源文创产品,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榆林的红色历史,感受榆林的红色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精神。
3 发展策略
3.1 深度挖掘榆林红色文化资源
尽管榆林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其可应用于文创产品的文化元素尚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导致部分文创产品内容单一、创新不足,难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因此,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榆林的革命历史,提炼其中的核心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中。例如,通过对榆林重要革命事件、历史人物的深入挖掘,将这些内容具象化为独特的文创元素,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这些产品时,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榆林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
3.2 建立榆林红色文化资源库
为更好地推动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榆林应当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库。通过对全市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数字化整理,将革命遗址、历史文物、红色故事等资源系统化地呈现出来。这不仅可以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便捷的资源获取途径,还能够为红色文化的长期保存和传播奠定基础。
资源库的建立还能够促进榆林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通过网络平台,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向外界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知榆林的红色文化历史。这一过程不仅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播和产品推广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
3.3 创新与传承结合
在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榆林应坚持创新与传承相结合。榆林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但这些元素在现代社会中,需要通过创新设计手段进行再演绎和表达。利用现代设计语言,结合当前社会的文化需求,将传统的红色文化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
同时,创新并不意味着脱离原有的文化根基。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的尊重和传承。
3.4 培养设计人才
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设计,而优秀的创意设计需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当前,榆林在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方面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对“如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具备深刻理解与创造力的设计师。未来,榆林应加强对本地文创人才的培养,通过高校合作、设计竞赛、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敏感性,使其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资源,并有效运用于文创产品的开发中。
此外,榆林还应积极引进外地优秀设计人才,鼓励他们参与到本地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通过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设计创新的活跃氛围,推动榆林文创产业的整体发展。
4 结语
榆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文创产品开发的宝贵素材。通过深入挖掘榆林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市场需求,创新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推动榆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本文通过分析榆林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创产品的契合性,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策略。希望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文创产品的持续开发,榆林能够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作者简介:贾烨(2000—),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工业大学;高有宏(1978—),男,陕西榆林人,硕士,副教授,就职于西安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