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成立。甘南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西部的过渡地段,是青藏高原上一颗灿烂的宝石。该地区总人口的63.13%为少数民族,藏族、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3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民居住于此,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社会结构。甘南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也是长征精神传播和接受的关键地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曾两次经过此地,与当地民众有过深入的交往和互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刻的精神影响。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强调思想建党、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以及民主集中制等原则,不仅塑造了党在复杂环境中的组织能力,还为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奠定了基础。在长征过程中,党依靠这些理论原则,成功团结了各族群众,推进了革命事业的胜利。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坚定党员信念,党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壮大。探讨长征精神在甘南的传播与接受,可为推动甘南以及其他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融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指导。
一、长征精神在甘南的传播
(一)红一方面军途经甘南——展开腊子口战役
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在甘南州的行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俄界会议和腊子口战役两个历史节点,标志着长征精神在甘南的深入传播和具体实践。具体而言,红一方面军在躲避敌军追击和寻求北上抗日的战略转折点中,于1935年9月在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召开了影响深远的俄界会议。“俄界”汉译又作“高吉”,藏语意为“八个山头”,反映了其所处的复杂地形。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者包括毛泽东、彭德怀以及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等,批判了张国焘的分裂行为,确定了红军继续北上的方针战略部署。该决策不仅调整了红军的战略部署,也极大地加强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随后,面对来自敌军和自然界的双重挑战,红一方面军在俄界会议的指导下,展开了腊子口战役。腊子口地处迭部县东北部,是一个天然的险要地形,东西两侧是陡峭的悬崖,中间仅有一座狭窄的木桥连接。该地区是国民党军鲁大昌部的防御重地,红军在多次试探性攻击后,于1935年9月17日凌晨成功突破敌防,占领腊子口,并缴获大量粮食和物资。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红军与当地民众之间的思想交融和文化融合。
(二)红四方面军转战甘南——建立临时革命根据地
1936年7月初,红四方面军在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为抗击日军侵略及纠正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决定响应党中央号召,沿红一方面军北上的长征路线,转战甘南州。8月初,红军通过迭部县的尼傲峡、九龙峡,到达麻牙寺,经过一系列艰难跋涉和战略调整,沿白龙江下行,经由花园乡和水泊沟村,到达代古寺和洛大新寺、尖藏等地,第二次攻破腊子口,实施岷洮西战役计划,兵分两路,成功攻占岷县和临潭县的新城和旧城,在临潭县新城建立了甘南首个苏维埃政权,为甘南开辟了临时革命根据地。在此过程中,红军在临潭积极动员群众,建立基层政权,并有效抗击敌军侵扰,持续40余天。其间,9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新城召开洮州会议,坚决否定张国焘的西进计划,确立了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
二、长征精神在甘南的接受
(一)红军与甘南卓尼杨土司的交往互动
卓尼杨土司杨积庆,出生于1889年的一个藏族土司家庭中,为第十九任卓尼土司,并兼摄禅定寺护国禅师。其治理的地区包括达拉、尼傲、麻牙、腊子口等7个乡。红军与卓尼杨积庆的接触,初步可以追溯到范长江在红军到达甘南前不久访问卓尼并会见杨积庆的历史事件。杨积庆对外部世界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使得其能够理解并支持红军的事业。在1935年和1936年,红一方面军及后来的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甘南。两次过境,红军不仅面临自然环境的挑战,还要应对由国民党宣传所引起的民族与政治隔阂。在此背景下,杨积庆的支持对于红军顺利通过甘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腊子口战役中,杨积庆不仅没有响应国民党的号召对抗红军,反而选择开放粮仓支持红军,并保护了那些因战斗掉队或受伤的红军,为其提供了避难所和生活所需,甚至安排工作帮助其融入当地社会。遗憾的是,红军北上后,杨积庆因其对红军的支持而遭到国民党的报复。他被指控“私通红军,借粮让道”,并最终在博峪惨遭杀害。尽管如此,杨积庆与红军之间的互动依然深刻体现了长征精神在甘南的接受与影响,为长征精神在多民族地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二)红军与甘南临潭西道堂教众的交往互动
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抵达甘南州临潭县,该地区居住着伊斯兰教新派教众,即西道堂成员。西道堂由马启西创立,其融合了伊斯兰教教义与中华传统儒学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教派文化。当红军接近临潭县时,西道堂的教长马明仁及其教众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支持。为迎接红军,西道堂不仅开放了所有粮仓,以支持红军走过艰难的雪山和草地,还特意安排当地最佳厨师为红军烹饪美食,确保战士们能够补充体力。为体现对红军的尊重与支持,马明仁还将自己的住所提供给红军战士使用。这些行为不仅是对红军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极大鼓舞,显示了西道堂对红军事业的深刻认同和支持。在临潭停留期间,红军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巩固与当地民众的友好关系。红军强调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通过实际行动保护当地的宗教场所和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四方面军的师长马良俊,他亲自撰写保护清真西道堂的标语,并强调军队中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显示了红军对当地宗教及民众需求的敏感和尊重。此种深入人心的互动不仅强化了红军在当地的正面形象,也使得红军得到了西道堂及更广泛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红军与甘南民众的交往互动
红军在甘南的长征途中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打动了当地各族人民群众,使得红军与甘南民众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和紧密的合作关系。甘南州的民众不仅为红军提供了物资支援,还在多个关键时刻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例如,周恩来在长征途中肝病复发,但医疗条件有限时,甘南的一位藏医老喇嘛利用传统藏医知识对周恩来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使他的病情得到了显著的好转。再如,红军在尼傲峡过白龙江时,国民党恶意破坏悬空木桥,当地民众凭借丰富的经验,帮助红军修复了大桥,还向红军传授了宝贵的建桥技术和经验。同时,在红军的宣传和动员下,甘南的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红军的理念产生了共鸣,认识到加入红军是实现民族解放和抗日救国的正确选择。许多甘南民众纷纷响应红军的号召,积极参与革命队伍中。由此可见,红军在甘南与当地民众的交往和互动,不仅是战略需要的体现,更是长征精神在甘南得以生根发芽的重要原因。
三、长征精神在甘南州的传播与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维护甘南州的社会稳定
长征精神已深深植根在甘南人民心中,并在现实中扮演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角色。长征精神中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价值观,对于加强甘南多民族地区的社会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如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与甘南各族民众的深入交往,展示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融合,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各民族间的互信与互助,对于维护该地区的长期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此外,长征精神中的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激发了当地群众面对困难时的共同抗争意识,增强了当地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当前社会中,长征精神仍激励着甘南地区的发展,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有助于凝聚甘南州的思想共识
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甘南的传播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思想共识的形成。通过纪念和学习长征的历史,甘南的各族人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面临极端困难时,团结和协作是克服困难的关键。同时,长征精神中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价值观,也为甘南的不同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认同。长征精神的实践,能够帮助甘南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减少社会矛盾。此外,长征精神也成为激励甘南地区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的思想基础,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继续在推动甘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了全社会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三)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长征精神在甘南的深入传播促进了甘南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征精神中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价值观,对于甘南这样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区域具有特殊的凝聚作用。长征期间,红军与甘南各族群众的密切交往和相互支持,展示了不同民族间可以通过共同的目标达成深厚的理解和团结。红军在甘南行动中强调的民族平等与团结观念被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加强了甘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新时代,长征精神继续通过教育、文化活动以及公共政策的推广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促使甘南地区更加深刻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共同纪念长征精神,甘南的各族人民不仅重温了当年红军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历史联结,更在此过程中加强了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同,进而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区域的长远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长征精神在甘南的传播与接受不仅是对一段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也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化与传承。通过红军与甘南各族人民的历史交往,长征精神跨越了民族和文化的界限,显示出其广泛的影响力。同时,长征精神在促进地区社会稳定、凝聚思想共识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纪念和学习长征精神,对于甘南及其他多民族地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而持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周贤峰.党的红色基因在甘南的传承及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9):96-101.
[2]旦正才让.红军长征在甘南地区的革命活动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2.
[3]万锐.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使用中课程资源利用的个案研究——基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S中学的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22.
[4]谭淇.红军长征在迭部——基于历史文本和社会记忆的分析[D].兰州大学,2022.
[5]李守良.走进红色圣地探寻长征精神——以甘南藏区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为例[J].新课程,2021,(49):1.
(作者系中共甘南州委党校〈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