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2024-11-25 00:00:00田坤
经济师 2024年11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经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尽管一些企业凭借成熟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确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但由于内部管理方式落后,响应时代变化的速度较慢,导致企业发展滞后。内部控制缺失,会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受到更大的冲击,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提升,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文章首先对内部控制及其相关因素作出概念界定;其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和分析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企业发展 内部控制 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278-02

一、内部控制概念界定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起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1972年,《审计准则公告》中定义了内部控制,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制度与措施,充分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由我国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知,内部控制是企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和全体员工一同落实的一种全过程控制本领,其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该规范认为伴随着企业发展目标、经营理念的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也需要得到相应调整,用来实现企业最终的目的。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的控制活动、项目的风险评估、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以及企业的内部监督。这些要素对公司的运营具体表现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其调整是基于企业的管理层对公司发展要求提出的。以高效实施公司的内部管理为目的,需要明确各项任务与职责的合理分工,设置高效的标准和制度,以及推动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之间构建先进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传递,同时设立风险评估团队,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判和评估,化解风险;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不同部门相互联系制衡,确保内控有效运作。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来监控和预测风险,以规避损失。控制活动则是具体的内部控制实施方式。管理活动贯穿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也是内部控制的全程,掌控着内部建设的整体局面。信息与沟通是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内部信息传达的关键,同时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内部监督是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和监督能够及时把握内部发展情况,发现内部缺陷和不足,并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以便及时规避风险。

二、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运转,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内部外部的双重挑战。而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则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最早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发展,这些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经相对比较完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起步较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较晚,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从国内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的成效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学者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作出了研究。景诚基于业财融合嵌入的模式,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赵基全对内部控制优化提出了“三步法”的研究;张婷凯和桂玲玲都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侯力纲等进一步以企业为案例,深入剖析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方案(侯力纲,沈嘉诚,潘俊)。

通过国内外内部控制情况对比和对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的阐释,发现国内学者也已经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仍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深入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优化方案,以此来改善内部控制要素,推动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并完善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方面认知不足

组织领导层是塑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的内部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以及其教育背景、专业素养也对内部控制产生着重大影响。然而,大多数管理者更看重市场的规模和生产的情况,轻视企业内部管理。部分管理者依旧保持行政领导角色,并没有将内部控制放在企业整体管理的核心地位,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知缺失。一部分企业并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或缺失,也有企业虽然有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可变性或者随意性较强,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许多企业目前都建立了多样的制度,但是制度重复的现象依旧存在。部分业务可能有不止一个版本的规章制度,而其他业务则没有建立可循的制度。缺乏合适的制度框架导致混乱,使得实现管理目标变得困难。另一方面,短期利益会对业务运营过程造成影响,使其优先考虑市场的规模和运营的目标。如果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和迭代将会被企业的业务发展和扩张所取代。很多企业将优先级放在后勤性质的事后管理,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但忽视了员工的素质条件和信息的控制等方面。通常只有在出现问题或违规行为发生后才加强管理,以弥补漏洞或实施适当的处罚。由于预防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实现控制目标变得困难。

(三)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企业不断面对着日益增长的风险挑战。然而,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整体风险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未建立起完备的风险防范体系。一个企业若要持续健康发展,除了面对战略、财务、以及信息层面的风险外,还需考虑到环境、法律、灾害等多方面的风险挑战。防范风险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内在动力。它牵涉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在经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管理层提供前瞻性的信息,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结合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公司的控制目标。

四、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一)运营过程中重视内部控制

企业的运营管理的核心就是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最大化的企业价值。无论是生产实物产品还是虚拟产品,运营过程都有其独特之处。该过程的目的在于将投入的生产要素根据既定的技术条件,转变为产品、服务,这涉及到有组织的活动。

作为企业,需要以系统化、科学化的组织和规划,掌握营运的各方面,高效运转内部各环节和部门协调。这样的经营目标与中型、小型私营企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本质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角度,都是为了实施和完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然而,当前内部控制重视的是对常规业务的控制,而忽略公司整体战略。企业应当在战略指导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强调企业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企业战略的制定、指导是迭代运营需要考虑的重点。在战略的指导下,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发挥最大作用,需要符合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考虑风险防范因素

在建立内部控制时,企业战略和风险防范因素需要被综合考虑。忽视风险将导致管理变为被动应对,风险管理高于具体的控制活动。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作,首先要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其相关领域或影响程度,并制定针对性的制度。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中,应当主动强化风险管理,重点将风险评估融入内部控制。这对于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建立内部控制战略决策

公司确立良好的内部管控体系,不仅可确保经营和管理合法合规,维护资产安全,还可全方位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但是,这些目标是以推动公司的发展战略为最终目标的。从内部管控的建立到实施,以及最后的完善,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发展战略则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战略决策后,应将关键控制内容分解为多个关键项目模块,将业务流程作为主导思想,将公司情况和外部环境纳入考虑范围,并重组关键控制点。强调风险管理理念在具体的业务控制环节中的必要性。根据设定目标,各控制阶段应包括事件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在业务连续运转中,需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 桂玲玲.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8(21):31-32.

[2] 侯力纲,沈嘉诚,潘俊.战略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以Z工程咨询公司为例.财会通讯,2019(29):109-113.

[3] 景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探讨——基于业财融合嵌入模式.财会通讯,2018(29):114-118.

[4] 张婷凯.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7(10):34-35.

[5] 赵基全.企业内部控制优化“三步式”方法探究.会计之友,2020(12):84-88.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