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规律・素养:培养高阶思维的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

2024-12-02 00:00:00马荣荣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史实高阶历史

摘要:历史教学要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和提高核心素养,高阶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创造力人才的基础。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探究高中历史复习课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策略,旨在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阶思维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思维分成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前者指知识的简单记忆和复述,后者则指向为达到某个目标而对知识进行重组的心理过程,其内容包含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的学科思维,其概念框架包含“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新旧知识的关系建立”“不同维度信息的综合”“创新性知识的产生”等,[1]这与复习课夯实知识,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和提升思维水平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笔者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尝试研究从历史史实中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从史实和规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高阶思维的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以此增强复习效果,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能力与思维。

一、任务链驱动史实:复习历史史实,激发高阶思维

“任务链”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务组成的任务群体且群体内部的子任务之间存在螺旋上升的关系。借助任务链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回归教材复习历史史实,完善知识体系,并且在设计任务链时还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完成任务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在具有结构化、联结性和进阶式特点的任务情境中深度学习历史,落实培养核心素养。具体设计如下:

任务一:请结合表1“教材资源学习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2。

问题1:请根据教材资源学习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表现。

问题2:请根据教材资源学习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表现。

设计意图:目前命题趋势是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命题,或用教材上的表述作为答题的关键,因此,历史教学要回归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把“学思之窗”和“史料阅读”等栏目汇集到学习表上,不再额外补充材料增加学生阅读负担,用教材资源作为佐证学生论述表现的史实依据,如此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又让学生在巩固历史史实中通过比较和分析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任务二:请继续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图1填空并小组探究问题3、4。

问题3:据图1内容并结合所学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发展形势。

问题4:据图1内容并结合所学归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宏观把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再次通过时空定位从微观上深入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在完成填空后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发展形势是民主与专制交替反复,统治特点是政治上分崩离析,军阀混战,为后面复习新文化运动作铺垫。在这个任务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自主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从历史史实深入到史实背后反映的社会发展特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概括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任务三:面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与专制交替呈现的复杂局面,有识之士合力开出了一张药方,请根据表1并结合下列材料,从“开药人”“药引(起向导作用)”“处方内容”“药效”和“不良反应”五个方面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表现。

材料一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间男子年满21岁,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欲谋国家社会之改进,女子问题固未可置诸等闲。敢求女同胞诸君于“女子教育”、“女子职业”、“女子参政”等关于女子诸重大问题,任择其一,各就所见,发表于本志。

——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

材料三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因为它曾经是封建社会君王控制人民的工具,其中潜伏着无数病菌,如果不将它整体切除,那么整个民族将会灭亡。

——鲁迅《关于新文字》

设计意图: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教学的不同之处是要从新处讲。[2]笔者创设关于“药方”的全新情境,融合选必修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从“处方内容”引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药效”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从“不良反应”引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等。

二、问题链引导规律:总结历史规律,激活高阶思维

“问题链”是指通过层层递进的一系列具有联系性、逻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核心,它最大特点是通过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引发深度学习与思考。复习课不仅要夯实基础,更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类和概括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从宏观上认识历史的本质。设计问题链恰好符合历史复习拨开历史表象直达历史本质的需要,该环节设计如下:

问题1:有学者提出“北洋时期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请你结合表1中史料论证此观点。

问题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过渡的时代,也是处于剧烈变革的社会转型期,请你举例其他有类似特征的时代,并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3:综合上述分析,请归纳处于过渡时代的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递进的问题链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带动学生思维从低阶思维上升到高阶思维。问题1是对历史史实的再次复习,前面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了解北洋军阀统治,这次是变换角度再次考查,学生在政治上可以从专制和民主的交替,经济上从小农经济的主导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从传统文化的束缚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等角度逐一论证,答题角度改变但是史实依据不变,其实是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新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问题2是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横向或纵向等角度比较史实,寻找相似性进行归类,综合不同维度的信息,再次深化高阶思维;问题3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更多类似的历史史实中主动寻找历史规律,在具体史实中提炼出抽象化思维,比如过渡时代必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具体体现,过渡时代必然有新旧交替等特征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透过现象发现历史本质,又能产生关于“过渡时代”的创新性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多维度评价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检测高阶思维

评价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体现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3]相较于新授课,复习课的评价内容应该更多地体现多维度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扩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本课复习笔者设置两个评价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开放性试题评价,题目如下:

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指出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但同时,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有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知识积累、大学创立、宗教信仰、城市扩张、草坪文化、建筑雕刻、图画艺术、行会商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方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设计意图:第一个评价活动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开放性试题,并且把评价内容置换成“中世纪的欧洲”,复习课应该打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界限,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贯通中外史教学。“北洋军阀统治”虽然与“中世纪欧洲”处于不同的时空中,但是二者有共同的社会特征即都处于社会转型期或过渡时代,两个时期都是“黑暗”与“光明”交织。把类似的世界史知识作为检测中国史学习效果的评价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还促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检测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第二个评价活动则是回归到传统的材料题,题目如下:

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之,是理想风俗上过渡时代也。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1.据材料,归纳“过渡时代”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的“过渡时代论”思想。

设计意图:该活动虽然形式传统,但是考查内容较新,需要从历史史实中总结历史规律,必须运用分析和概括等抽象思维才能完成答题。从检测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本题难度很大,很难从文字材料中直接找出答案,结合所学答题又觉得难以组织语言无法下笔,这恰恰说明了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历史教学都不能局限于教授教材上具体的历史史实,而是要引导学生分析史实背后的规律或本质,只有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反映的学习困难也恰好说明了高中历史教学要帮助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的迫切性。

总之,通过任务链驱动夯实基础知识激发高阶思维,通过问题链设计总结历史规律激活高阶思维,通过多维度评价培养核心素养检测高阶思维是高中历史复习课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注释】

[1]马淑风、杨向东:《什么才是高阶思维?——以“新旧知识关系建立”为核心的高阶思维概念框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11期,第58—68页。

[2]黄牧航:《中学生历史阅读教学的实践反思》,《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3年第2期,第9—13、24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6页。

猜你喜欢
史实高阶历史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哈尔滨轴承(2020年1期)2020-11-03 09:16:02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基于Bernstein多项式的配点法解高阶常微分方程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军事历史(1995年3期)1995-08-16 03:06:48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 0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