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世界各国对职业本科教育的逐步重视,职业教育体系高移化趋势将长期存在。然而,当前学界主要从合法性视角出发,鲜有对以正义性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本科教育作出诠释。源于对正义性概念的深度解读,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子特征有正当性与合法性两个概念,前者强调制度正义性,后者反映事实正义性。当合法性具备向正当性转变的可能时,具有正义性的职业本科教育就具备向正义教育转化的契机。面向未来,充分把握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从诞生到彰显再到成为趋势的全演进周期,有助于分析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彰显的行动取向,以此为促进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发展提供学理保障。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教育正义;正义性;社会需求;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11-011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11.018
【作者简介】 陆宇正(1994—),男,江苏无锡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曾天山(1966—),男,湖南湘乡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伴随工业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成为国际主流趋势。当职业教育体系高移化从理念走进现实,诸如德国双元制大学、英国学位学徒制、日本专门职大学、法国多科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技能人才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据研究统计,20世纪后半叶欧洲有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在内的10余个国家成立了职业本科教育机构,发展至今取得了优异的育人成效,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立双元制大学合作企业近万家,英国高等学徒制中25岁以上的成人群体占学徒总数的2/3[1]。由此可见,在国际上,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行业、企业、家庭等逐步接受的合作选择与教育类型,并呈现不断扩张趋势。正如克尔所言,曾尝试将学生纳入精英框架之中的行为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性错误”[2]。当前,职业本科教育逐渐演变为一种国际趋势,开始在服务产业发展、个体全面发展方面彰显独特优势,成为学生与家长的选择之一。然而,目前也存在更为紧迫的现实问题——随着职业教育高移化的演进,职业本科教育是否有必要成为一种“正义的教育”。为此,本研究基于对教育正义性概念的辨析,讨论职业本科教育从建立到演进过程中的正义性倾向,并为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彰显提供理论指导与行动取向上的对策建议。
一、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概念辨析
“教育正义性”“正义的教育”“教育正义”三个概念存在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教育正义性”作为抽象化的原则与价值观,奠定了“正义的教育”的哲学基础,为“正义的教育”提供了基本指导。“正义的教育”是“教育正义性”的具体化和实现手段,通过供应平等公正的教育机会与支持,确保不同背景与经历的个体能充分发展其潜能。而“教育正义”则是“教育正义性”和“正义的教育”的最终指归,代表理想型教育体系中的公平、公正与良善状态。三个概念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教育领域正义原则的理论体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育正义性”的抽象性与基础性特征,“教育正义”往往需要通过“正义的教育”来具体化实现,通过向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与支持,“正义的教育”可以将“教育正义性”的价值付诸实践。在探究某种教育类型能否成为“正义的教育”之前,先要思考“教育正义性”这一本源性问题。
对于教育正义性,学界有“对教育正当性的制度诠释”[3]和“对教育合法性的价值判断”[4]两种诠释。教育正当性与教育合法性两个概念之间虽有交集,但也存在差别,所以对于教育合法性价值判断的阐释仍需要从教育的人际关系和分配关系对等性上去深刻理解。一方面,两个概念中对于“正义”的理解在本质上并不矛盾,皆是在讨论关系的合法性,两者仅是在认知定位与程度上存在差别。然而,由于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发展历程更短且实施回报率亟待提高,因此社会公众多把职业本科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类型补充形式之一[5]。立足现实,有必要辨析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正当性与合法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被视为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极重视高等教育普及率,如日本大学普及率超70%,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度化教育产物,在实践中其合法性本质并未被正视,对其办学的认知也仅停留在制度建设的正当性层面。伴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推进,社会公众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解不能受制于“国家号召”与“产业需求”层面,亟须区分职业本科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正义概念上的本质区别。
(一)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定义
当前,教育正义更多是指制度安排下的一种公正,它“指向社会的结构,要求国家保证财产在全社会的分配,以便让每个人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物质手段”[6]。回顾教育正义历史脉络,此概念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墨家学派利用思想和行动为底层民众争取教育权益,促使技能教育与工匠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同时期,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智者认为,正义是一种美德或德性,该观点也加深了后世对教育正义在人际关系、资源分配等维度上的关注度[7]。教育正义强调“权力”与“理性”,代表教育正义的两个面向,一是出于权力分配的教育制度设计,二是基于人本思想的教育观照。学界对教育正义性的界定主要包含两重含义:一方面,通过制度设计、确立与宣传等手段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正义性。例如,杨磊与朱德全指出,“政府、学校、社会舆论要增加对职业教育高考政策正义性的广泛宣传,积极引导,让更多家庭愿意了解、愿意参加职业教育高考”[8];巩红冬与李彪指出,教育正义性是“教育作为实现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公共资源,按照平等、差异和补偿的原则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环节赋予每个公民正当权利以实现其充分发展的性质”[9]。另一方面,是彰显教育正义性的人本主义理念与情怀。如蒋伟平认为,教育正义性借助“公平、自由和人本等核心要素”,实现教育和谐发展,以期“完善成人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的正当发展”与人的价值[10];而吴合文等则立足于社会发展视角指出,教育正义表现为“教育对社会正义的促进”[11]。虽然不同学者对教育正义性理解的出发点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对教育正义性概念的理解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面向、制度设计等外部要素,并因关注逻辑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性的正义形态。为此,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至少涵括两种不同属性的教育形态:一是以职业本科教育制度为中心的理解,即教育正当性的制度诠释;二是职业本科教育是否面向广大社会民众全面发展提供价值,即教育合法性的价值判断。概言之,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是指职业本科教育在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种有效制度协调手段,公正处理教育内部各部分、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确保学生与其他主体获得应有价值以实现教育目的的性质。
(二)职业本科教育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区别
对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认识不能局限于词义辨析,还需关注其内在关于正当性与合法性这两个本质特征上的区别。在深度区分与剖解下,才有彰显职业本科教育从“制度”教育走向“正当”教育的可能,才能对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具体内涵与属性加以判断。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第一,生成机理和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在生成机理上,职业本科教育正当性是以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为中心建构的,通过制度杠杆被动生成;职业本科教育合法性则是以教育事实与教育需求为中心建构出的一种社会活动特征。在运行机制上,正当性具有自上而下、被动而为、强制执行等特征,由政策、法律与制度为评判依据,在党和政府号召下规划施行并稳步推进,从非强制性规定走向严格制度制约。国家出台了系列制度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立体式的制度保障[12],但同时,职业本科教育制度体系存在不完善问题。有研究指出,职业本科教育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过程支撑不力”“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无法有效表征其与普通本科教育异‘类’同‘层’、与高职专科教育同‘类’高‘层’的地位”[13]。有别于正当性,合法性表现出一定的隐匿性特征,借助事实依据潜在地服从制度规定。从具体表现上看,在世界范围内,许多采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形式实则并未完全冠以“职业教育”之名,如德国应用技术教育、法国多科技术教育等。同时,现实中主动接受职业本科教育的家长与学生普遍具备更高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行为特征。为此,需进一步探讨职业本科教育正当性与合法性的深层次差异,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其正义性表现。
第二,两种属性的产生根源存在差异。教育正当性要求职业本科教育具有社会价值与明确的教育目标,要求政府实现决策闭环,即职业本科教育正当性需借助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回路”加以体现。得到制度加持有其缘由——职业本科教育源于国家对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借助政策杠杆设置相关规定是实现职业本科教育正当性的重点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提供高端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是其教育功能的体现,而彰显该价值的前提便是“通过政策调控、信息调控、评估与监督调控、标准调控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适应’职能”,为增强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提供政策支撑、法律保障[14]。譬如,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赋予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活动中“法律层面的正当性”,但许多活动在“指导和监督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空白”[15]。同时,修订法律条例还会“触发隐性的执行机制”[16],若将法律要求作为进入正式就业部门的条件,完成义务教育也可以扩大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的机会[17]。而职业本科教育合法性的产生则不仅仅在于顺应经济社会对发展人才的要求,还包括为广大想要通过接受职业本科教育获得更优市场“入场券”者提供受教育机会,确保该教育类型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近阶段,在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筛选理论的双重主导下,接受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职业教育成为许多家长与学生的选择,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开始选择职业本科教育。正是因为本科学历成为当前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因此接受职业本科教育成为维持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但也有学者指出,当前企业结构性考核存在“命题结构单一”“考官队伍不合理”等问题,忽视对求职者综合职业素养的考察[18]。于是,职业本科教育成为“高就业”“品质就业”的代名词,由此取得职场竞争凭证并获取一份“好工作”成为个体选择职业本科教育的一种真实的需求与期盼。
(三)职业本科教育合法性中的正义性特征
职业本科教育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在生成与运行方面存在区别。艾奇逊指出,概念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流动性[19],这种理念为职业本科教育正当性转化为合法性,抑或职业本科教育合法性向正当性转化提供理论依据。从制度视角看,职业本科教育正当性所强调的制度规定性源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而职业本科教育合法性的“散朴性”则在法律法规制定前后都保持相对稳定。从特征表现上看,职业本科教育合法性具备高等性、规范性、规划性、构建性等特征,而其正当性在某些程度上也具备这些特征,如高等性,但并不完全具备规范性、明确的规划性等。为此,虽然不宜将两者等量齐观,但也不意味着两者没有融合的可能基础与可行条件,只不过融合过程需分阶段地有序推进。需注意的是,实现两者融合需职业本科教育的合法性遵守正义性的本质内涵,也就是说社会民众能够全面把握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与育人目标,积极正向地看待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行为。正义性既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日趋完善的必要条件。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职业本科教育对应到第6级专业类课程,呼吁各国大力培养学士或同等水平的专业人才”,这样的推崇为职业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风向标”。换言之,无论何种类型的教育,只要具备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条件,正义性就有可能调动更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并发挥作用,从而确保不同类型的教育为社会民众提供教育服务权利与机会。在国家制度的规定性与社会需求的事实性的动态平衡中,正义性凸显着职业本科教育对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演进倾向
伴随国际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移,欧美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助推产业转型的高层次职业教育办学路径,该教育类型开始格外关注自身的正义性。有学者认为,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代表了“产业认准、岗位认可、社会认同的高水平教育品牌”[20]。截至当前,对职业本科教育品牌的树立已扩展到很多国家与地区,但学界鲜有涉及“如何看待职业本科教育建立之后的发展”这一话题。职业本科教育会从应然教育走向实然化吗?为深刻把握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正义性的“诞生—彰显—趋势”的深化逻辑展开系统剖析。
(一)正义性诞生:多元模式中呈现办学本质
职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普及下的时代产物,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展,其从高等教育体系中逐渐剥离出来,产生更具时代特征的发展性质。从国际数据上看,1975—1999年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1.19%升至18.32%,发达国家平均毛入学率已从31.15%升至56.13%;2000—2014年世界高等教育总体毛入学率从19%升至34.40%,发达国家毛入学率此时已达到74.31%,而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则刚刚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1]。比较诸如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国家,他们有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与经验[22]。本研究发现,国际上开展的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实践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但绝大多数国家开展的职业本科教育更多在关注办学顺应市场的情况,这是一种不唯规模为衡量标准的办学理念。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积极探索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德国通过建立国家课程开发体系形成“双元制”课程助推职业本科教育模式,确保学生获得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英国开展学位学徒制,其本质在于形成社会支持模式,通过学生在工作场所进行实践学习,并获得学位认证,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日本的产官学模式则强调市场运作机制,通过产业界、学术界、政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本科教育与实际需求对接。这说明在国际上职业本科教育具有明显的发展特性,在课程、学历制度、合作模式等方面各有特点,也暗示了未来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
有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实践进行梳理发现,职业本科教育以服务产业为发展定位,以层次高移为主要抓手,以牵引职教为具体表现,其办学实践的内生逻辑呈现出一定的画像特征”[23]。这体现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进程中,更多提出面向经济与产业真实需求的适应性与实践性定位,并呈现职业性与技术性的表现特征[24]。事实表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有助于满足各国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它明显具备了顺应社会发展的特征。对于家长与学生而言,虽然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差异,但却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教育,有强烈的职业教育属性。在英国,2018年选择学位学徒制的学生人数较之于2017年增长了6倍多[25]。由此可见,职业本科教育正成为社会民众逐渐了解并认可的教育类型,当前职业本科教育正凸显其正义性特征。
(二)正义性彰显:向往美好生活与适合的教育
“选择适合的教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驱动职业本科教育提高其对社会公众的服务力度,进而增强职业本科教育的正义性。国家发展、产业升级与个体选择的互动耦合产生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强烈需求,而这种耦合主要源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与个体受教育诉求的增强。立足国家发展,产业结构转型进程加快,急需高技能人才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个体发展,人民群众对职业本科教育在发展前景、层次属性、类型地位等多方面有着更高要求[26]。在过去3年里,职业本科教育的参与度明显增加,当前我国已累计备案职业本科专业1452个,32所职业本科学校累计招收学生20.56万人[27]。职业本科教育不仅可视为提升我国产业实力的“助力器”,也可以看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支撑。同时,对个体而言,选择职业本科教育成为更多人高品质就业、幸福就业的重要抓手。换言之,由职业教育高移需求激发的教育产物不仅转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改善了职业教育在民众心目中的社会形象。而这种所谓的“社会形象改善”有其底层逻辑,即职业本科教育将通过提升个体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保障社会公平与流动性,并为个体提供享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使其获得职业技能与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从而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正因为职业本科教育的正义性着眼于让学生增强其面向高端产业的职业能力,所以不仅要关注职业本科院校的建设规模与质量,更要关注职业本科教育的吸引力,促使更多学生愿意选择此类教育。此外,企业对本科学历的偏好催生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本科教育的需求,引发其正义性倾向。
面对日益严重的学历贬值现象,“学历的主要价值体现就是人们需要重新投入教育市场以获得更高学历”,这也导致了以学历为标识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激烈竞争[28]。许多人重新投入教育市场,以获取更加适配的学历与学位。有50%的16~18岁的英国学生表示,相比申请普通高校,在毕业后他们更愿意将学徒制作为未来的就业途径。在英国,16~30岁的年轻人中有2/3认为学徒制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职场,但综合大学却不能做到[29]。对每个选择高等教育的个体而言,应对瞬息万变的职场的最好回应就是接受更匹配的职业教育,从而获取相应更高层次且更具优势的学历与资格。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制度结构,将个体技能提升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引导青年人通过“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来提升社会地位。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一旦民众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参与意愿与愿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在国际范围内持续扩展,从长远来看,职业本科教育实现其正义性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正义性趋势:政策衍生出职教生态系统
职业本科教育政策与制度在政策文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层面为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提供了支持。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若想取得高等教育地位,那么在获得政治认同基础上,知识基础也不可或缺[30]。从此意义上看,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要素在于“职业本科院校的学术性体现”[31],职业本科教育逐步成为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202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2022—2029年)》中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几年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培养能够创造包容与和平社会的更高级的技能,同时提高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层次性与产业对接的实践性[32]。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关于劳动世界的未来百年宣言》提到,未来工作世界追求高级技能与以人为本[33]。包括德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在内的许多国家或地区采取多元路径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但又各有侧重,如实施双轨制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常以职业院校升格为主要路径。“职业本科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就业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理应具有身份自信。”[34]
实践与理论证明,认可职业本科教育的正义性对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意义,对于职业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师生、家长满足感与价值感的获得极其重要。随着全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从历史角度看,法国于1747年创立历史上第一所工程师学校——巴黎高科路桥学校;德国萨克森王国于1765年建立矿山学院等。此类学校培养“地方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或技术官僚(矿山、冶金和建筑等),课程设置十分强调应用”[35]。从现实角度看,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办学模式愈加丰富,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于1996年开始与综合大学试办“双元制”课程,承担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攻坚重任,并于2009年成立德国首个双元制大学——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日本则于2019年实施专门职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的新型大学制度,开展实践性、应用性办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服务各行各业的特定职业能力。对多数国家而言,创新探索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与育人模式为确立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营造了良性制度氛围。各国对职业本科教育的积极探索与推崇,使其办学实践得到推广与交流,促进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发展。该发展历程可作为职业教育办学权从“高等教育的补充”转变为“独立自主地发展”再到“类型定位的彰显”,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争取社会吸引力并持续得到公众关注的过程。总体而言,教育界的努力使职业本科教育的正义性不断发展,为全球职业教育事业贡献了经验与成果。
三、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彰显的行动取向
彰显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不仅是在为社会民众提供高品质的职业教育服务,而且是在面向学生、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可以说,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又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从性质上说,职业教育绝不是人们教育选择中的奢侈品。”[36]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彰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助,需要从共识达成、责任确立、产品输出等多方面着手,为广大学子提供从“制度”到“框架”再到“保障”的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系统。为此,从多维度出发,构建支持职业本科教育vqsRxNnL5TA1LAtDEgrF7kbYMWroGXWDoL8I+3JYiG4=正义性发展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一)实现以权威与公正为内核的职业本科教育正义观
职业本科教育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是全社会正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前提。职业本科教育要给予每一个希望掌握技术技能的学生“内部透明、外部认可”的受教育机会,以及追寻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就业与发展可能。从教育全生命周期视角看,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的重心在于利用、借助各类教育资源实现协调均衡及适度的个体发展空间与机遇,其主要探究的是教育资源的组织和治理模式,例如,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实践借助何种治理理念、手段与工具以达成有助于个体全面发展的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的就业与个体发展关注的是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结果的具体成效,而其条件在于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性、教育与产业的匹配性,目的在于让劳动者提升就业价值感、发展幸福感与事业满足感。从两者关系上看,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是高质量就业与发展的奠基条件,而高质量就业与发展是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的最终目的。换言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正义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教学过程,还应将视野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或职场领域[37]。这意味着职业本科教育的正义性要在招生、宣传、教学、机会供给、岗位推荐、职业匹配、就业反馈等多重方面都发挥作用。对于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理解应将其视为一种促进高品质就业的准公共产品,而其权威性与公正性的体现与发挥不能仅仅是政府或教育部门的职责,更应是全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重要维度。社会不仅要建立价值共创、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机制,而且要形成稳定、和谐、有序的行动契约,共促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彰显。具有正义性的职业本科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而产生的,更是为了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而生成。对此,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首先要达成以权威和公正为内核的教育正义观,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主动性,还需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处理职业本科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之间的动态关系。
从现实层面看,职业本科教育正义观有着沿袭国际世界职业教育体系高移化的制度惯性,职业本科教育面临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竞争的现象,职业本科教育的权威性与公正性被政策杠杆无限抬高,而淡化了其事实正义性。有研究指出,“关于职业本科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显示出了强烈的政策导向性”[38]。为应对国家政策引发的“布里丹毛驴效应”,教育界需要深刻思考现有政策体系是否与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是否与职业专业教育体系相接,是否与高等教育相协调。整体上看,职业本科教育正义观的达成需要制定宽松型政策规定,制定合乎多主体利益需求的法律条例,凭借公共权威性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公共利益性,在制度层面,为全社会创建优质型职业本科教育及高端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可能。在资源配置上,优化职业本科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区域内职业本科院校及其专业布局,借助数字技术和科研手段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如实训设备、岗位任务、仿真项目等)的生成。在运行机制上,摆脱权力格局的专控惯习,使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责权利更明确,通过“共享—共商—共治”机制实现教育利益最大化。需要强调的是,并非要求权力部门全勤投入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事业,而是希望职业本科教育能够在重要性与资源投入上寻求一个平衡点。综上所述,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不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的最终目的,而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更受重视的手段之一。
(二)建立从单一到多元的职业本科教育财政支持系统
立足客观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39]。而基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主观角度,当前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意义已超出普通学术教育范畴,与经济社会、技术科学、职业文化等相促互融,尤其它还凭借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品创造等促进产业发展,以谋求自身定位并取得相应支持。从此意义上看,职业本科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参与活动,其办学资金不能仅由个人供给与政府补贴来加以支持。对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而言,若让更多人投身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就必须面临三个根本问题:为何出资?谁来出资?如何出资?实践证明,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在根源上是一种深嵌经济功能、育人价值、社会意义的现代化人类活动,不同时期都会生成不同特征的教育以应对时代之变,而其成为与社会公约相契合的一部分。有助于增强社会发展的行动一般会要求多元主体来提升自身发展,而多元主体的支持将有助于整体发展。为此,这就要求全社会在实践中转变传统的职业本科教育财政支持系统,建立从单一来源到多元支持的职业本科教育财政支持系统,并持续激发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动力。一旦明确了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具有社会价值,它便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所以,职业本科教育财政支持系统需要各方支撑,这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与责任担当。可从如下四个原则开展行动:第一,突出多元化原则,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第二,发挥效益原则,教育财政系统要产生良性经济功能与社会效益;第三,遵守公平原则,每个个体都要从财政支持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第四,保证可持续性原则,形成职业本科教育长效发展机制,保持职业本科教育的自我投资能力。
具体而言,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需要建立在充沛的体制机制及其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第一,加强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的多元参与性,职业本科教育办学成本应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共同承担,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职业本科教育通常不主要由国家为其提供资金或资源。除了学费以外,还有一定的资金资助与激励机制,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一批针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资助方案,如德国的职业教育资助项目由“专门的资助方”或“委托方”负责,学生可根据资助项目要求自行选择和申请[40]。有研究指出,对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进行分析,2019年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达到77.66%,职业教育仍是以财政投入和学费收入为主,亟须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支撑和保障的职业本科教育财政系统[41]。解决职业本科教育的资金问题应被视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义务,教育部门有责任通过营造制度环境以保障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发展,即“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成为一种公共事务”[42]。第二,基本的职业本科教育财政系统保障机制需要涵盖招生、教学、就业等,为全周期的职业本科教育保障资金设定最基本的要求。在国际上已经形成相关制度,如新西兰在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实践过程中,在资金管理方面,“高等教育委员会通过严密的资金筹集、资金分配和财政审核机制把控职业本科教育的资金管理,保障资金投入能有效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系列目标的实现,推动新西兰技能与技术学院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事业的有效运转”[43]。第三,规范职业本科教育财政系统支持事项(如经费判定、分配、决策、保障等),职业教育经费使用对内要形成公开透明的相关制度,对外要视为协调化机制,切忌使职业本科教育财政系统成为个别人牟利的“温床”[44]。
(三)保证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制化与教学评价专业化
只有将质量评价与保障意识融入职业本科教育才能阻断部分人对职业本科教育不正确、不科学的定式思维,才能使职业本科教育不再被动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之中,成为学术教育的“附庸”。根据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本科教育将会延续高职高专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据“半壁江山”的规模态势,但通过不断建设和持续发力并不能保证职业本科教育对产业发展形成积极的助推作用。原因在于,学生规模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或形式化特征,只有全面的“高质量”才能被定义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义。然而,“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评价的差异很大”[45],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是成就特色化教育品牌的初衷,而不能让指标数据完全代替职业本科教育并形成“评价惯习”。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内核在于实现人才培养的定制化与教学评价的专业性。所谓人才培养定制化特征是指面向不同基础、条件与学习基础的学生,通过职业本科教育实现发展人的目标,从而满足不同个体的全面发展诉求,使参与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教学评价专业化特征代表职业本科教育对学生的服务情况,通过增强职业本科教育教学在课程容量、教学手段、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有专业手段支持的帮助。未来,在建设职业本科教育过程中,定制化与专业化特征需求会愈发明显,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习实训编排等方面发生结构性变化,对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和“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的导向设计上,要关注职业本科教育的影响力度。例如,民众对职业本科教育对接产业的适应性、民众对其了解程度和对专业的认可度等。只有对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教育质量内涵和价值等有充分的把握,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过程中才能保证人才培养和教学评价的专业化程度。
实现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是强化职业本科教育合法性、破除个体对于职业本科教育思维界限的过程,因此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所体现的质量要以服务最广大学生和提升专业性为前提条件,从而提供具有定制化与专业化的教育服务。第一,职业本科院校应以定制化与专业化的方式实现个体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实际诉求,各级政府或教育部门不应仅重视普通教育发展,还要对职业本科教育进行“再设计”与“再编排”。有研究指出,“职业本科教育要基于工作来安排学习和教育,必须以职业为逻辑起点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并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实施人才培养活动”[46]。第二,相较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建立,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在发展过程中关于质量的思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学问题,而是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息息相关,同时确定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同样也是避免陷入“学术漂移”和“优绩主义”的手段之一。第三,职业本科教育的正义性需要坚守定制化与专业化的教育质量。言下之意,对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评价,不仅不能以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范本,也不能继续回归到专精技术技能培训的维度。可以说,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定制化与专业化特征共同指向了职业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也就是保持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按照“以人为本”的导向和专业发展方向,坚持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高质量特征。
四、结语
正义是人类长期追寻的一种相对稳定且持久的愿望。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正义的教育便外化为某种自然性的存在形式之一。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产生根源在于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公平正义的高层次职业教育,这为促使更多个体投身适合的工作世界提供了服务。职业本科教育正义性的出现是在消解社会对职业本科教育误解的方式上整体强化职业教育形象,在制度正义与事实正义不断流通的交互作用下让接受职业本科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被编排给社会中的更多主体。
目前,职业本科教育从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不会旋即受到社会公众的充分了解或立刻得到全社会重视,其成为具有正义性的教育类型还需进一步推进。具体而言,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关注从“国家主导”到“社会认知认可”的转变;在建设范围上,做到从“省域尝试”与“制度约束”到“真切需要”的转变;在办学主体上,实现从“教育机构升格或转设的‘形式追求’”到“成为被社会真正需要的教育类型”,再到“有助于服务社会、支撑产业发展的教育必需品牌”。面向未来,全社会都会参与到职业本科教育中,以调动各主体的资源,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服务,使职业本科教育在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正义性。
【参考文献】
[1]关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3):52-59.
[2](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2.
[3]舒志定.马克思正义批判语境中的教育正义[J].教育研究,2015,36(07):4-10+63.
[4][7]何菊玲.教育正义:对教育合法性的价值判断[J].教育研究,2020,41(11):36-45.
[5]徐国庆,王笙年.职业本科教育的性质及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22,43(07):104-113.
[6](美)塞缪尔·弗莱施哈克尔.分配正义简史[M].吴万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5.
[8]杨磊,朱德全.职业教育高考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价与完善路径——基于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04):139-147.
[9]巩红冬,李彪.教育正义视角下的课程思政逻辑起点、根本遵循与终极目的[J].甘肃高师学报,2023,28(03):112-116.
[10]蒋伟平.正义论下的成人教育的发展[J].成人教育,2011,31(03):47-49.
[11]吴合文,石耀月.高校有组织科研:生成流变、理念指向与难点突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02):53-64.
[12]唐柳,聂清斌.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前景、现实偏见与印象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1):26-31.
[13]薛晓萍,唐振华,池云霞.稳步发展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运行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4):57-66.
[14]安培,李亚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素框架、掣肘问题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0):12-18.
[15]夏梦瑶,李峻,肖辉.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归因与纾解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03):41-48.
[16]孙艳丽,王建华.论高等教育的义务化[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05):56-64.
[17]Alzúa M.L., Gasparini L., Haimovich F. Educational Reform & Labor Market Outcomes: The Case of Argentina’s Ley Federal de Educación[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2015(01): 21-43.
[18]夏文静.社会转型期民间纠纷的特点及解决机制[J].法制博览,2016(13):221.
[19]代启福.“偷”的逻辑:四川凉山G县彝区矿产资源的分割与重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1):130-140.
[20][26][34]陆宇正.职业本科教育“认同危机”的积极理解及突破之道——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3(06):93-100.
[21]别敦荣,易梦春.普及化趋势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相关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8,39(04):135-143+149.
[22]杨磊,朱德全.职业本科教育的“中国模式”探索:基于德国、英国、日本实践经验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2(08):51-60.
[23]陆宇正,曾天山.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实践的意蕴解析与行动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23(03):108-117.
[24]崔奎勇,蔡云,史娟.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2(03):94-98.
[25]高明.英国学位学徒制发展的动因、特征及借鉴[J].现代教育管理,2023(06):98-108.
[27]曾天山,陆宇正.面向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助推逻辑与优化方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7):58-68.
[28]王兆萍.数智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就业风险及治理路径[J].北京社会科学,2023(03):88-98.
[29]GOV.UK.What Qualification Levels Mean[EB/OL].(2018-11-11)[2023-08-24].https://www.gov.uk/what-different-qualification-levels-mean/list-of-qualification-levels.
[30](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
[31]车紫薇.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的应然价值、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向[J].机械职业教育,2023(05):1-9.
[32]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EB/OL].(2022-04-08)[2023-08-27].https://www.gov.uk/what-different-qualification-levels-mean/list-of-qualification-levels.
[32]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Draft strategy fo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 (2022-2029): Transforming TVET for Successful and Just Transitions[EB/OL].(2022-04-08)[2023-08-27].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0775.
[33]ILO.Home Meetings and Events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ILC)[EB/OL].(2019-07-29)[2022-09-11].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norm/---relconf/documents/meetingdocument/wcms_714054.pdf.
[35]黄福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变化和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3):9-20.
[36]曹健,惠善康.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09):46-49.
[37]常宝.社区的“多民族”化与民族关系的制度化[J].青海民族研究,2017,28(02):89-92.
[38]崔淑淇,姚聪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3(04):97-108.
[39]徐晔,宗诚.中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的现实背景、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05):37-43.
[40]邱小健,李江楠,邱恬.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8):103-116.
[41]匡瑛,吴君逸.基于“一统三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新思路、新挑战与新举措[J].职教论坛,2023,39(07):26-36.
[42]李鑫.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科学探索,2022,40(02):62-70.
[43]余雅兰,马君.协同治理:新西兰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5):89-96.
[44]Aliaksandr H ,Yung A ,Anna G , et al.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igital Profiteer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 Mobilization by Anti-vaccination Actors[J]. Th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23,73(02):126-137.
[45]马进荣,牟昱新,宫士君.对素质教育思想的再认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5):338+340.
[46]方泽强,梁伟莹,黎旋.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02):20-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职业本科教育的推进路径及实施策略研究”(AJA220022)。
Justice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nceptual Analysis,
Evolutionary Trends, and Action Orientation
Lu Yuzheng,Zeng Tianshan
Abstract: With attention gradually paid to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upward mobility trend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the current academic community mainly interpret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timacy, and there are few interpretations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y treating justice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a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the sub-characteristics of justice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re legitimacy and legality. The former emphasizes institutional justice, and the latter reflects factual justice. When legitimacy has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into justice,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ith justice has the opportunity to transform into justice education. Looking towards the future, fully grasping the full evolutionary cycle of justice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rom its birth to manifestation and then to becoming a trend, can help analyze the action orientation of justice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ustice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ducational justice; justice; social demand; educational system
(责任编辑 毛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