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情况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精神谱系,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和人文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深入研究二者的历史传承和创新,不仅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掘其时代价值,还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
(一)理论逻辑层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通的,其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需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将文化体系中沉淀的精神追求与精神基因完美呈现在民众面前,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思想美德,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精神内涵层面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思想在革命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井冈山精神具体指向一种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同“自强不息”精神相契合,强调了在逆境中实现自我超越、完成奋斗目标的精神;长征精神以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为基本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不惧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决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精神相一致。
(三)革命实践层面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精神,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如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敌入侵,最终取得胜利。
(四)发展创新层面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更为磅礴的精神力量。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定不移地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措施,确保贫困人口能真正脱贫致富,并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正是民本思想的最好体现。第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相呼应。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并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第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以爱国主义情怀为基础,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关心国家兴衰,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等精神,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投身于革命中,并在具体实践中对其发扬,反作用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完善,以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优秀道德观念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了道德力量。以勇敢为例,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于冲锋陷阵,日常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并承担起责任和使命,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和精神支柱。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革命时期被进一步发扬,中国共产党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对革命过程展开思考,提升了思想境界,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激发了革命热情与创造力。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深化理论研究,丰富时代内涵
一方面,以历史脉络为主导,可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完成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从而挖掘其发展规律和创新潜力。另一方面,从跨学科研究角度出发,依托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深入剖析二者的内在关联性和时代价值。与此同时,还需树立时代发展理念,将二者创新目标落实到回应当前时代需求上,更好地丰富其内涵,为当前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以诚信文化为例,新时代背景下,需对这一传统美德的内涵深入挖掘,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展示其魅力。“守诚信”主要指向语言和行动方面,说到做到,兑现不了就不要轻易许诺,即“践约”,而这也是人们的立足之本;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带领着人民一步一步踏上新征程,是践行初心的具体表现,也是二者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实践体验,坚定信仰信念
第一,举办主题活动。生动且直接是该实践方式的主要特点,有助于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如“诚信万里行”活动,以分享革命时期诚信故事为主,展示中华传统诚信文化,包括“红军驿站”黄地老厝下的故事、诚信为公的红色金融家高捷成的故事、红军借粮“有借有还”的故事等。第二,建立实践基地。搭建实践基地可为民众提供一个更为集中且深入的体验环境,通过参观展览、参与模拟战斗、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等,多角度感受革命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开展志愿服务。以社区为单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民众参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将其传递给身边人,提高传承效果。第四,推广体验式教育。学校相关部门可适时开展历史角色扮演、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讲座、手工艺作坊等,切实参与到体验式教育环节中,进一步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借助技术手段,提升传承效果
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社区、学校等发展主体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搭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平台,给人们带来更加真实的实践体验。以中华传统诚信文化体系为例,社区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所使用的微信公众号、APP上添加诚信文化宣传板块,以居民感兴趣且深入了解的话题为引导点,鼓励居民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对话题进行评论,激励越来越多人践行诚信文化理念,认识革命时期诚信文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可建设线上“诚信博物馆”,依托3D影像展示诚信相关的历史文物,供学生在线参观学习,同时开发小游戏,将革命时期的诚信故事融入游戏情节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四)发展文化产业,搭建传承体系
依托文化产业,将助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第一,设计文创产品。将动漫、游戏、影视等作品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文具、饰品、工艺品等设计中,如钢笔上雕刻精美的文化符号;以传统的玉佩造型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以剪纸、木雕、陶瓷等形式呈现革命先烈英勇的形象等。第二,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开展实践项目,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三,促进文旅融合。我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整合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设计多样化的旅游路线,并明确打卡地,形成品牌效应,将引导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与伟大成就。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对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中蕴含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正义等价值观相契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在具体实践中,相关部门需树立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去挖掘其内在价值,进一步打破传统传承方式的束缚,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实践体验,借助技术手段,并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此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代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国”语境——中西关系维度下的中国文化历史演进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0(02):24-31.
[2]王海英.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J].红旗文稿,2021(23):37-39.
[3]张迪,银冰瑶,常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现代传承[J].人民论坛,2019(33):28-33.
[4]张允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5):21-29.
[5]费英秋.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J].人民论坛,2023(20):68-70.
【基金项目】中华传统诚信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编号:ZMCY202305。
(作者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