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视域下阅读赋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实证分析与实践策略

2024-11-28 00:00:00赵靓杨程胡小勇
出版科学 2024年6期

[摘 要] 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恩施白果树村16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心理弹性水平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量变量,从留守儿童成长中各层级系统切面出发,探究家庭及社会支持(如学校和邻里)等系统切面如何综合影响留守儿童阅读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问卷结果显示,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正向显著影响,且该效应受到留守儿童的一般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据此,进一步从家庭微观系统、学校中观系统、社会外部系统和政府宏观系统等留守儿童阅读生态系统层面提出以阅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阅读 亲子阅读 心理弹性 生态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4) 06-0090-11

Reading Enhancing Mental Heal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rom Ecological System Perspective

Zhao Liang Yang Cheng Hu Xiaoy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 / Key Laboratory of Semantic Publishing and Knowledge Service of the National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Wuhan, 43007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bstract] Based on Bronfenbrenner’ s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ading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Tak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s the mental health variable, 16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Baiguoshu Village, Enshi,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ith field questionnaires. Comprehensively involving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growth ecological syst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family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s (such as schools and neighborhoods) collaboratively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Statistics indicated that high-quality parent-child reading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which is moderated by the level of general social support received by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countermeasures were further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family microsystem, school mesosystem, social external system, and government macrosystem,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hrough an integrated reading ecosystem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Reading Parent-child read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1 引 言

农村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其健康成长作为国家治理层面的重要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4177万,其中,2262万儿童处于义务教育阶段[1]。在这一成长发育重要时期,由于亲子陪伴与引导缺位,加之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匮乏,农村留守儿童常面临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2]。

心理弹性(Resilience)作为儿童应对和克服生活挑战的重要能力,指儿童在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显著压力时,能够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3]。心理弹性是一种适应和复原的能力,也与个体的成长环境、情境变量紧密相关。缺乏来自家庭、学校、社区的有效引导,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同龄非留守儿童[4]。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提升留守儿童自身心理弹性水平。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塑造、完善自我及社会认知,在儿童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的实证研究发现儿童阅读可以促进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5],由此,相关学者提出了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的理念[6],主张通过阅读来改善儿童的情绪及行为,增强儿童的心理弹性。研究显示,阅读在帮助减轻儿童的外化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冲动性)和内化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上具有显著效果,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弹性[7]。特别地,已有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数字阅读行为能够有效预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8]。中宣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亦将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保障特殊群体基本阅读权益作为重点任务[9]。

然而,目前针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阅读方案尚处于缺位状态,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应该怎么读,在理论层面亟待探讨,实践层面缺乏系统性规划和验证。查阅文献可知,当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阅读服务的研究多为理论层面的宏观研究,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服务现状调研[10],阅读行为及影响因素[11],阅读推广发展路径[12]等单一切面,缺乏各切面交织的整体性实证探讨。

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还包含了复杂的社会互动和情感交流。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亦强调儿童发展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受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因素影响[13]。因此,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心理弹性作为心理健康测量变量,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及社会支持(如学校和邻里)等系统切面如何综合影响留守儿童阅读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的留守儿童阅读生态系统,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2.1 留守儿童个体发展生态系统层级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指出,在探讨儿童发展时,研究者应重视其发展的情境依赖性,全面考察儿童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情境,理解环境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14]。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其所在的社群环境、学校教育、家校联系以及与同伴的关系等也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全面地理解阅读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有必要从留守儿童所处的整体环境出发进行探讨。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的发展环境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如图1左所示):(1)微观系统,如家庭、学校等直接对儿童个体发展产生影响;(2)中观系统,如家校联系、朋辈互动、家长与社区组织的互动等,由直接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3)外部系统,如留守儿童所处的社区、邻里等,对留守儿童发展产生间接影响;(4)宏观系统,即较大社会文化背景如文化政策、全民阅读政策等对留守儿童个体产生的影响。上述环境切面互相嵌套,留守儿童个体嵌套于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之中,各层系统之间及其与个体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总体而言,从微观到宏观,各层系统对留守儿童个体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

2.2 假设提出

布朗芬布伦纳的系统模型为我们审视留守儿童的阅读生态提供了新的视角。阅读,被视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还包含了复杂的社会互动和情感交流,这些互动和交流在不同层次的环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微观系统层面,家庭是与儿童联系最密切的系统,来自父母的陪伴与引导对儿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亲子阅读作为一种父母与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能够使儿童在过程中建立起与父母的积极情感联系,促进其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15],被认为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16]。有学者通过阅读干预实验发现,干预组儿童在经过16周的亲子阅读干预后,亲子依恋及关系水平显著更高,在主动性、自我调节和心理弹性总分上也较对照组得分显著提高[17]。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塑造儿童积极的阅读习惯,还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儿童跨越情绪障碍,塑造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培育亲子间的安全依恋,进而增强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调控能力以及心理弹性[18]。对于留守儿童而言,造成其心理与行为失范、心理弹性发展不足的最直接因素正是在于不可抗力下的亲子陪伴与教育缺位。从根源出发,若能以亲子阅读补充缺失的亲子陪伴与教育引导,将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据此提出研究假设1:亲子阅读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亲子阅读质量的提高将显著增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

虽然家庭是儿童早期阅读的起点,但对于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和家长共处时间少,来自微观系统的亲子阅读对其成长发展的作用受限,同学朋辈、老师、邻里等成为他们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包括同学师长和学校资源、邻里和社区资源在内的留守儿童中观系统与外部系统,共同构成其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指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情感性、信息性和物质性帮助,科恩(Cohen)的缓冲模型指出,社会支持能够缓冲生活压力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19]。这些支持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还通过增强家庭功能和亲子互动的质量,间接促进儿童的心理弹性,彼此互相影响,共同组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20]。例如,教师可以提供阅读教材的推荐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引导;社区和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亲子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进一步增强亲子阅读的体验和效果[21];朋辈同伴的支持也能帮助培养儿童的阅读行为,和同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讨论阅读内容进一步加深,从而在儿童之间形成亲密的关系[22],成为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而这些因素实际上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起到调节的作用。不仅直接影响了亲子阅读质量,也间接决定了亲子阅读对儿童心理弹性产生的影响力度。因此,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而言,亲子阅读的效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成效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水平密不可分。来自中观、外部系统的社会支持与微观系统的亲子阅读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

据此提出研究假设2:一般社会支持调节亲子阅读质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即相对于高社会支持来说,低社会支持条件下,亲子阅读质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影响更大。

综上,本研究整体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数据来源

笔者在2024年5月前往湖北省恩施市白果树村,面向当地中小学留守儿童现场实施问卷调研。为保证低年级学生准确理解问卷题目,确保数据质量,研究人员向被试逐一朗读题目,对被试不理解之处当场释疑。160名被试参与本次调研,剔除不认真作答的问卷,有效问卷149份,其中,男性被试占比54.1%;学段分布中,小学被试55人,占比36.9%,平均年龄10.618岁,标准差1.426岁;初中被试94人,占比63.1%,平均年龄14.521岁,标准差0.596岁;留守儿童被试中,双亲外出务工的占比40.52%,单亲外出务工的占比59.48%。

3.2 研究工具

心理弹性问卷。心理弹性的测量采用由康纳-戴维桑(Connor, Davidson)编制,于肖楠、张建新等人翻译修订的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 中文版[23]。该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0—4),共25个条目,三维度分法将量表维度分为力量性、坚韧性和乐观性。每个条目从“从不”到“一直如此”分别赋予0—4分,被试得分越低,表明心理弹性越低。条目得分相加为量表总分,分值越大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量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 s α)为0.944,具有良好的信度。

亲子阅读质量问卷。根据谢蕴[24]、姚榕[25]等学者的测量工具,以亲子阅读频次、时长、孩子提问频次及家长提问频次衡量亲子阅读质量(如表1所示)。其中,若被试没有亲子阅读经验(即亲子阅读频次为0次),则后三道题的计分均为0。由于这四个维度的选项区间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Z标准分的方式对四个维度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计分,并将其四个分值之和作为亲子阅读质量评分。调研中亲子阅读质量评分克隆巴赫系数为0.942,KMO为0.850,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552.153,显著性<0.001。

一般社会支持问卷。采用由肖水源等人于1986年编制、1990年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以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状况[2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调研中克隆巴赫系数为0.762,具有良好的信度。

主观社会阶层。采用了麦克亚瑟(Mac Arthur)主观社会地位量表来评估社会阶层[27]。该量表通过一个由10级组成的梯度模型类比社会阶层,要求参与者对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进行定量评估。在此模型中,1代表社会阶层的最低端,10代表最高端。已有研究显示,儿童的主观社会经济阶层与心理弹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8],故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

4 结 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文采集的所有数据皆源于儿童的主观报告,这可能会引发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从而影响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除了严格控制施测过程并对参与者充分保证其个人信息和测评数据的完全保密性,笔者还进一步实施了哈尔曼(Harman)单因素检验以探究和控制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在未旋转的情况下,大于1因子的特征根有11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为30.476%,小于临界标准40%。

4.2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阅读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图2展示了亲子阅读质量四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51.01%的家庭有亲子阅读经历。然而,尽管存在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质量却不尽理想,互动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其中1/3的家庭单次亲子阅读时长小于15分钟。阅读互动中,孩子作为提问发起方,基本不提问或很少提问的占比达到50%,总是向家长提问的仅占5%;类似地,近1/3的家长同样也不会主动向孩子提问。亲子阅读互动层次较浅,以讨论故事情节为主占比51.9%,模仿人物情节、交流故事类似经历的分别仅占比25.32%、29.11%,未能充分利用阅读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和儿童认知发展。

表2给出了农村留守儿童亲子阅读各变量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亲子阅读质量、一般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0.231,p=0.005;r=0.549,p<0.001);主观社会阶层与学段(r=-0.277,p<0.001)和年龄(r=-0.317,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亲子阅读质量(r=0.217,p=0.008)、心理弹性(r=0.285,p<0.001)显著正相关,表明主观社会阶层评分越高的中小学生,对应的亲子阅读质量、心理弹性得分越高。学段与亲子阅读质量(r=-0.268,p<0.001)、心理弹性(r=-0.398,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小学生的亲子阅读质量、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年龄与亲子阅读质量(r=-0.324,p<0.001)、心理弹性(r=-0.380,p<0.001)和主观社会阶层(r=-0.317,p<0.001)均为显著负相关。故假设检验时将学段和主观社会阶层作为协变量予以控制。

4.3 假设检验

以亲子阅读质量为自变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为因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子阅读质量正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β=1.172,t=2.878,p=0.005),模型的调整R²=0.047,ΔR²=0.053,F(1,147)=8.283,p=0.005,这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亲子阅读质量与心理弹性具有较为直接的关系,高质量的亲子阅读能正向预测儿童心理弹性水平发展,假设1得到验证。

运用Process4.2中的模型1[29]检验一般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如表3所示,在加入控制变量学段和主观社会阶层后,农村留守儿童亲子阅读质量对其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亲子阅读质量与一般社会支持的交互项(β=-0.1189,p=0.0187),负向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

当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低的一般社会支持水平时,亲子阅读质量对其心理弹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B=1.3452 ,SE=0.4930,t=2.7288,p=0.0072,95%CI [0.3708,2.3197]);而当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高的一般社会支持水平时,亲子阅读质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则不显著(B=-0.2009,SE=0.4277,t=-0.4697,p=0.6393,95%CI [-1.0463,0.6446])。亲子阅读质量、一般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构成了一个调节模型,即一般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中小学生的亲子阅读质量对心理弹性的直接影响要高于一般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中小学生。假设2得到验证。

5 构建面向健康成长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生态系统建议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过程,受到家庭微观系统、学校中观系统、社区外部系统和社会文化宏观系统的多方面影响。对于身处义务教育阶段并面临身心健康多重挑战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阅读是他们认知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助力。本研究在生态系统视域下,从微观、中观、外部系统环境深层交互的角度,综合考察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与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正向显著影响,且该效应受到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设性意见,以构建一个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有效阅读生态系统(如图3所示)。

5.1 微观系统层面:营造良好家庭阅读氛围,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直接影响的微观系统来自家庭,本文着重从家庭层面探讨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显著正向影响。本文调查数据显示,尽管88.16%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中进行阅读活动,但亲子阅读实践的普及度与深度不足,仅51.01%的家庭实际开展了亲子阅读,且频率偏低。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儿童学习行为深受其周遭文化环境的影响,家长作为首要学习对象的角色尤为关键[30]。实验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父母通过互动式亲子阅读,显著增加了与孩子的话语交流和语言多样性[31]。因此,需鼓励家长参与并重视亲子阅读,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应采用互动性强的阅读策略,如积极提问、讨论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等,促进儿童主动思考和情感共鸣,深化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针对外出务工家长,建议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及各种数字阅读形态,如定期视频共读、录制阅读音视频等,跨越地理界限,维持亲子阅读的连续性,传递家庭温暖与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习惯传统教育模式的父母而言,他们可能不擅长亲子间的对话交流,远程对话主题往往围绕学业成绩而非情感关怀,无形中阻碍了亲子关系的深度发展。问卷数据显示,29.11%的儿童倾向于在亲子阅读中分享个人经历,家长应利用此契机,通过提问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提供适时的情感支持与引导,打破“情感隔阂”,减少“爱而不亲”的隔膜感。

5.2 中观系统层面:增强学校支持,优化亲子阅读环境

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其阅读生态中的中观系统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朋辈与学校等的相互作用和支持。不同于普通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和家长共处时间少,其社会化可能跳过家庭环境,会更早、更深地在学校环境中进行。学校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阅读资源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他们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等一般社会支持感知的重要来源。本文调节效应的结果也显示,低社会支持水平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更多依赖于亲子阅读质量,然而留守儿童亲子环境的结构性缺陷极易导致亲子阅读质量不足,二者之间形成悖论困境,而高社会支持条件下亲子阅读质量带来的心理弹性发展差异则不显著,能够较好地缓冲这一困境。因此,学校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在学校层面构建更为全面的阅读支持体系。

本文问卷数据显示,40.13%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同学和朋友是对自己阅读影响最大的人,父母和家长仅占23.03%。这表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和自我确认,青少年更依赖同伴,且同伴的认可对其社会适应性有重要影响[32]。因此,学校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强化同伴互动元素,利用小组讨论、同伴推荐书籍等方式,促进阅读心得分享与书籍推荐,营造积极的同伴阅读氛围,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会逐渐提升[33]。但本文调研发现,学段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可能因青春期叠加留守身份所致。鉴于此,学校应特别关注此阶段儿童的心理健康与阅读发展,对教师进行定期的阅读指导和心理支持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能有效地支持学生的阅读活动和心理发展,给予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家长培训也不可忽视,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亲子阅读方法和技巧,增强其在家庭中的教育能力。通过强化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优化亲子阅读环境,可以在中观系统层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促进其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

5.3 外部系统层面:优化阅读支持网络,提升资源和指导水平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外部系统包括那些虽然不直接与儿童互动但对儿童的发展有间接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社区资源和社会支持网络,比如农家书屋、基层图书馆等设施以及内容服务商,这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与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发现,仅有2.63%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农家书屋阅读,反映了农村地区公共阅读资源利用不足。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现有设施作用,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农村阅读支持网络。村镇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图书角、阅读室等设施,通过组织读书会、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

问卷调查反馈显示,13.75%的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可读书籍而减少阅读;45.6%的农村留守儿童家中藏书量不足25本。建议基层图书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筹集和更新阅读资源,调动政府、城市家庭、学校及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资源,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赠等方式,为农村农家书屋、图书角以及学校补充丰富的读物和教育资源,甚至可为家庭藏书量低的学生家庭专门配比图书[34]。基层图书馆和农家书屋也应加强数字化设施建设,提供电子书籍和在线阅读平台,方便儿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同时,定期对现有儿童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和更新,确保内容的新鲜和多样化。此外,11.25%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示缺乏阅读指导,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阅读亲子阅读,依此来看,在补充和丰富阅读书目的同时,基层图书馆应逐步建立亲子阅读指导体系,以给予孩子和家长更多的阅读支持,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上海闵行区图书馆的“闵图妈妈小屋”,通过寒暑假亲子阅读活动和专家讲座指导亲子阅读行为;如果举办线下活动成本高,可通过线上讲座给予指导。特别对于那些家长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可以尝试动员阅读志愿者提供陪读服务,比如,丽水市图书馆的“我陪你读—陪伴留守儿童阅读成长”活动,丽水市图书馆联合各县(市、区)图书馆走进山区开展温暖陪读活动,与孩子们交流,领他们读诗歌、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阅读和表达的乐趣。

在线上亲子阅读形式的偏好方面,53.95%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喜欢与家长通过视频交互进行实时阅读;21.05%的农村留守儿童倾向于听家长录制的阅读视频和音频;20.39%的农村留守儿童则期望能够利用智能软件来协助亲子阅读。基于此,出版服务商亦应关注这些偏好。具体来说,可以优先研发和推广支持视频共读的在线平台,以提供清晰和流畅的视频共读设施,从而让家长和孩子应用视频实时互动和进行阅读活动。对于那些更倾向于听取录音或音频的学生,出版服务商可运用音频合成技术来帮助家长模拟音频的录制,减轻家长负担。而对于希望借助智能软件来进行亲子共读的学生,出版服务商可研发阅读插件,以提供实时互动问答、词汇解读、阅读进度追踪、阅读能力检测等功能,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5.4 宏观系统层面:加强政策支持,动员社会参与

宏观系统包括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中的广泛因素,这些因素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宏观系统的核心是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政策环境,它们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广泛的支持框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活动而言,宏观系统层面的支持尤为关键,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存在较多的社会和家庭结构性缺陷。政府应深刻认识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权利的紧迫性和深远意义,并将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之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财政拨款,专项用于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资源的丰富性、阅读环境的舒适性和阅读设施的完善性。这些资金应精准投向图书的采购、图书馆的建设与升级、学校阅读空间的改善等关键领域。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服务,政府应倡导并推动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核心,涵盖县、乡镇、农村社区、学校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图书资源共享网络。此网络应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精细化服务策略和计划,明确各参与单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在图书资源的采购上,应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求,确保图书的多样性、适宜性和充足性,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层次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通过这种多主体协同合作的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还应借助媒体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并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这一公益事业中来,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丰富的阅读环境。

6 结 语

本文利用实证数据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角度,在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探讨微观家庭、中观学校、外部邻里社区等系统切面对留守儿童阅读与心理弹性之间关系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亲子阅读质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受农村留守儿童一般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可以有效指导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此,本文分别从家庭微观系统、学校中观系统、社会外部系统、政府宏观系统方面提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生态系统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为未来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仍存在一些局限,如样本数量有限,不足以全面代表整个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区,可能存在地域性偏差。未来将进一步结合定性研究和实验研究,利用深度访谈及阅读实验,深入探讨亲子阅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过程。

注 释

[1] 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 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R/OL].[2023-12-25].https://www.unicef.cn/media/24496/file/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pdf

[2] 范志宇,吴岩.亲子关系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抑郁:感恩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36(6):734-742

[3] Kalisch R, Baker D G, Basten U, et al. The Resilience Framework as a Strategy to Combat Stress-Related Disorders[J]. Nature Human Behaviour,2017,1(11), 784-790

[4] Dong B, Yu D D, Ren Q Q, et al. The Resilience Status of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 Meta-analysis[J].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2019,24(1), 1-13

[5] 连福鑫,郭昱.情绪主题绘本教学改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情绪归因能力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9(10):52-61

[6] 王波.阅读疗法概念辨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5(1):98-102

[7] Montgomery P, Maunders K.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e Bibliotherapy for Internalizing, Externaliz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5:55, 37-47

[8] Zhao L, Zeng Z, Zhang Y, et al. Refueling Mental Health: Digital Reading Predic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C]. 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60(1): 492-504

[9] 中央宣传部. 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EB/OL].[2010-10-22].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22/content_5553414.htm

[10]覃仕莲,徐军华.基于实地调研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探究[J].图书馆建设,2017(8):54-61

[11]唐璞妮.我国农村儿童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川鄂1014名农村儿童的调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6):96-105

[12]徐雷.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S1):136-139+144

[13][14] 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21

[15]冯丽,刘继琳,刘卫.亲子阅读在培养儿童积极学习品质上的价值探究:基于0—6岁儿童家庭教育的视角[J].教育观察,2020,9(36):127-128+134

[16]周坚宇.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4(3):121-126

[17]张莉,周兢,田怡楠,等.阅读干预: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12):20-29

[18]强薇.农村留守婴幼儿早期阅读影响因素探究[J].图书馆建设,2021(6):175-183

[19] Cohen S, Wills T A.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357

[20]李洁,罗柳芬,黄仁辉,等.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社会退缩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8,38(2):159-163

[21] Heath M A, Smith K, Young E L. Using children’ s literature to strengthen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17,38(5):541-561

[22]王雅倩,曹高辉,曹星月.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0,40(10):116-126

[23]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5):1169-1171

[24]谢蕴.中小城市幼儿绘本阅读实证分析研究:以开封市的调查问卷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5):89-93

[25]姚榕. 流动儿童家庭亲子阅读习惯养成的个案工作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82-85

[2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98-100

[27] Adler N E, Epel E S, Castellazzo G ,et al. Relationship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cial Statu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ing: Preliminary Data in Healthy, White Women[J]. Health psychology,2000,19(6): 586

[28]郭成,张琳雅,杨营凯.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4):109-117+199

[29] 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M]. Guilford publications,2017

[30] Mowder B A. Parent Development Theory: Understanding Parents, Parenting Perceptions and Parenting Behaviors[J].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and Infant Psychology,2005(1) :45-65

[31] Troseth G L, Strouse G A, Flores I, et al. An Enhanced EBook Facilitates Parent–child Talk during Shared Reading by Families of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20,50:45-58

[32]琚晓燕,刘宣文,方晓义.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2):174-180

[33]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10,33(1):24-27

[34]淳姣,唐璞妮,杨瑞,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文化资本的扶智影响研究:基于乡村儿童阅读素养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3)(网络首发):1-20

(收稿日期: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