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11-25 00:00:00张丽董惠霞何丽娟
经济师 2024年11期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切入点,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框架。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评价三方面探讨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爱国爱党、遵守法规、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的思政元素,运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构建嵌入思政的教学考核评价,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有效结合。最后提出保障措施以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218-03

一、引言

高等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倡导每门课程的教师都要种好责任田,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协同。

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在《会计法》的指导下,遵循《企业会计准则》,阐述会计六要素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承前启后作用,其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难度。本文在明确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目标基础上,构建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框架,探索与实施教学改革。

二、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改革总体设计

(一)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目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经管类专业课程提出“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1]的思政育人目标。《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深入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诚信素养,营造全行业守法、合规、诚信的向善向上氛围[2]。根据上述纲要,结合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制定了兼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其中课程思政目标(价值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国家意识、遵守法规的法治意识、诚实守信和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二)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框架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根据课程思政目标确定教学改革框架。一是充实完善教学内容。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教学内容有明暗两线,一条是专业知识的“明线”,一条是课程思政的“暗线”[3]。两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暗线润物无声嵌入明线,明线从专业视角烘托暗线,以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协同育人效果。二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根据OBE教育理念设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对比学习法、启发互动法和课证赛结合法等教学方法。三是丰富考核评价体系。平时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增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的评价,构建动态多元的考核体系。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财务会计教学实践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ce712e340b3b8454eaafae788c34451d课堂讲授为主,应用OBE等教育理念,通过学习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推送文本、图片、视频形式的思政素材,精心组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构建嵌入思政的考核体系,以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一)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

围绕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目标,从上市公司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事热点等方面挖掘与课程紧密结合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内化于专业知识,明暗两线交织,完善教学内容。

1.爱国爱党的国家意识元素。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爱国爱党。在讲述财务会计概述时,向学生传递先辈家国情怀,介绍“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兴办的立信会计品牌的光辉事迹。在潘序伦精神的感召下,娄尔行、杨纪琬、葛家澍、余绪缨等会计大家潜心研究,贡献智慧,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发展。一代代会计人,在榜样的教诲和引领下,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促进会计教育迈向新台阶。课堂上以时代楷模,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2024年巴黎奥运会,孙颖莎身兼乒乓球混双、女单和女团三项,她秉承为国家荣誉而战的信念,从7月27日至8月10日15天的时间,参加14场61局的较量,面对高强度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勇挑重担敢担当,迎难而上争一流,在本届奥运会斩获2金1银的佳绩。通过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2.遵守法规的法治意识元素。学生要树立法治意识,遵守《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财经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抨击财务造假事件。新修订的《会计法》《公司法》,从2024年7月1日起实施,教师和学生要及时更新知识,如修订后《公司法》指出:公司可按照规定使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而修订前资本公积金不得弥补亏损,关注修订前后的内容变化,遵守新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对会计要素中每一会计科目的核算要遵循对应的具体准则。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具体准则。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遵守法规的意识,合法合规地核算经济业务,客观真实地反映财务信息。

3.诚实守信和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元素。诚信是会计之本,诚信是修业之道。我国证券市场上,从“琼民源”到“银广夏”、从“康美药业”到“恒大地产”等虚假陈述、虚报利润的上市公司,不仅极大地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企业自身经营受困甚至破产。对照在近现代的晋商,在国内商界兴盛长达五个多世纪,雄踞徽商、湖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这与其诚信戒欺,注重商业信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诚召天下客,信引四方财”可谓其精神价值观的体现。诚信是一种无形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本身虽然并不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物资成本,但诚信积累会转化为信誉,其能够带来实际经济收入。诚信成为能实际影响并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它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依托有形资产获得更多的收益[4]。结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商誉等专业知识,传递诚实守信、德法兼修理念,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4.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元素。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关注社会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财务报告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股份有限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接受投资者的投资,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披露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且年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可靠,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上市公司应秉承“厚报股东”理念,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健全现金分红制度,增强现金分红的透明度,践行社会责任,保障股东利益。在“双碳”背景下,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以反映企业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情况,使社会公众了解企业节能降耗、三废治理、环保投入,员工权益,安全生产等信息。企业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践行社会责任,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规定,分析固定资产核算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剖析会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企业财务报告,环保投入等信息,树立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5.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元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各行各业要瞄准国际前沿和市场需要,不断创造“从0到1”的原始突破,解决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美贸易战中,华为并未因美国商务部将其列入管制“实体名单”而停滞,华为凭借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实现科技自立。在讲解内部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核算时,导入华为科技创新案例,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华为的研发支出,2023年为1647亿元,研发支出占全年收入的23.4%,截至2023年底,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支出超过11100亿元,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4万件。华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通过华为案例鼓励学生要有创新思维,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在财务会计学习中,要遵照准则掌握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同时也要有准则创新意识,勤于思考,提出观点。按现行准则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需计入损益类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当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或下降时,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其实企业主要在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才会对利润产生真实的影响。学生学习思考后提出建议:将投资性房地产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差额,资产负债表日不计入损益类科目,计入所有者权益类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在最终出售时,再将“其他综合收益”累计金额结转至损益类科目,以避免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期间公允价值大幅波动对利润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合法合规记录反映经济业务,同时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在当今智能化时代,瞬息万变,学生要勤思考肯动脑,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政推动的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教学融入思政,采用问题导向的思政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共鸣[5]。

1.案例分析法。财务会计课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授会计六要素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财务报告的编制。在教学中,适时导入案例,将理论知识与企业案例相结合,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案例,从案例中获得启发掌握专业实战经验,或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例如,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分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遭受多项处罚的案例,使学生树立不做假账,坚守法规,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讲授会计要素及其构成时,引入恒大地产巨额债务案例,培养学生风险管理理念,适度负债,避免盲目自信;讲授存货期末计量时,介绍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使学生了解獐子岛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手段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教学中融入典型案例,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主体遵循会计法规的重要性,增强职业素养。

2.情景教学法。财务会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或制作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政图片、视频,以情景模拟或情景再现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呈现生动的情景,寓教于乐,实现实务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课程教学。例如,讲授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中货币计量假设时,强调会计以货币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且假定币值稳定。只有在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客观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当前美国正在进入恶性通货膨胀时代,大量印钞,导致美元购买力显著下降。收集美国通货膨胀的文本、图片和视频素材,通过情景展示,使学生深切体会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直观全面理解货币计量假设。再如,讲授应收票据时,运用多媒体呈现古今票据样本,介绍票据发展历程,追古惜今,感悟前人智慧,树立文化自信。结合票据背书的图片,介绍企业可通过票据背书转让和贴现缓解短期资金周转问题,进而讲授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贴现的会计处理。观看容百科技应收票据到期无法收回的视频,使学生了解票据逾期风险,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管控风险的理念。思政元素内化于经济情景,实务化、可视化的情景利于强化学生的感官认知,提升学生专注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理解。

3.对比学习法。首先,财务会计教师对专业知识运用对比总结方法,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将购买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即资产中“债权投资”的核算与发行方负债中“应付债券”的核算对比,将同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核算对比,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对比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系统梳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对比。例如,货币资金管理与物质财富追求,有价证券投资与收益风险共存,存货管理与和谐发展,固定资产与生命价值,无形资产与精神食粮,负债履约与诚信共赢,财务报表与得失平衡[6]。通过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做出正确判断。最后,财务会计老师结合专业知识弘扬正气抨击时弊。结合企业接受捐赠与对外捐赠支出的核算,分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捐款事迹,李德仁作为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武汉大学,用以支持培养创新人才。讲授应交税费核算时,抨击娱乐明星网红主播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假申报偷逃税款。无私奉献的英雄与贪得无厌的懦夫对比,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对比学习法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4.启发互动法。财务会计教师在授课时,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唤醒和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时适度地启发教育,引导学生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渐进式启发互动中学生水到渠成地学习专业知识[7]。例如:讲解营业收入计量中影响交易价格的因素——应付客户对价时,启发学生联系个人日常生活的实例,从自身购买方角度分析,进而得出交易活动中销售方在存在应付客户对价情况下应确认的营业收入。结合学生耳熟能详或亲身经历的实例,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再如:讲授固定资产自营工程时,导入港珠澳大桥建造的视频,与学生有效互动,启发学生探究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组成,同步讲解建造成本发生和归集时的会计处理。学生在启发教育中提升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5.课证赛结合法。课程思政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证书考试或比赛,例如,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间的团结与协作,增强学生对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理解,充分体会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内容对接资格证书考试、技能竞赛,将资格证书考试中的真题作为例题或作业,利于学生了解命题思路与考点。课程教学中未涉及的知识,利用智慧树、雨课堂、学习通等互联网授课平台,选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推送给学生,助力学生在完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同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竞赛成果。课证赛结合,以证赛促教,增强教学效果;以证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

(三)构建嵌入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嵌入思政的考核体系,评价学生思政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从“知识评价为主”转向“思政评价、知识评价、能力评价相结合”[8]。

为评价财务会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建立嵌入思政的课程考核体系。课程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期末试卷以考核专业知识为主,辅以开放性的问题考核评价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素养;过程性考核需结合学生线上思政素材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中学生的价值判断、课堂案例分组讨论等予以评定。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考评:一是学生线上考评。考评数据源于线上平台的记录。主要包括每位学生观看老师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视频的时长,线上作业的完成度及正确率,小组思政案例收集整理情况,思政问卷调查表等数据信息。二是学生线下考评。考评数据源于教师的记录。主要包括学生到课率,听课专注度,课堂案例分组讨论情况,与老师的互动情况,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的业务题、案例分析题等实训作业的完成情况等[9]。

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评价,逐步细化量化落实考核工作,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切实反映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四、实施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以身作则,以德施教,率先垂范。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积极主动在学习强国等思政平台开展常态化培训,向思政课教师多请教学习,增强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修养;教师要提升思政育人能力,多渠道收集思政素材,选取与专业知识匹配、与学生认知和需求贴合的思政案例,采用情景教学等方法,实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育人效果[10-11]。

(二)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主要围绕《企业会计准则》授课,涵盖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理解掌握具有一定难度。课程思政实施中,学生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摒弃“等、靠、要”的被动学习模式,要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主动阅读或观看相关的思政资料。学生只有课前充分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开展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教学时,才能紧跟老师的思路,与老师有效互动,在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价值塑造,养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优良习惯[12]。

(三)教材体现课程思政

教材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思政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需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提高政治站位,体现课程思政。财务会计课程教材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形式与实质等角度研究会计专业知识。教材要充分运用立体化、可视化的数字资源,运用二维码链接,以音频、视频形式传递专业知识与思政素材相结合的案例,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5-28[2024-9-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EB/OL].2021-11-24[2024-9-16].http://www.mof.gov.cn/gkml/caizhengwengao/202206/t20220608_3816549.htm.

[3] 董必荣,张兴亮.“会计学”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2022(24):26-29+42.

[4] 苏盾.中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5-115.

[5] 时军,张兰,王亚男.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基于“课程思政”视角[J].财会通讯,2022(21):151-155+165.

[6] 张悦.基于345模式《财务会计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财会通讯,2023(09):164-171.

[7] 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04):20-25+95.

[8] 章雁.关于本科“中级财务会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0(07):103-105.

[9] 张清玉,詹自琦.对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1(04):111-113.

[10] 许汉友,李媛媛,李莹.新时代会计学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22(14):28-32.

[11] 栾甫贵.会计教育目标:人才与人生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04):4-7.

[12] 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15):163-166+176.

(责编:贾伟)

[基金项目: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课程思政与证书制度协同育人模式下《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20231522)]

[作者简介:张丽,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董惠霞,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何丽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