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有现实困境,如资源保护不力、开发利用模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巧借外力,采取多元化和矩阵式策略,如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融合,以期创新红色文化利用方式,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乡村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
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下红色文化发展背景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响应新时代对农业强国建设的呼唤,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发展背景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契合,既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又赋予了乡村文化新的生命力。
当前,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价值,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能够引导乡村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创意产业等形式,推动乡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同时也为留住人才、培育新型农民提供精神支柱。红色精神的传承,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乡村价值观,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中,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能够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乡村风气。然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利用并非一帆风顺。资源保护不力、开发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发挥。红色文化不仅是乡村历史的见证,更是乡村未来的希望。只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其传承与利用方式,才能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核心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历史文献等,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乡村历史与精神的活化石。随着政策的引导和社会资本的注入,各地纷纷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举办红色文化节庆,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初步形成了红色文化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态势。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经济效应,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活力。然而,红色旅游的开发也暴露出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在红色教育方面,许多学校和社区设立了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故事讲述、革命歌曲传唱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然而,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和参与性仍有待提高,如何将红色教育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重点与现实问题
(一)开发重点突出但区域协同力度不足
首先,各地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开发力度明显大于西部和偏远地区,这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次,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尚不健全,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不足,使各地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存在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再者,政府政策的落实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东部和发达地区可能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而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则在资源开发和保护方面面临更多困难。通过强化区域协同,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将有助于提升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文化振兴水平,确保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乡村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力践行,有助于构建整体协调、文化繁荣的乡村景象。
(二)传播目标明确但内容生产成为难题
尽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对红色文化的传播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旨在通过红色文化传播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乡村文化自信,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各地都在努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广红色故事,然而,如何将这些红色故事转化为吸引力强、感染力大的现代文化产品,使其既能承载历史记忆,又能适应现代审美,从而引发大众共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色文化内容的创新不足。许多地区的红色文化传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展览、讲座、剧目等形式上,缺乏新颖的创意和多元的呈现方式,使红色文化在现代受众中的接受度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红色文化内容的生产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同地区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导致红色文化内容的表述和解读存在差异,使红色文化的整体形象不够鲜明,不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再者,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内容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红色文化内容的制作和推广需要既懂历史又懂艺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在乡村地区相对匮乏,尤其是在内容创新和科技融合方面,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
(三)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尽管乡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遗址、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等,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地域性限制和基础设施的不足是开发的重要障碍。许多红色文化资源位于偏远山区或交通不便的地方,缺乏必要的接待设施和服务,从而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矛盾。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如何在保护历史遗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过度开发可能导致遗址破坏,而保护过度又可能阻碍资源的有效利用。这种矛盾常常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陷入停滞或低效状态。再者,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大部分地区仍依赖传统的旅游观光和教育参观,缺少与现代科技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如虚拟现实、数字内容制作等,这限制了红色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均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可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资金短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这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开发水平差距明显。
四、巧借力,多元化、矩阵式化解现实阻碍
(一)资源整合上,借力历史积淀与区位优势
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历史积淀是红色文化的核心,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整理,可以将这些历史故事转化为教育、旅游、艺术等多领域的活动,从而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区位优势则体现在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上。许多红色文化资源与特定的自然景观或人文特色紧密相连,如革命老区的山水画卷、英雄人物的故里等。将红色文化与这些独特的区位条件相结合,可以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名片,例如,可以通过开发红色主题的徒步线路,将革命遗址串联起来,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又如,通过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乡村艺术节,邀请艺术家进行现场创作,展示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将艺术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乡村的文化活力。以原始路线为依托,将原本散落在乡村的红色文化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区域之间客源互送、线路共推,增大乡村游客流量,吸引更多商户入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提升红色文旅长尾效应,为乡村振兴带来持续增长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深度挖掘“走廊”本身所蕴藏的精神富矿,并巧妙融入乡土文化,增强村民对当地乡村文化的自信,“不断追寻这些红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才能激发村庄活力”,通过红色文化滋养乡村文化。以红色文旅、党建学习等为抓手,实现红色文化反哺乡村文化振兴,使农村“兴”、村风“红”、村民“乐”。
(二)传播方式上,借力新兴媒体与新潮形式
在乡村文化振兴策略中,传播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受众习惯的改变,新兴媒体与新潮形式的运用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有力推手。借力这些渠道,红色文化能够突破传统框架,触及更广泛的受众,进而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社交媒体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舞台。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以其便捷性和广泛影响力,为红色文化故事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制作短视频、图文故事等形式,将红色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熏陶。同时,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也有助于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形成线上线下的联动,如发起红色故事分享、挑战赛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红色文化氛围。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为红色文化体验提供了沉浸式的新途径。例如,通过VR技术,游客可以在家中或学校参观革命遗址,AR则可以将虚拟的红色元素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如在移动端应用中,用户可以扫描特定地点,触发与历史事件相关的3D动画或解说,使历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内容生产上,借力情感共鸣与精神诉求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中,红色文化内容生产是重要的一环。不仅需要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更需要与现代审美、情感需求紧密结合,创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的内容,从而满足人们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情感共鸣与精神诉求是连接历史与现实、个体与集体的桥梁,它们能够唤醒人们对历史记忆的尊重,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共鸣,首先体现在红色文化故事的讲述上。将革命先烈的事迹以贴近生活、触动人心的方式呈现,如通过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形式,将宏大历史变成触动人心的个体叙事,使观众在情感上与故事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原和再现,也要注重细XUyXvCECKpvVYm+X5vDqGg==节的真实与情感的深度,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精神诉求的满足则要求红色文化内容的生产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满足人们对高尚精神价值的追求。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主义等精神,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公民教育紧密相连。将这些精神与现实生活中的挫折、选择、梦想相联系,让红色文化成为引导人们面对困难、追求进步的灯塔。例如,通过真实记录当代青年在乡村的奋斗故事,将红色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追求相结合,展现他们如何在乡村这片热土上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引发观众对自身价值追求的思考。
五、结语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乡村文化与红色文化,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发展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要从革命与斗争的历史中来、回到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中去,最终延续我们传承已久的文化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江玲,易开刚.价值·掣肘·对策: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三重探究[J].老区建设.2024,(3): 57-64.
[2]闻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23-01-16(006).
(作者系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