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杰出军事家与爱国者,戚继光一生不仅在军事策略与指挥上卓有建树,更以实际行动践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爱国宏愿,勇歼倭寇、保卫边疆,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习近平总书记从小就崇拜岳飞、戚继光、冯子材等征战沙场的民族英雄。2018年6月,习总书记在视察蓬莱时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总结和弘扬戚继光精神,特别是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本文尝试对学术界关于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主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从中探讨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深远意义,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1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在戚继光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其灵魂所在,这一精神不仅深刻烙印在戚继光的每一次行动中,更跨越时空,成为连接世人心灵、为世人共同尊崇的精神纽带。它引领着人们探索并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文化内涵,是通往爱国主义精神文化精髓的必由之路。
高登将戚继光的爱国思想概括为“卫国保民”四个字,在国家危难之际戚继光和戚家军共同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抗击外敌入侵祖国。戚继光所率领的戚家军是救人民于水火的军队,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其爱国爱民的道德情结[1]。吴晓娟从戚继光作战轨迹出发,指出戚继光作为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一生都在抗击外敌保卫自己的国家,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与生俱来的[2]。李刚指出,虽然戚继光精神是以戚继光将军的名字来命名,但并不仅仅代表戚继光个人,而是所有抗倭将士们的精神体现。他们保境安民、奋勇杀敌,用实际行动击退倭寇入侵,尽显其拳拳报国之心[3]。
明朝中晚期的海防边防主要靠戚继光支撑,这一点是其他民族英雄无法比拟的。因此,深入挖掘、总结和提炼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命力,融入时代发展内涵。
2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是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的。戚继光自幼受父辈爱国保民思想的影响,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既表现出一般爱国精神共性,又有多年抗倭特性。
范厚广提到戚继光出生于将门世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沉淀,戚家形成了“忠孝仁勇”的家风。戚继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风家教,忠孝廉洁成为其终身遵循,更是奠定其深厚的爱国基石。戚父教子重教德,敬老学做人,不慕虚荣,不贪享乐。戚继光恩师梁玠对戚继光的严格教导也起到重要作用[4]。
深入研究戚继光的成长经历后,可以发现良好的家风家教是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内在根基,爱国保民思想是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3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包含多方面,集中体现在报效祖国上。王泽应和刘利乐二人将戚继光爱国主义思想概括为三方面:实心报国是戚继光报国思想的根基;实事报国是以实心报国为根基,以具体爱国行动报效国家;实功报国是以实事报国为基础,务求干出实效,进而从实心到实事最后到实效的成功转换。这三者一脉相通、前后贯穿,充分体现了戚继光在报国过程中切实笃行、务实创新的具体属性[5]。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是将国与家、国与个人联系在一起,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新时代,我们要将爱国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示意义。
4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戚继光抗倭的军事行动中,蕴含着“爱国、勇为、实干、担当、奉献”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戚继光在抗倭时形成的爱国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思想之基。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敌时取得的英勇战绩,与戚继光抗倭的军事行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培养。
刘楚研究了抗战期间戚继光的民族英雄形象。戚继光抗击外敌的特定历史功绩与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使命相契合,更是被大书特书,成为宣扬国威、忠于朝廷的御侮名将形象[6]。冯荣论述戚继光抗倭内涵与新时代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当他南下浙江和福建等地时,抗倭杀敌二十余年里,面对入侵的敌人毫不畏惧,在这一过程中,戚继光所凝结的爱国精神,正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思想之基[7]。
戚继光抗倭军事行动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抗战时期,急需挖掘以戚继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弘扬其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力量、团结人民一致对外。
5 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和传播
戚继光虽然离我们早已远去,但戚继光的爱国精神却历久弥新。现如今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传播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至关重要的时期,需要用戚继光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思想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冯军伟和高菁论述了新媒体对戚继光形象传播的意义。大学生可以借助多元媒介更加全面、具体、生动和感性地认知戚继光,实现优势互补[8]。在另一篇文章中,二人将研究方向定在为何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通过戚继光形象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指出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部分大学生有崇洋媚外思想,价值观念扭曲,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利益,需要用戚继光爱国精神来激励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9]。
王惠研究了戚继光爱国精神在大学生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她指出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在于他的立志报国,激励无数中国人顽强拼搏、不懈努力。因此,高校用戚继光爱国精神增强对大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教育颇有意义[10]。
在新时代,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来审视与解决现实问题,并将这一精神深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旨在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这样的融合不仅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6 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蕴含的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
戚继光不仅是一名武将,也是一名文将,写了不少好诗,他的诗充满了爱国热情,这当中包含诗文集《止止堂集》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学遗产的宝库。
曲树程指出,戚继光的爱国主义诗作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展现了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竟的“西北之志”的感慨悲愤。另外,部分诗词中也表达戚继光对政治的关注、对人民的同情,是戚继光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11]。
孙建昌提到了戚继光的两首诗,其中《过文登营》一诗,不仅描绘了作者在文登山所见的景象,展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还通过对比,深刻反映了先前因倭寇猖獗,致使东南沿海一带民众惨遭屠戮。戚继光感慨不能忘记国家安危而虚度光阴,要坚决捍卫国家海疆安全。《马上作》是戚继光马上即兴之作,描写将士转战南北的艰苦生涯,流露出作者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首诗不仅是对戚继光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他爱国情怀和战斗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戚继光不仅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本领,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爱国诗篇。他诗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李光彩和史岩提到,在《抗倭英雄戚继光》剧中更多的是通过创新的方式方法使观众把关注点放在爱国主义的核心层面,即“为什么爱国”和“怎样爱国”。李文栋认为,随着媒体形态的演变和发展,影视剧的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以《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代表的历史正剧作品在创作理念和手法上积极推陈出新,既为影视创作和教学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方向,也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思路[12]。
戚继光作为我国明代著名的抗倭爱国将领,他的一生都在紧张、激烈的军事生活中,为肃清敌军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戚继光抗倭的历史壮举与近代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立场上,具有相通之处。因此,在研究戚继光的爱国思想时,应当深入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爱国思想,以更全面地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民族精神。这样的结合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始终是推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7 结语
明朝中后期我国处于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戚继光挺身SYxwsgBEsIQdeu4+iWXLBaPnrmXJ5pCI0H2p78Fs9gE=而出、立志报国,把救国救民当作头等大事,这一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新时代我们弘扬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时,需将其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相融合,以此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战胜各种挫折和诱惑,在为国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当前,关于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研究已基本形成体系,学术成果较为丰盈。然而,学界关于戚继光民族英雄形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尚缺乏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将更加注意戚继光历史文化遗迹方面的考察与研究工作,结合大学思政课与各学科课程思政相融合,推动对戚继光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现代化。同时,也要将戚继光研究与新时代新征程伟大民族复兴相结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精神力量。
引用
[1] 高登.戚继光兵儒合一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 吴晓娟.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抗倭史迹述略[J].兰台世界, 2013(18):15-16.
[3] 李刚.戚继光精神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传承[J].人文天下, 2021(7):64-69.
[4] 范厚广.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启示[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2,17(3):29-32.
[5] 王泽应,刘利乐.戚继光的报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1):47-54.
[6] 刘楚.抗战期间戚继光、郑成功民族英雄形象研究(1931~1945)[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7] 冯荣.戚继光抗倭与新时代民族精神传承弘扬研究[J].大学教育,2022(9):151-154.
[8] 冯军伟,高菁.新媒体时代戚继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6):273-274+277.
[9] 冯军伟,高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路径研究——以戚继光形象传播为例[J].新闻前哨,2021(3):98-100.
[10] 王惠.戚继光爱国精神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策略[J].中国报业,2023(4):90-91.
[11] 曲树程.将帅诗人戚继光和他的爱国主义诗篇[J].山东社会科学,1988(6):44-49.
[12] 李文栋.对影视创作与教学实践中历史文化与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研究——以《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例[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4):53-54.
本文系2022年烟台科技学院校级课题“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与发扬”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妍禾(199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烟台科技学院;刘馨语(1997—),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烟台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