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指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概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近代中国作为现代化的迟到者,为挣脱这一困境,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然而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均告失败。此时中国急需新思想引领方向,新组织凝聚力量。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经济领域,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同时,党中央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新动力。在政治领域,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领域,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调整。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指导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战略调整提供了重要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企业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一般原理,同时结合了中国实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它强调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过程,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在现代化进程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经济领域,我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一特点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要素
独立自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基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面对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先辈摸索前行,无先例可循,亦无现成的道路可借鉴。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既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充分依托自身的基础和力量,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通过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面临诸多挑战。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部干涉的根本保证。同时,独立自主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基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洞察中国国情、科学把握历史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领域,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强调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中国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各国提供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援助其他国家时,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党始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引领国家发展进步。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等重大部署,党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主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国家计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极大地激发了经济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核心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法治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文化体制改革上,主要任务是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在社会体制改革上,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制度,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等。通过社会体制改革,我国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改善,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力维护。
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是国家经济持续繁荣的必由之路。自2013年9月首次明确提出“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这一重要主张。如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规律的进一步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倡导各国携手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措施,努力为全球贸易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利益始终被放在最高位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贫困地区和人民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消除贫困根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包括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全面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确保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全体人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胜利完成,成功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由贸易园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建设突飞猛进……经济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各项政策持续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既维护社会稳定,也促进社会公平。理念变得更加开放,社会文化文艺兴盛,自由贸易蓬勃发展,传统文化重拾新生。同时,我国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政治和经济上实现了共同发展。这充分表明,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敏.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出场的三重维度[J].现代交际,2024(06):1-8+121.
[2]范美香.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建构[J/OL].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4):37-48.
[3]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访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杨生平教授[J/OL].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03):16-26.
[4]王海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学理探源(1919-1949)[J/OL].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03):50-61+155-156.
[5]张明之.从发展理念到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术语演进与知识生产[J/OL].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03):62-72.
[6]罗健,罗恒锋.习近平关于坚持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2(03):1-10.
[7]余琪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维探赜[J].观察与思考,2024(05):67-84.
(作者系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