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协作模式研究

2024-11-27 00:00:00秦社华
江苏高教 2024年11期

【摘 要】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职业本科教育与产业跨界合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需求与供给匹配的新形式、新途径。目前,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由原来单一校企合作向多元主体共同体发展,在微观实施的层面上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观及其他观点,通过调研揭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组织结构模糊化、合作项目表面化、管理机制低效化等,并从组织管理角度构建及剖析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协作模式,提出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设计、合同制式的项目团队管理、权责对等的管理机制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协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11-0120-0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11.019

【作者简介】 秦社华(1971—),女,江苏姜堰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务贸易学院副教授。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打开了高等教育新格局[1。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提出是产教融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产生的新生事物,承载着新的内涵与使命。文章基于组织管理理论视角研究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协作模式,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落实提供参考思路。

一、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观

1923年,黄炎培与熊翥高就办理职业学校工场进行讨论,认为“要办职业学校,当先办工场;欲办工校,先办工场”[2。1927年,黄炎培在《办理职业学校之商榷》中提出“职业教育实习是重,租地自设农场”,“工科设工厂以资实习,自为必要之设置”,“农科以招收农家子弟为原则”[3,并提出了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决心用极辟实的工夫去做,决心精切研究人情、物理,并须努力与民众合作4。1929年,黄炎培整理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认为办职业教育的动机是科学,“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5,职业教育是为平民“谋工作之传授与精进”6。1938年,黄炎培在《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中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做准备”[7。诸如上述有关职业教育的精辟论断还有很多,譬如“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这些论断表明了学生所接受的职业教育是要用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从事某种社会工作,这在今天即为产教融合的雏形。

(二)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理论发展

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产教融合”概念。当时,该概念主要针对职业教育范畴,并未涉及普通教育。纵观历史,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经历了人才培养单向诉求、校企全面合作共赢、国家产教制度引领三个发展阶段[8

随着对“产教融合”的深入理解,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要求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也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2019年,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本科走向了职业教育舞台。吴学敏认为,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基本办学规律[9。谢永华列举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与企业组建联盟,共同开展校企双元培养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案例10。许悦认为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是产教融合的全新形态,融合了多重组织要素,承担多项组织目标,具备多层组织结构,遵照多元组织治理11。这些观点的提出、案例的提炼,均是在传承发扬黄炎培先生“做学合一”办学理念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时代需求的理论产物,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深度。

二、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现实困境

为更好地了解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现实状况,课题组设计相关调研问卷,面向职业本科院校、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56份,有效率为91.4%。调研统计数据显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组织结构模糊化。

调研结果表明,73.8%的调查对象不清楚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组织架构,21.5%的调查对象较清楚,仅4.7%的调查对象很清楚。组织成员对组织结构、部门职能不了解,往往会造成办事时间延长、沟通成本上升等问题,进而挫伤成员做事积极性。

二是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合作项目表面化。

职业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需要有共同的目标,但因“产”与“教”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存在资源不均衡、权利不对等、义务不平衡等问题,“有资源难共享”的症结往往难以解扣[12,造成了双方合作稳定性不足,合作项目往往流于形式,出现合作虎头蛇尾现象。

三是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管理机制低效化。

据调研数据统计,59.8%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的产教融合组织激励不足,缺乏动力;32.4%的调查对象认为激励尚可,动力一般;7.8%的调查对象认为激励较好,较有动力。因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组织是跨组织所形成的机构,其组织中的成员隶属关系来自原单位,归属感不强。组织中的成员面临着组织与原单位的双重压力,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往往会牺牲组织利益。若组织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组织的管理就形同虚设,呈现低效化。

三、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

协作模式的宏观构建

(一)基于组织管理理论的网络型协作模式构建

组织管理理论是一种思维方式,以组织设计和行为模式及规律为基础[13。该理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及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霍桑实验等。组织一旦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和复杂性,需要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跨越边界,使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结合并协调起来[14

产教融合既是产业规律也是教育规律,职场既是实践场所也是学习场所[15,表现为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从组织学角度来看,学校与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则是一种跨组织结合。在跨组织理论中,组织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常被假定存在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边界,跨组织合作能够通过组织间的协作关系进行合作[16。但是存在因内外部信息传递不畅而带来的潜在风险,致使减弱组织的聚合性17。产教融合本质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是跨组织的共同体,且产业的主体是企业,教育的主体是学校。从网络角度看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以不同类型企业、职业本科高校为节点,企业与职业本科、企业与企业、职业本科与职业本科之间的关系为边,形成一个个不同的产教融合团队。有的团队以共建实践基地为主,有的以共建实验室为主,有的以共同研究课题为主,有的以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为主,有的以订单式培养人才为主,每一团队根据各自的优势资源开展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等合作内容构成了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内容体系。

在图1中,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协作模式主要由不同产业行业类型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法律机构等主体构成。

(1)不同类型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主要包括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新一代计算机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控制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民用航空器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根据合作高校的特色及企业需求,进行共同体构建,开展合作。

(2)政府: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定者、引导者,把握产教融合发展大方向,如制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等。

(3)行业协会:拥有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职业本科高校,是产教融合政策的推动者,是职业本科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纽带,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组建全国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等。

(4)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资金资源,在资金方面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开发与产教融合相关的保险产品、发行专项债券、支持企业上市等。

(5)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机构,提供涉及产教融合的诉讼及非诉讼业务服务。

(二)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共同体主体协作分析

社会网络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该理论认为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网络的结构以及行动者所在的社会关系背景决定了行动者的行为,而不是行动者个体属性决定了其行为[18

假设某一职业本科院校欲与某一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双方分属于不同网络,有一中间人作为职业本科与企业之间的成员,他可能来自职业本科,可能来自企业,也可能是第三方如行业协会、政府等。根据社会组织理论,中间人是居于中间位置的人,可以帮助建立群体之间的信任感,促进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因而,在职业本科产教融合推进中,中间人的作用非常重要,涉及合作成功与否、合作深度等问题。显然,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中间人理想角色为“协调员”,将高校、企业及中间人归属同一网络,能够缩短社会距离,加深彼此关系,推进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纵深化发展。

(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体发展规律揭示

组织生命周期用来探讨组织成长与变革,包括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及精细阶段[19。这里借用生命周期概念,研究跨组织合作关系。根据职业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从生命周期角度,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可分为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

在创建期,职业本科院校与企业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企业实习,获得与专业匹配的技能训练。这一阶段,校企关系大多是从职业本科院校向企业单向输出,互动较少,所形成的合作关系是松散的,靠合作协议维系,未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成长期,职业本科院校与企业开始拓宽合作项目,包括企业进校开讲座、教技术、指导技能;学生进企业进行长短期实训实习;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如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题研究等。这一阶段,校企关系逐渐加深,开始双向互动,合作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实践基地建设,从双方的竞争优势,开展互惠互利合作项目,谋求共赢。这时,双方合作签订的协议不再是简单的合同,更多的是战略合作框架,在合作期开展不同方面的项目合作。在组织管理方面,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以项目组形式推进合作项目。

在成熟期,为使合作更系统、深入,校企双方依托具体平台,如产业学院等,进行人、财、物全方位投入,打造合作共同体,形成产业与教育跨界融合生态圈。这一阶段,校企双方进行高层次战略合作,全方位考虑合作内容、合作投入、时间期限、阶段成果等,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在组织管理方面,双方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平台,目前以成立产业学院为主,建立跨组织的管理机构,双方配备人员,共同运作产业学院。

四、构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

协作模式的建议

(一)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设计

如图2所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由管理团队、项目团队及行政服务团队三个团队构成。其中项目团队和行政服务团队是两个独立团队。管理团队由项目团队、行政服务团队选出一定人员组成,共同制定组织章程,规定相应权利与义务,出台管理办法等。在该管理团队下有各个项目团队负责人,分管各自项目。每个项目团队均由高校与企业的成员参与,项目开发按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及项目成果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团队与项目团队形成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团队。在行政服务团队中,由共同体行政负责人管理各职能部门。同时,行政服务团队与管理团队之间需要筹集、协调与分配资源。

(二)合同制式的项目团队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及方法,从立项开始到结束,系统地对全部工作进行管理,以实现项目既定目标。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网络型协作模式中的项目团队管理可根据校企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将合作事项以项目为导向,通过签订合同进行落实。合同中规定当事人各自的权利及义务,并经法律服务机构审核,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之后,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定期对合同进行跟踪管理、中期考核,以降低项目风险。另外,在项目到期后,应按合同的成果指标进行终期考核,邀请组织外专家进行项目评审,评审结果纳入项目团队绩效考核,同时作为下次项目团队是否能够立项的依据。

(三)权责对等的组织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以组织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在内外部影响因素下,通过改变组织的构成方式或结构,以达到改变管理的目的,具有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可调性等特点。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施运作首先需要充分进行调研,提炼影响共同体的内外部因素。然后,系统考虑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的构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运行机制是使共同体能够基本运转的活动方式、运行原理及系统功能,具有普遍性,如决策议事制度、日常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采购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动力机制是从利益、心理、行政等方面考虑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的方式、原理与功能。在物质层面上,共同体的利益驱动是动力机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薪酬、福利、绩效分配等都是提高共同体成员积极性的直接动力。在精神层面上,需要了解人员心理规律,对共同体成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提升归属感、集体感、荣誉感,减少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冲突,丰富成员内心世界,调动成员积极性。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约束机制是对共同体进行限定与修正的方式,包括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心理约束等。

【参考文献】

[1]史秋衡,黄洁琼.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发展议题省思[J].江苏高教,2023(06):12-17.

[2]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296-297.

[3] [4][5][6]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3-4,5-6,8,7-8.

[7]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16-19.

[8]胡万山,叶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22(10):82-89.

[9]吴学敏.从“两个不是”到“两个高于”: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4):49-56.

[10]谢永华.服务“两个高端”的“三性一体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7):52-56.

[11]许悦.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建设:现实需求、价值优势与实践路径[J].江苏高教,2024(05):118-124.

[12]王晓洋.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0):82-86.

[13] [14][19](美)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李维安,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13-14,108.

[15]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 发展我国新时代高质量职业教育[EB/OL].(2020-12-14).https://m.gmw.cn/baijia/2020-12/14/34462713.html.

[16]Zheng X, Lu YJ, Le Y, et al. Form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al Behavior in Megaprojects: Perspective of the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18, 34(01):1-12.

[17]Mircea M, Ghilic-Micu B, Stoica M, et al. Inter-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s[J]. Economic Computation and Economic Cybernetics Studies and Research,2016, 50(02): 107-122.

[18]张闯.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01~2010)文献研究[J].管理世界,2011(07):154-163+168.

基金项目:202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下江苏物流业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研究”(2022SJZD015);2023年度校本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本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BZD23-04)。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Collaboration Mod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Community of Vocational Universities

Qin Shehua

Abstract: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y of vocational universities is a new form and channel for th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industry to realize the matching of demand and supply i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training of high-level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from the original singl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the multi-subject community, and faces many problems when implemented at the micro level. To this end, based on 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hrough a survey, the research reveals the existing realistic dilemmas i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industry, including the blurre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superficial cooperation projects and the ineffici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etc. Moreover, th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constructs and analyzes the network collaboration mod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uch as matrix organization structure design, contract-based team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equa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etc.

Key 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mmunity; network collaboration mode

(责任编辑 毛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