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重大价值研究

2024-11-29 00:00刘彦南
党史文苑 2024年11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历史视野和广博的战略思维,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不仅为新时代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还为解决当前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路径和方法。

一、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从历史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回顾中华民族从分散到统一、从危亡到复兴的曲折历程,深刻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种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中华民族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核心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重申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记忆、共同追求和共同价值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使这一论述具备了强烈的历史纵深感,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融合发展、相互支持,以及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事实。

从时代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展现出高度的时代性,紧扣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与发展趋势。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在理论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还进一步指导了思想理论的建设。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这一重要论述在思想和理论上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要求从全局和长远的视角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与广泛外延。此种延伸可具体表现为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文化交流、共建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形式,使这一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和广泛传播。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识,还将推动其在国家治理和民族政策中的实践应用。

在实践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指导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确保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具体的实践措施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这一要求旨在通过思想引导,促进不同民族在精神追求上的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各地通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在理论上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更在实践中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方法和路径,有效推动了社会各界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实践。

二、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开创民族工作的新理论和新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构建了新时代的民族团结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此论述深化了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理解,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推动了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通过这一论述,明确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平等地位,强调了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必要性,并为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这些观点的阐述对于深化和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民族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这不仅强化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还明确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相互依存的关系。此论述深刻拓展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导向,充实了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二)实践价值

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重要论述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和国家事业涵盖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基层治理、社会稳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正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和理论依据。

第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此论述强调了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指导了各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新疆为例,通过推动各族群众的交流交往交融,实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家庭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族学生通过互访活动,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间距离被拉近,增强了互信和团结。第二,推动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社区组织“邻里节”活动,各民族居民一起参与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和节日庆祝,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同时,还设立“民族团结服务站”,帮助解决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第三,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党应积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西藏通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宗教仪式和节庆活动进行了系统记录和整理。

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世界范围内存在着许多民族冲突和分裂问题。不同民族之间的历史矛盾、文化差异和资源分配不公,引发各种社会动荡和冲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通过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来应对这些问题,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第一,中国依法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益,助力各族群众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此,中国对民族地区提供特别的经济援助与社会保障,这些政策显著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并为世界提供了借鉴。第二,中国致力于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鼓励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非遗保护项目,有力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如壮族的“三月三”节庆,不仅展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风采,也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第三,中国致力于通过发展减少族群差异。在民族地区,中国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显著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这些实践表明,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参考。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重要论述,不仅为国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科学方向,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认同感,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处理民族问题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矛盾与文化冲突日益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各国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实现民族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智慧与担当。

【参考文献】

[1]潘丹丹.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DOI:10.

[2]孟文文.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3.DOI:10.

[3]苏洁.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03):47-55.

[4]包旭.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3.DOI:10.

(作者系邢台市委党校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