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OMTs : 出版学研究内容的“五维结构”

2024-11-28 00:00:00方卿
出版科学 2024年6期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式与方法,是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一方面,它们彰显着学科的存在性,是学科社会认同的前提;另一方面,它们规范着学科的研究活动,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可见,学科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更未形成共识。因此,加强相关问题的研究,理应引起出版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围绕相关问题,笔者陆续完成了《关于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思考》《关于出版学学科性质的思考》《关于出版学“学科范式”的思考》《关于出版学学科本体的思考》几篇习作,但“研究内容”仅在《关于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思考》一文中有所涉及,并未作专题讨论。为弥补这一缺憾,拟从该文中“析出”相关内容,做一个专题讨论。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取决于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研究对象的展开或具象化,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完整知识体系。笔者将“出版现象”定义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出版现象”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规律是出版学的学科使命。出版学的研究内容,是其研究对象“出版现象”的展开或具象化,但却不是关于“出版现象”的各种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关于“出版现象”的完整知识体系,即“价值(value)”“要素(element)”“作业(operation)”“管理(management)”“时空(time-space或space-time)”五个维度的要素建构起来的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框架”,简称 VEOMTs。这五个维度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是关于出版现象构成的要素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

价值维度。出版现象价值维度的研究,回答的是出版学的“存在性”问题,解决的是出版现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即社会为什么需要出版以及为什么有人从事出版活动,具体包括出版的功能和出版的效益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出版的功能,揭示的是出版现象存在和发展的社会价值或功能问题,主要从社会视角考察出版的价值、意义与功能。出版的效益,揭示的则是出版存在和发展的自身价值问题,主要从出版者(包括出版人、出版社和出版业)视角,考察出版的价值和意义问题。

要素维度。出版现象要素维度的研究,则是揭示构成出版现象这一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如出版产品、出版队伍、出版技术、出版资金、出版信息等的特征、属性、作用机制与机理,以及各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等。要素维度的研究,主要解决出版现象得以实现其价值的资源保障问题。

作业维度。出版现象作业维度的研究,是从出版业务流程视角揭示策划创意、编辑、印刷复制、发行与阅读消费各环节的功能与价值、特征、属性、规范与要求等,主要体现为出版业务工作层面的研究。作业维度,解决的主要是出版现象得以产生的业务流程及其运行机制问题。

管理维度。出版现象管理维度的研究,是揭示以什么样的理念、手段与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出版这一有意识的人类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出版工作、出版业、出版规制或管理等内容。管理维度,实际上是出版价值维度的延伸,解决的是出版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机制问题。

时空维度。出版现象时空维度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时间维度是从历时视角,揭示出版现象存在和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维度则从国别或区域视角,揭示出版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共性和差异。它解决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版活动必然具有的时空属性问题。

上述关于出版现象的价值、要素、作业、管理和时空五个维度的研究内容,既发源于出版现象,又能“回归”和服务于出版现象。它们各自从不同维度或视角,全方位地审视和解释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现象”,揭示出版现象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规律,服务于出版现象的发展和进步,构成关于出版现象的完整的出版学学科知识体系,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