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沃格特

2024-12-03 00:00:00郑浩田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10期

古斯塔夫·沃格特(Gustave Vogt,以下简称沃格特)是19世纪法国双簧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作为演奏家,他通过精湛的演奏提高了浪漫主义时期双簧管在独奏乐器中的地位;作为作曲家,他为双簧管创作了大量的高质量作品,并引导了当时一批作曲家以展现双簧管演奏技巧为重点进行创作;作为教育家,他是巴黎音乐学院双簧管班担任时间最长的教授,培养出多位“大师级学生”,并进一步推动了法国学院派教学体系的发展。如此对双簧管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音乐家,国内几乎没有对他的研究与资料。笔者收集整理了沃格特的生平资料,并结合当时法国的时代背景,从多个角度向读者阐述沃格特的音乐历程,及他对双簧管专业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沃格特1781年3月18日出生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1870年5月20日病逝于巴黎,享年89岁。沃格特在发展浪漫主义双簧管艺术风格方面,发挥了开创性的作用。他的演奏与创作,极大提升了双簧管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地位,使其成为备受瞩目的独奏乐器。通过他的努力,双簧管在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逐渐接近了钢琴和小提琴。同时,他培养出了多位19世纪欧洲顶尖的双簧管演奏家,对后来的双簧管演奏者和学习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至今,波及许多仍健在的双簧管演奏家。如今,虽然他的作品已经很少被大众所知晓,但在双簧管领域,沃格特仍然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音乐家。

1 沃格特与巴黎音乐学院

沃格特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双簧管班第一位双簧管教授弗朗索瓦·萨兰廷(François Sallantin,1755-1830,以下简称萨兰廷)。萨兰廷在1790年前往伦敦,师从当时著名双簧管独奏家约翰·克里斯蒂安·费舍尔(Johann Christian Fischer,1733-1800),而且他在欧洲各地的巡演,得到了亚历山德罗·贝索齐(Alessandro Besozzi,1702-1793)极高的评价,贝索齐则是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和双簧管演奏家中的典范代表。在萨兰廷的指导下,沃格特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技艺精进,还深刻领悟了欧洲巴洛克与古典双簧管演奏艺术的精髓。1816年,沃格特接替了萨兰廷的位置,成为巴黎音乐学院双簧管班的教授[1]。

沃格特是巴黎音乐学院双簧管班中担任时间最长的教授,分别于1809-1815年担任双簧管助理教授和1816-1853年担任双簧管教授,在他的教育下涌现出多名19世纪欧洲杰出的双簧管演奏家和教育家,包括亨利· 布罗德(Henri Brod)、路易斯-奥古斯特·维尼(Louis-Auguste Vény)、A.M.R.巴雷特(A.M.R.Barret)、路易斯-查尔斯·特里伯特(Louis-Charles Triébert)、斯坦尼斯拉斯·韦鲁斯特(Stanislas Verroust)、安托万-约瑟夫·拉维涅(Antoine-Joseph Lavigne)、查尔斯-约瑟夫·科林(Charles-Joseph Colin)和乔治·吉莱特(Georges Gillet)等。其中,韦鲁斯特、科林与吉莱特先后在1853-1860年、1868-1881年、1881-1920年之间,接任了巴黎音乐学院双簧管班的教授,而吉莱特则最终成为他们其中最为成功的双簧管演奏者,被誉为20世纪初双簧管学派之父。这种有着长达百年师承关系的教育模式,也让巴黎音乐学院的双簧管演奏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学院派演奏风格与教学体系。沃格特培养的这些杰出弟子也突显了他作为双簧管教育家的重要地位与深厚影响。

巴黎音乐学院双簧管班自1795年8月3日成立以来一直存在,在19世纪,它先后由萨兰廷(1795-1815)、沃格特(1816-1853)、韦鲁斯特(1853-1860)、查尔斯·特里伯特(1860-1867)、费利克斯·贝特莱米(1867-1868)、科林(1868-1881)和吉莱特(1881-1920)担任教授[2]。

2 沃格特在音乐领域所获得的成就

沃格特除了在双簧管教学方面有重要影响外,还在法国与整个欧洲进行了大量演出,并承担多个乐团的双簧管演奏工作。他曾任拿破仑私人管弦乐团的首席双簧管的职务。1802年拿破仑恢复皇家礼拜堂后,沃格特担任该礼拜堂的首席双簧管的职务,直至 1830年礼拜堂解散。

沃格特最为重要的演奏经历是在1812-1834年间担任巴黎歌剧院首席双簧管的职务,也是在这个职位上得到了社会与同行的认可,在他相关的回忆录和历史信件中可以找到许多对他演奏的肯定。其中一封来自年轻时的赫克托· 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在观看了巴黎歌剧院上演的胡梅尔的歌剧《斯特拉托尼斯和波修斯》后,柏辽兹针对歌手写道:“我很难相信,由她演唱的这首歌,能有像沃格特的双簧管那样真实而感人……”此后不久,柏辽兹放弃学医,专注于音乐。

在当时的法国,歌剧是音乐演出的重要形式,而演出管弦乐作品的乐团则几乎只有巴黎音乐学院音乐会协会管弦乐团,该乐团由巴黎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兼指挥家弗朗索瓦-安托万·哈贝内克(François-Antoine Habeneck,1781-1849) 于1828年成立(1967年解散),是现在巴黎管弦乐团的前身,该乐团的特点是师生同台演出,在老师的带领下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与临场经验。这支乐团对于法国的管弦乐发展有着开创性的重要意义,不仅将贝多芬的交响曲带到了法国,同时还是多首著名管弦乐的首演团体,其中就包括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在这支乐团的推动下管弦乐音乐会开始受到法国公众的欢迎。而沃格特是该乐团的创始成员之一,并在1828-1842年的14年间担任乐团的首席双簧管演奏家,也是该乐团主要的独奏家和作曲家。

沃格特的音乐职业生涯跨越了两个重要的转型期。第一个是音乐风格从古典主义发展到浪漫主义。随着这种音乐风格的转变,在作品创作上会包含更多的内容,浪漫主义以前,作曲家会给演奏者一定空间,将华彩、装饰音或者加花等作品处理留给演奏者。而在此之后,作曲家开始逐步谱写出作品演奏中所有的细节,留给演奏者发挥的空间则是把自己想象成为作曲家本人,更大程度地从作曲家角度思考与理解作品,进而诠释作品。沃格特在他的创作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几乎为演奏者谱写好了每一个演奏处理,包括华彩。

沃格特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从无键双簧管发展到有键双簧管。在沃格特职业生涯早期,双簧管一般由黄杨木制作,只包含两个键,即升C键和降E键,现称为巴洛克双簧管,沃格特是最早为无键的双簧管制作指法表的人之一。他在1816年至1825年间编写了一本未公开出版的双簧管指法表,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由于没有按键,巴洛克双簧管在复杂调式的演奏中十分困难,但随着音乐风格的发展,调式变化更加丰富。为了便于在复杂的调式中演奏,乐器制作商在双簧管上增加了按键,但黄杨木太轻,无法支撑增加的金属按键装置,因此经常变形、开裂,导致无法正常演奏,因此乐器制造商们最终改用了非洲乌木制作双簧管。新的木料不仅更完美地支撑安装金属按键装置,大大提高了双簧管演奏的灵活度,也让双簧管音色变得更为厚重、甜美,因此也能进一步承担起作曲家创作的复杂乐句。但与黄杨木不同的是,非洲乌木由于木材密度增大,导致演奏时更难充分振动乐器,长乐句也变得更加难吹奏。因此变化,沃格特后期创作的独奏作品相对更短,并在演奏中增加了更多的休止符,但双簧管演奏的技术难度则逐步增加。

在巴黎音乐学院,沃格特跟随让-巴蒂斯特·雷伊(Jean-Baptiste Rey)和安东尼·雷哈(Antonin Reicha)学习作曲。沃格特的双簧管独奏作品,在浪漫时期发展双簧管高难度演奏技巧方面,起到开创性的重要作用,这种以展现双簧管演奏技巧为特点的创作风格,在西奥多·拉列特(Theodore Lalliet)和安东尼·帕斯库利(Antonin Pasculli)等人的双簧管作品中达到了顶峰。其中,西奥多·拉列特是19世纪法国作曲家、双簧管演奏家,他创作的最著名的双簧管作品是《威尼斯狂欢节-前奏与变奏》(Prelude and Variations On The Carnival of Venice)。安东尼·帕斯库利则为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双簧管演奏家,创作了大量双簧管炫技作品,被称为“双簧管的帕格尼尼”。

这种创作的风格和特点与李斯特、帕格尼尼的钢琴与小提琴作品如出一辙,都是以提高浪漫主义时期独奏乐器的精湛技艺为出发点进行创作。然而,与李斯特、帕格尼尼的作品不同的是,在我国沃格特的作品却鲜为人知。即便是在双簧管领域,也是如此。

在我国,沃格特的作品之所以很少被用来学习与演奏,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国内有关沃格特本人的相关信息十分稀缺,而他又十分低调,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许多音乐作品目前还未出版,所以也无法进行学习与演奏。因此,其不被众人所了解,但实际上沃格特在多个方面都对双簧管的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至少值得被双簧管学习与演奏者所了解。沃格特的作品包括19首幻想曲或主题与变奏曲、16首协奏曲,以及多种室内乐作品。除此之外,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中还保存了沃格特的大量手稿,其中未收录的作品更值得发掘与期待。

截止到2023年12月,现已出版的沃格特作品至少有9首,分别为:1首如歌的柔板(双簧管或长笛与钢琴)、1首F大调第四单簧管协奏曲、英国舞曲(双簧管与钢琴)、1首歌曲(女中音与大提琴或者英国管与大提琴)、5首(第一、三、四、五、六)双簧管竞赛曲,其中5首双簧管竞赛曲都由法国巴黎李乔特出版社于2011年2月出版,十分值得进行学习与演奏。

3 结语

沃格特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社会与pTXGm1UbXbRnXomKqKfCj++FCAGlZCaSuSAJkXH4vj4=音乐风格的改变,他出生时,欧洲各国正处于启蒙运动的顶峰,封建专制、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受到了抨击,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一言一行,音乐不再是私人宫廷和教堂音乐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学生或观众参与其中。他的成长时代,维也纳三杰正在创作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杰作,在他的近百年的生命旅程中,提高了双簧管在独奏乐器中的地位,也见证了双簧管乐器制作的重大发展。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德彪西等作曲家开辟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新领域,他们也同时在西方音乐长河中留下各自的印记。沃格特作为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同时也在双簧管演奏与教学领域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受到了后世评论家的好评,称他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双簧管演奏家”[3]。

引用

[1] Kristin Jean Leitterman.Gustave Vogt's Musical Album of Autographs: A Scholarly Edition The Graduate Center[D].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17.

[2] 郑浩田.查尔斯·科林双簧管作品对双簧管专业发展意义的探究——以《第一竞赛曲》Op.33 为例[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22.

[3] Geoffrey Burgess.The Premier Oboist of Europe: A Portrait of Gustave Vogt [J].Lanham: Scarecrow Press,2003.8-10.

作者简介:郑浩田(1996—),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