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秉持“人民至上”原则,将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为努力奋斗方向。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考察调研、缅怀先烈,强调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回顾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领导军民开展卫生防疫运动,把医疗卫生工作和政治任务、军事斗争紧密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大胆尝试,为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一、中央苏区时期卫生防疫运动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地区居民死亡率高,特别是中央苏区军民面临战争、灾害、瘟疫等威胁,卫生健康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关乎革命事业生死存亡。据1932年10月17日湘赣省委向中央局的汇报,湘赣革命根据地当年流行疾病相当严重,其中萍乡地区便因此丧生逾2000人;同年11月,江西省苏维埃通报称,“最近地区内爆发的瘟疫已导致1167人死亡”。这些可怕的疫情在中央苏区大规模爆发并非偶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卫生环境恶劣
中央苏区地处南方群山环绕之中,气候潮湿,各种病原菌、媒介生物繁殖快、分布广,容易滋生疟疾、痢疾以及疥疮等传染性疾病,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地区。
(二)不良生活习惯
当地群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不足,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广泛饮用未经处理的池塘水、与家畜共同居住、将厕所和粪便容器放在卧室等室内环境中,这些行为与疫病的频频爆发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战争频发影响
国民党军队反复发起“围剿”和封锁,导致大量病毒散播,一些尸体未能及时掩埋,因而腐烂并滋生瘟疫。甚至在撤退时,国民党故意将众多尸骸遗留或隐匿于工农群众的生活区,企图借此传播瘟疫。这导致在“围剿”战事频发的地区,比如龙冈、富田、东固、成冈、君埠、良村和黄陂等,因疫病而死的人数高达数千。
(四)医疗条件极差
由于长期战争和封锁,中央苏区缺少满足实际需要的医生、医院、医药,部队医疗条件差,治疗方式落后,小病拖成大病。区内各县城虽设有私人小型诊所、药房以及售卖中草药的摊位,但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伤病员所需的医疗服务。这种状况造成了许多战士因伤病感染进一步恶化,致残或不幸牺牲。
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疾病是苏区的一大仇敌”。面对严峻挑战,为保持红军战斗力,保障军民健康,维护社会正常运行,采取果断行动势在VpyyXR7VSflX0R/qYdudFA==必行,1932年1月12日,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决定开展卫生防疫运动,从此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争”正式登场。
二、中央苏区时期卫生防疫运动的主要特色
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组织领导下,中央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全面广泛推进,经过广大军民长期共同努力,中央苏区卫生文化素质大为提高,不仅提高了生活品质,还增强了支撑革命战争的能力,有力保障中央苏区军民健康和前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这场伟大运动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色:
(一)注重开展全民动员
中国共产党是根植于工农群众的伟大政党,天然具有超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这次大规模的卫生防疫运动中,党和人民军队通过自上而下的有效动员方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帮助解决生存生产生活难题,确立了“政府主导、预防为主、免费治疗、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工作方针,得到了中央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更加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以“一心为民”为内核的苏区精神。
(二)注重强化宣传教育
中央苏区运用多样化宣传工具和渠道,在民众中推广卫生健康知识,采取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组织宣传队、举办短训班、集会表演、张贴标语、出墙报、办夜校、办识字班、化妆演讲等。同时,通过编辑出版卫生书籍、创办专业刊物、书写卫生宣传标语、创作歌曲和戏剧等方式,比如,发行了《健康》《红色卫生》《卫生讲话》等多种健康主题出版物,并在《红色中华》《红星》等主要报纸设立了专门的健康栏目,刊载了一系列关于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性文章。创作并推广通俗易懂的《卫生歌》等歌曲,这些曲调在苏维埃区域广为流传,以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参与度。
(三)注重实施科学防疫
卫生防疫运动主要从多个角度提升民众健康水平,包括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障食物安全卫生、提升环卫条件、培养良好个人清洁习惯等。比如,规定卫生运动日,每月安排一至两次卫生大清扫;开展卫生竞赛活动,组织卫生检查和评比;推广预防接种计划,要求苏区内1至20岁的所有公民,无分男女,尽可能每年种牛痘以防止天花,并注射防疫血清来预防霍乱和瘟疫的发生;实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将患者送医院治疗等,防止疫情扩散。据统计,“红色根据地的患病情况显著下降,个别区域甚至降低了90%;红军中痢疾、疟疾、溃疡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疥疮病得到根除,其他症状也相应减少”。
(四)注重提升医疗能力
中央苏区开展医疗卫生工作面对的最大挑战是“缺医少药”。一方面,围绕解决“缺医”难题,中央苏区大力推进医疗机构建设,在长征出发时,已建立10家后方医院、10家备用医院、6家兵站医院、2家伤残医院,以及1家疗养院。其中,包括1931年冬天,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央苏区还大力吸收和培养中医人才,许许多多的民间中医受到革命热情感召,投身工农革命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围绕解决“少药”难题,中央苏区军民绞尽脑汁,通过就地取材、战场缴获、创办卫生材料厂、现金购买等多种方式解决,缓解了革命根据地军民药品筹措的困境。比如,1932年12月,军委总卫生部在瑞金新院村创办了中央卫生材料厂,可以按西药剂型用中草药制作丸散膏丹,还可以制造急救包、酒精、手术刀、止血钳等。
(五)注重建立防疫体系
中央苏区经济萧条,粮食紧缺,饥饿寒冷加剧了病患数量的大量增长,当时的医务所仅能收容300余人,构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刻不容缓。中国共产党领导初建的苏维埃政权,着手组建医疗机构,逐步形成一个涵盖中央至地方、军队到政府等各级别的卫生管理网。1931年4月设立了总军医处,1932年起更名为军委总卫生部,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设有多个部门总务处、医政局、保健局、卫生材料厂、医院政治部等,标志着党的首个卫生管理机构诞生。苏区政府还建立了负责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卫生管理局,主要任务包括基层组织的组建、健全和管理工作;颁布卫生条例,制订卫生教育计划,培训卫生行政管理骨干;建立公共诊疗所和药业合作社,解决苏区群众看病吃药问题;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如对医生药铺的登记制度。1933年起,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卫生运动委员会,省、县设立卫生部,区、乡设卫生委员会和卫生员,管理辖区的卫生行政、卫生建设和卫生教育等事务。
(六)注重推进法治建设
中央苏维埃政府积极构筑健全的法治体系,增强苏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制度保障,主要通过以条例、纲要、简章、决议案、训令等形式颁布,广泛涵盖医疗建设、卫生预防、药品管理等多方面,这些规程在当时拥有同成文法相当的法律效力,并为苏区抗击疫病提供了法规上的准则支撑。例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公布的《卫生防疫法规》,对霍乱、赤痢、肠伤寒、天花、斑疹伤寒、猩红热、白喉、鼠疫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九种传染病拟定了预防和控制措施。1933年3月,中央苏区内务部制订出台了《苏区卫生事业纲要》,该纲要经由不同级别的苏维埃政府复制和广泛传播,使党的卫生防疫政策得到推广,影响深远。
三、中央苏区时期卫生防疫运动的实践启示
镜鉴历史,启迪未来。中央苏区时期的卫生防疫行动,为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石,对新时代卫生防疫工作的展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要坚持党政主导
在党和人民军队的有力领导下,中央苏区医疗卫生防疫行动成功地融入了军队与百姓,形成了大规模的公共健康保护体系。1933年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提出: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苏维埃的责任。
党的百余年发展历程反映出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步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中国新时代卫生工作方针,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最重要位置,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公平有效,确保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要坚持依靠群众
中央苏区卫生防疫行动坚持依托广大群众,强化“健康事业属于广泛民众”的理念,将群众路线应用于卫生领域的实践,生动开启了公共健康抗疫的“人民战争”。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比如,各级地方政府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要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从上至下的行政动员和从下至上的自我动员相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推动人人参与、人人贡献、人人享有。
(三)要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措施被视为最节约成本且最为高效的健康管理途径。中央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坚持“预防第一”,从改善居住条件、饮食质量、环境卫生、生活习惯等出发,逐步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有力提升苏区地区卫生环境,从根本上增进军民健康。进入新时代,应倡导“大卫生、大健康”的全局理念,加强环境健康管理,推行先预防后治疗、防微杜渐的原则,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健康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能够负担且持续。
(四)要坚持完善机制
中央苏区时期,革命先辈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控机制,提炼出了既科学又高效的防治策略,并制定执行了一系列卫生法规制度,确立了防疫工作的标准化和体系化。进入新时代,要传承发扬优良传统,吸取借鉴各历史时期卫生工作经验教训,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持续优化公共医疗和预防疫病的架构与系统,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走向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发展道路,助力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参考文献】
[1]甄志亚.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王玲玲,姚常房.中国卫生的“红色地图”[N].健康报,2011-07-01.
[3]孙伟.中央苏区时期怎样开展防疫[N].学习时报,2020-03-13.
[4]杨亚欧,曹东辉.苏区时期党领导卫生防疫的渊源、特点与价值[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03).
[5]江先锋.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军民抗击疫病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10).
(作者单位系赣南医科大学)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