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修建红旗渠这项伟大工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总书记此行视察将红旗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又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因此,新时代探究红旗渠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路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一)自力更生
红旗渠总干渠动工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粮食短缺,财政困难。面对当时的情况,林县县委提出了“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方针,从总干渠动工到三条干渠建成,总投资6865.64万元,用到的国家投资资金1025.8万元,占比仅为14.94%;剩余的5839.66万元全部由县、社、队共筹资金。水泥没有自己烧,炸药没有自己做,石灰没有自己制。十年修渠时间,共用水泥6705吨,自制5170吨;炸药2740吨,自制1215吨;石灰全由民工自己烧制14.5万吨。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林县人民艰苦卓绝奋战到底的生动写照。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疑是占据主动地位、赢得胜利的必经之路。
(二)艰苦创业
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面临着两大艰巨难题:一方面缺少资金支持,一方面自身严重缺乏物资和技术。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林县干群认为绝对不能靠着外力来建渠,不能依着外力来取水,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林县县委不负众望,提出了“引漳入林”方案;林县人民不怕吃苦,开辟了“凌空排险”方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干群之间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在生产中指挥,在劳动中锻炼,形成了极为浓厚的“誓把渠水引家乡”的艰苦奋斗氛围。
(三)团结协作
要想完成“引漳入林”工程,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依靠群众的聪明才智,引来漳河水才能如期顺利完工。施工时,干群队伍浩浩荡荡,为了实现同一愿望,干活不挑肥拣瘦,分工明朗又井然有序,集中一切力量,克服种种难题。除此之外,红旗渠的修建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河南省委多次沟通协调,更离不开山西省委和平顺县委不求回报的支持。红旗渠的修建真正彰显了众擎易举、勠力同心的协作精神。
(四)无私奉献
十年修渠史,就是林县干群无私奉献的历史。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内涵。修渠过程中,无数林县儿女流血流汗不流泪,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奉献生命吴祖太、除险英雄任羊成、舍己救友李改云,都是无私奉献的模范代表。党员干部走在先,干在前,没有私心,不谋私利,拼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什么都没有林县人民日思夜想的生命之水重要,他们用实际行动汇聚成了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确保了红旗渠工程的顺利完工。
二、红旗渠精神与党性教育的契合性
(一)理论根基
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核心思想和红旗渠精神的思想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在党的自身建设中,我们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锤炼干部党性修养,从而提高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的能力与水平。而红旗渠精神,作为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它更多地体现了林县干群为了修好一条事关百姓生命延续、幸福生活的水渠而竭尽全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理论基础的扎实与高尚品质这两者之间有着高度契合性,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丰富了党性教育的核心内涵。
(二)实践目的
实践目的可以指导实践活动的方向,确保其有效性。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在十年修渠这一日常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它作为一种精神宝藏,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人们,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十年间,没有一次挪用修渠资金的记录,没有发生一起以权谋私的案件,这是红旗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熏陶领导干部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党性教育作为另一种教育方式,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样,都需要长期在教育领域深耕,明白党性教育的实践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旗渠精神与党性教育在实践目的这一方面同样有着密切的契合性。
(三)环境优势
从大环境来看,“引漳入林”工程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尤其是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红旗渠,他高扬精神之旗,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永远震撼人心。这深刻表明红旗渠精神和党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契合性。
从小环境来看,林州紧抓难得机遇,相继建立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宝藏,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政机关、民企私企、办事处、社区等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活动,成果十分耀眼。
由此可以看出,红旗渠精神与党性教育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理论根基是一致的,环境优势也是相通的,这充分说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红旗渠精神的传播离不开党性教育,只有参与到党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红旗渠精神才能传播得更加充分、更具有时代性,也更能体现其实用价值;党性教育也离不开红旗渠精神的传授,红旗渠精神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可以进一步充实红色精神谱系的内涵,拓宽党性教育的视野与渠道。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路径
(一)加大力度强化宣教效果
宣传教育既包含宣传工作又包含教育工作,要想在宣教工作上有创新,则必须齐抓共管,双管齐下。
1.强化宣传意识。要想强化宣传效果,首要一点是引导全社会对红旗渠精神融入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人们只有对某一事物的宣传意识提高了,才能提高宣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对于红旗渠精神与党性教育,除了通过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言论外,还可以通过文件印发、召开会议、新闻传媒、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全党全社会印发红旗渠精神相关的重要学习读本,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自我获得感与认同感,进而增强党员重视党性教育的程度。二是加强理论解读释义。要想强化宣传效果,除了提高宣传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全党全社会了解红旗渠精神融入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内容与意义,这就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对红旗渠精神的精髓、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阐释,例如定期召开党员党性教育理论研讨会,召集专家学者定期策划理论阐释方案,发表相关文章等,所产生的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把一系列权威性强、影响力广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扩大传播范围。
2.创新宣教模式。整合当前现有的宣传教育资源。比如组建属于自己的宣教队伍,利用队伍的专业优势,到各地区政府部门、国企私企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等开展红旗渠精神专题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部门与党校、政策研究室等相关机构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不能忽略各地方各单位的实际需求与具体情况,有的放矢设计活动套餐,积极开展宣教活动;可以打造宣教名师工作室,鼓励名师走出去,通过名师师带徒、名师面对面、向名师发放相应补助金等精神或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名师队伍丰富活动方式,增强宣教活动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二)下大力气提升教育实效
党员的党性教育是一种以培训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活动。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保障。
1.夯实培训内容。研究红旗渠精神的理论文章热度攀升,不计其数,在弘扬和宣传红旗渠精神时,要保证其历史事件、数量数字的准确性,内容的真实性是党性教育的根本,要确保完完整整地符合历史事实,不能随意添加个人感情色彩,对于目前未得到证实或模棱两可的内容不可妄加议论,对于容易产生歧义的话题尽量规避。要始终秉持严谨的态度,不能出现低级错误,否则会大大影响党员党性教育的质量。同时,在深挖红旗渠修渠事迹时,除任羊成、吴祖太等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外,不能忘记广大修渠者的默默奉献,要对这些鲜为人知的事迹进行历史考证,确定其真实性后纳入党性教育内容中,进而将历史事件的阐述升华到精神层面加以弘扬,增强党员党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2.拓宽教育媒介。一方面可以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创新党员党性教育手段,比如利用微信小程序、微博客户端等网络教学平台,拓宽党员党性教育的渠道,让红旗渠精神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要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新时代党性教育,还应开设红旗渠精神专门网站,设置红旗渠精神学习专版,将十年修渠过程中的艰难困苦等文字资料转化为视频或图片,打造一个逼真的线上博物馆,让党员干部足不出户便可感知红旗渠修建的不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线上,通过录制微党课、微视频、微课程等方式进行授课;线下,聘请专门研究红旗渠的学者或亲身经历的修渠者为党员干部进行专业的讲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满足学员多方面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拓宽学习教育方式。在教育学习方式上可以采用最新的VR技术等网络方式,让党员干部仿佛置身于当年修渠的现场,身临其境地体会红旗渠建设的艰辛历程,更深层次地领悟红旗渠精神。
(三)加大工夫完善体制机制
1.构建长效机制。红旗渠精神的学习与弘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新时代的党性教育更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需要结合当代实际更新完善。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党性教育的内容,及时更新与完善相关教学信息,避免各教育部门与学习平台重复出现相似内容。要充分听取各教育部门与干部学院的意见,让各单位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和理论特长,将红旗渠精神研究阐释得更深更细,真正发挥其党性教育的最大价值,保证学科发展、党性教育体制的系统完备性和资源融合发展。
2.完善考评机制。考评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是一种激励其干事创业的工作手段。在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方面,可以对有优秀做法与先进经验的党员给予考评优秀的鼓励,同时对影响党性教育成效的党员干部给予考评不合格的惩罚,以此提高党性教育的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曾鸿钧.把红旗渠精神融入主题教育.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06期,第74页.
[2]刘建勇.红旗渠精神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以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例.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6期,第6页.
[3]乐兵.让“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兵团日报(汉)2020年04月13日第6版.
(作者系中共安阳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