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应及时提供应急物资保障、进行应急救援。同时,应急物资调度需要考虑疫情演化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不断做出新的决策以实现动态合理的配置要求。应急物流是提供应急物资保障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应急物流相关理论研究出发,进一步阐述应急物资的需求预测相关研究,最后对供需匹配的应急物流决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关键词:应急物流 供需适配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272-02
一、引言
随着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同时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具有爆发性强、易感人群广、传染范围大、破坏程度深等特点。面对这种爆发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能否合理、有效、及时分配关系到疫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能否得到挽救。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输入主题关键词“应急物流”可以得到文献分布如下:2511篇学术期刊,928篇硕博论文,105会议文献(其中国内40篇,国际65篇),报纸58篇,中文图书4本,各类标准9条(其中国家标准1条,行业标准8条),成果13项,剔除重复后获得有效文献450篇,其中学术期刊314篇,进一步阅读了这314篇文献的题名和摘要后获得65篇,最终确定了15篇符合主题5VEAz6xP/bc514haclrniqvLq7pBfsJ+bZbyM38UHaQ=要求的文献。
文献分析得知,针对类似新冠肺炎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物资的紧急供给与需求动态匹配问题一直都还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目前也没有通用的合适决策方法。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之初就能很明显地看出供需关系的重要性,各类物资及人员的供需适时匹配是最后防控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我国抗疫成功的经验可得,应急物流供给要与疫情发生地的需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应急物流的响应程度、缩短应急物流的响应时间、快速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应急决策,减少物资和人员的浪费,同时挽救更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此,本文从应急物流相关理论研究出发,进一步阐述应急物资的需求预测相关研究,最后对供需匹配的应急物流决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应急物流供需适配决策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二、应急物流相关理论研究
早期的学者应急物流管理研究主要是针对突发的环境污染及核污染、自然灾害以及危化品事故这几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应急物流管理领域中形成较早系统框架是应急方面管理的专家SuleymanTufekc利用仿真和网络优化模型研究出了一个综合有效的决策系统。该系统有助于管理者在应对飓风时能够有效控制受灾人员安全撤离,同时,有效快速地对交通运输调控保障应急物资配送。1998年又有学者研究发现应急管理实际上可以看成对多个需要管理的目标进行优化的过程,来达合理分配,充分有效使用应急资源。2004年国内学者欧忠文[1]等人提出了通过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急手段的启用来实现应急物流的途径,他们的研究中还详细阐述了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内涵、研究内容,及开展应急物流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上述文献分析可知,关于应急物流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开始的较早,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为应急物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背景和依托支撑。但是考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性强、易感人群广、传染范围大、破坏程度深、还具有复杂关联性及其动态演变性等特点,应急物流的需求预测也显得很有研究的必要。
三、应急物流需求预测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应急物资需求的预测方法较为丰富,而不同的预测方法所依据的原理也是不相同的。前期学者们多采用定性的预测方法,而定性方法多与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关往往存在一定弊端,为了弥补这些缺点,王晓[2]等人将模糊集理论、神经网络Hebb学习规则以及多元线性回归与案例推理法相结合,从而提高了灾害资源需求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确度;张磊[3]提出了基于时序变化的救灾物资需求预测模型;魏宇琪[4]等人构建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线性“库库联动”模型;王英辉[5]等人建立匹配实时预测确诊人数的应急物资动态需求模型,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精准预测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物资需求变化规律,更精准的满足防疫需要。袁瑞萍[6]等人根据疫情数据特征,提出传染病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相结合的模型(SEIR-LSTM)预测各需求点的应急医疗物资需求量。还有学者将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基于不同原理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包括以下四类:一是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二是时间序列平滑预测和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其时间序列平滑模型又包含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三是神经网络预测和案例推理预测;四是智能分析预测方法,而本文认为上述研究都没能考虑应急物资需求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应急物流需求预测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供需匹配的应急物流决策相关研究
应急决策是指决策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对各类意外的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研判,并采取一系列非常规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方案,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降低环境破坏或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还没有通用的应急决策模型,针对供需匹配的相关研究更是稀缺,学者们多数是从经典的决策方法出发,加以优化改善以满足应急决策的时间要求。戚孝娣[7]等人以三级应急物资调配响应系统为基础,在供需不平衡的条件下,建立了区域应急物资调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应急物资在供应点和受灾点之间高效率调配,与此同时还解决了应急物资供应资源不足、供应点分散和调配时间受到制约的问题;王海军[8]等人则考虑的是当供给和需求不确定且是模糊变量时,围绕大规模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强、受灾面积广、经济损失大的特点,在供应点、集配中心以及需求点的三级供应系统网络的基础上,研究当供求关系不确定的条件下的多模式联合调配的应急物资动态调度问题,考虑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两种供求不平衡的关系,以需求满足率最大化为基础,建立目标为总运输需求时间和应急供应成本最小的带序关系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庄伟卿,吴琼[9]等人考虑应急物资配送过程中的优先级和需求不确定问题,构建配送模型并求解分析,提前预测应急物资需求并依据优先级及时配送应急物资,对于做好疫情防控有着重大的意义;徐选华[10]等人建立基于保护少数意见的冲突型大群体应急决策模型,用于协调处理应急决策中可能存在的少数意见,以保证决策质量;王亮[11]等人针对突发事件的动态性及信息的不确定性等特征,提出了基于前景理论的应急方案动态调整方法,根据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及权重函数的思想,实现方案的动态调整。
在国外,Xu和Ren[12]根据负指数函数的前景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够全面反映应急决策过程的应急决策处理方法。Xu等[13]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对大群体应急决策属性缺乏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公共属性偏好进行数据挖掘的大群体应急风险决策方法。Li和Sun等[14]利用物联网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构建了应急响应系统。Zhang和Wang等[15]建立了两个模型分别确定准则权重和专家权重,以此新的决策支持方法来生成决策知识。
以上研究工作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多采取改进现有决策模型以达到应急决策要求。然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决策是困难重重的,首先应急决策环境比较特殊,相比于常规决策更为复杂,其次应急指挥小组的知识与能力也存在局限性,他们往往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因此,应急决策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五、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应急物流基础理论及需求预测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在应急物流供需匹配决策这一复杂问题时,其研究基本是针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较少有研究者能基于全局考虑。同时,还发现较少有学者能考虑到疫情防控救援现场信息动态化的特征,以至于做出的决策有可能会偏离。因此考虑应急物资供需配置的时间紧迫性问题以及疫情演化动态性问题,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应急物流供需动态适配决策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今后,应急物资要做到按需配置、快速送达,首先需要解决需求信息完备性问题,即考虑如何使收集到的需求信息更加准确可靠,使需求预测更加科学合理。其次还需考虑物资供需配置的时间紧迫性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将适量的所需医药物资更快速地送达现场。最后物资供需配置过程还必须考虑疫情演化动态性问题,实时掌握在物资调度的过程中其他情况变化,基于这种不断更新、变化的考虑,供需适配系统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断调整供需适配决策。总而言之,应急物流不仅要以最快时间、最高效率将物资送达目的地,其供应和需求也应随疫情变化而始终保持动态的配置决策。
参考文献:
[1] 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164-167.
[2] 王晓,庄亚明.基于案例推理的非常规突发事件资源需求预测[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01):115-117.
[3] 张磊.面向地震灾情时序变化的应急救援物资需求动态预测研究[J].灾害学,2018,33(03):161-164.
[4] 魏宇琪,杨敏,梁樑.基于需求预测和模块化的应急物资库库联动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06):123-135.
[5] 王英辉,王肖红,张庆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资动态需求预测分析[J].情报杂志,2022,41(06):135-141.
[6] 袁瑞萍,杨阳,王晓林,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下应急医疗物资需求预测和配置研究[J/OL].安全与环境学报,1-9[2024-06-05].
[7] 初凌宇.基于供需关系视角下的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2):144-148.DOI:10.19704/j.cnki.xdnyyj.2021.02.063.
[8] 赵淑红.应急物流中的博弈关系分析[J].创新科技,2013(12):22-23.DOI:10.19345/j.cnki.1671-0037.2013.12.019.
[9] 庄伟卿,吴琼.突发疫情下考虑优先级和动态需求的应急物资配送[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04):54-62.
[10] 徐选华,杜志娇,陈晓红,等.保护少数意见的冲突型大群体应急决OWtlug86CdCwqIlY3gfPmtW3ERpCueR+C94ulqJdsnI=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17,20(11):10-23.
[11] 王亮,王应明,胡勃兴.基于前景理论的应急方案动态调整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6,31(01):99-104.
[12] REN P,XU Z,HAO Z.Hesitant Fuzzy Thermodynamic Method for Emergency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Prospect Theory[J].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2017,47(9SI)2531-2543.
[13] XU X,YIN X, CHEN X. A large-group emergency risk decision method based on data mining of public attribute preferences[J].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9,163:495-509.
[14] LI N, SUN M, BI Z, et al. A new methodology to support group decision-making for IoT-base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s[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14,16(05):953-977.
[15] ZHANG L,WANG Y,ZHAO X.A new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methodology based on multi-source knowledge in 2-tuple linguistic model[J].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8,144:77-87.
(责编:建峰)
[基金资助: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冠疫情背景下医药应急物流供需动态适配决策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2C0763)资助。]
[作者简介:封云(1991—),女,硕士,讲师;龚诚(1989—),男,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