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劳资关系的重要论述,其中蕴含着劳资共同富裕因子。从“两个结合”视角解析劳资共同富裕理念,有利于拓展学术视野,深化共同富裕理念研究。
一、“两个结合”的前提:学懂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基本原理
劳资共同富裕理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成功实现“两个结合”,其前提在于学懂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基本原理。
(一)学懂马克思恩格斯劳资关系理论基本原理
1.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统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视域下,劳资双方在资本主义生产链条中相互依存,相互结合使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增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一则因为在世界范围上集聚、配置、调动、激活各类生产性资源,“资本量的每一次增加都不仅能按算术级数,而且还能按几何级数提高生产力”。二则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依赖技术进步,因此资产阶级会致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带来生产力突飞猛进。
2.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资对立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体现为交换领域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不平等、生产领域形式上的隶属与实际上的隶属、分配领域假象上的共享与本质上资本家独占、消费领域表象上生活的环节到现实上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影响呈现为交换领域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生产领域人的本质的异化、分配领域无产阶级的赤贫、消费领域无产阶级消费的相对过剩。无产阶级若要改变现存不合理状况,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3.东方落后封建国家的劳资合作。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开创了人类“世界历史”,伴随而来的是对东方落后民族和弱小国家的侵略,“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取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据此,东方落后封建国家掀起发展民族工业的热潮,劳资双方及其矛盾蓬勃发展。为了共同反对侵略势力和封建势力,劳资对立让位于劳资合作。
(二)学懂毛泽东劳资关系理论的基本原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劳资两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劳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制定正确的劳资政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既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又使民族资本家有利可图。
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劳资分配。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伴随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确立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立,民族资本家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劳资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指出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变私营资本主义企业为国营企业。在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是指按照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的“四马分肥”方式分配利润。在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通过私营资本家定息、工人福利费的方式分享利润。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允许劳资关系的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利用民族资本家的闲散资金、定息和爱国华侨的资金建设社会主义,给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建构竞争机制,丰富物质产品的供给,以毛泽东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允许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二、“两个结合”的条件:掌握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两个结合”的条件在于认清中国具体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一)第一个结合条件:认清中国具体实际
1.认清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判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发展潮流,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据此允许资本所有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认清生产力落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考虑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坚持效率优先,允许资本所有者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也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要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认清劳资矛盾的非对抗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劳资矛盾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中国共产党人指出我国私营和外资经济所占份额有限,虽然会产生资产阶级分子,但绝对不会形成资产阶级,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劳资矛盾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兼顾效率与公平。
(二)“第二个结合”条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1.民为邦本的治理思想。民为邦本的治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互契合。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丰富产品供给、促进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允许资方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警惕资方对劳方的剥削超过一定限度,督促其遵循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劳资共同富裕。
2.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相互契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爱国情怀驱动下,在实践中摸索,在守正中创新,在自我革命中前进,最终生成劳资共同富裕理念。劳资共同富裕理念的生成还得益于对劳资双方爱国情怀的坚信。引导劳方遵守劳动纪律,引导资方合法经营、维护劳方权益、先富带动后富。
3.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与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相互契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劳资双方既要注重自身经济利益,又要注重社会义务和责任。劳方应该自觉提升自身意识和能力,资方应该合法经营、保障劳方权益、投身公益,助力共同富裕。
4.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相契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打破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思想束缚,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资方通过合法经营和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然后资方先富带动劳方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5.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互契合。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认为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会导致中国西化的党内“左”的错误思潮,中国共产党人指出我国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所占份额有限,绝对不会形成资产阶级。针对党内自由放任资本发展的右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两个结合”的动力: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两个结合”提供精神动力。
(一)坚持初心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不盲从、不懈怠、不害怕、不动摇,其背后力量源于初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既牢记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又引导资方在增加税收、活跃经济、解决就业和满足需要方面发挥作用。
(二)坚持守正创新
一个国家和民族妄想依赖别人抑或亦步亦趋模仿别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要么遭受惨重的失败,要么成为别人的附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只是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共同富裕理念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独版,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版,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再版,也不是其他国家的“翻版”。
(三)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改革开放以来,单一公有制经济生产能力有限,提供产品有限,难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在巨大就业压力面前,仅靠单一公有制经济是难以解决的。“就业问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城市问题,这些都是社会、政治问题,主要还是从经济角度来解决。”应该允许资方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引导资方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劳资共同富裕。
(四)坚持自我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右的错误思潮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全盘西化。“左”的错误思潮片面地怀疑、揣测和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导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的奥秘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不刻意回避、不刻意遮掩、不刻意隐瞒错误,在批判中建设,在自我革命中淬炼。中国共产党人警惕右的错误思潮,防止“左”的错误思潮。
劳资共同富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成功实现“两个结合”,是因为学懂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的基本原理,是因为认清时代主题、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劳资矛盾性质等中国具体实际,是因为汲取民为邦本的治理思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革故鼎新的使命担当、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因为坚持初心使命、守正创新、问题导向、自我革命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本书编写组.改革开放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好生活的书信文本研究”,编号:23YJC710078;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重点项目“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国化历程与经验研究”,编号:2022AH050419;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劳资关系建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研究”,编号:24YJCZH346。
(作者陶春丽系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奎系合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