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视角下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2024-11-25 00:00:00姚珧
经济师 2024年11期

摘 要: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视角下,探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中政校行企之间的利益博弈,剖析其产教融合组织框架,提出构建多元协同运行机制、产教融合评价机制、内生动力发展机制的措施,促进产教要素深层次全方位融合,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实现产教融合育人过程中多元主体共赢。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协同治理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204-03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相关部委研究制定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强调,新时期下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立足产业,紧密服务区域发展,提高产教融合布局的前瞻性和精准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在校企融合育人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视角下,如何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成为本文研究重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策略,对于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和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公司发展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或投资息息相关,各个利益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均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聚焦利益多方、互动、均衡、长远四个维度。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识别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加强互动与沟通,实现利益均衡与冲突管理,并采取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策略,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一个更加有效和富有活力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项目而言,涉及多元利益诉求。高职院校期望落成专业实践、改善教学硬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则希望通过合作获得政府优惠、高校技术成果、低成本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优先权;师生期望提升职业能力和实践机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政府旨在衔接教育链和产业链,推动企业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协会则希望协助企业获得经费和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创新,提升影响力。

(二)产教融合理论

广义上,产教融合指的是教育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以及协同发展;狭义上,产教融合指的是校企政行引导下的深度合作。不同于简单的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趋向于各方的高质量协同管理,旨在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和创新型人才深层次培养。近年,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高职院校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机制,大力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开展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与转化应用实践等,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发展。然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下仍存在高校教师和企业骨干员工之间的双向交流不畅、产教融而不和、资源优化不足等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基于多方互动、利益均衡的原则,多元利益主体达成利益共识非常必要,聚焦人才培养的中心价值,关注多方之间的互补性开展平等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有效性。

二、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视角下的产教融合组织框架及理论意义

(一)组织框架

图1为基于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理论下构建的产教融合组织框架,在此组织框架中,政府、学校、师生、企业、行业为利益相关者,学生、师生与企业联系紧密,“人才”为组织框架的中心,各方共同搭建基于多方利益主体的协同治理育人机制,校企协同下能够满足师生利益需求,凝聚物力人力促进区域产教融合发展,同时,政府及行业协会给予政策支持和服务监督等,为各方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保障,进一步深化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深度融合教育链与产业链,达到产教融合协同治理的目的。

(二)理论意义

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视角下,产教融合的理论意义体现在教学质量提升、产业持续发展、协同合作水平提高等方面。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学生、企业的知识经验被紧密联系,通过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课堂场景和现场应用中提升能力,积累相关的实训经验,最终在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满足未来就业需要,达到预期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在产业持续发展方面,各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撑,但是职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容易影响现代产业的发展。而产教融合机制深化与落实,将激发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提升产业企业的竞争力,助力产业升级与发展。在协同合作水平提高方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的深化将充分发挥出产教融合的作用,加深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治理,通过各方友好互动和合作,有效解决短板问题,最终改进和优化合作项目,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三、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视角下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多元协同运行机制

一是搭建协同发展共享机制。宏观层面上,聚焦高职院校专业和区域产业特点,在规模、内容等方面协同发展;微观层面上,则聚焦区域内高职院校特色和优势资源,积极对接产业领域所需人才,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使得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发展相协同。重点搭建资源共享机制,将目光放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聚集上,在内部聚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资源和共享资源,实现资源价值的创造,达到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二是建设上层统筹监管机制。上层统筹监管机制的构建利于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治理。具体而言,在统筹监管机制搭建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关注教育链、产业链的结构要素,科学设置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相关的统筹管理机构,并明确机构在组织、引导、统筹以及监管方面的职责,围绕教育和产业结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确定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规模及其结构,从而发挥教育和产业的协同作用,真正以教育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实现教育功能,最终实现多元协同运行治理,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和谐共赢。三是共建协同创新服务机制。首先,搭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结合高职院校特色以及服务需要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协同创新,通过加快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强化高职院校自身建设能力,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其次,协同研究原创性技术理论,各方共同参与探讨,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或知识,为新时期新技术诞生奠定理论基础,推动协同创新服务水平的提高;最后,加强技术成果转化运用,通过大力开发研究和资源整合,整体提升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技术水平,增加研究成果转化率,真正将研发技术成功运用于生产实践,满足协同创新服务的需要,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的深化落实。

(二)构建产教融合评价机制

产教融合评价指标具有宽泛性特点,涵盖教育成果、经济绩效等多方面内容。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主要聚焦在教育层面进行指标考察,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调发展。一方面,实际开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考察时,利益相关者必须提升对于产教融合协同治理的认识,成立由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等各方组成的利益联合体,将主体协同、资源共享等作为重点评价考核指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机制构建过程中,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作为重点考评内容,依托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政策制度落实,加快优秀人才培养,使得产教融合评价机制得以正常运行,在多元协同治理下发挥出评价反馈作用,推进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

(三)构建内生动力发展机制

1.立足高职院校优势,创新产教融合模式。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创新合作模式。基于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注入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校方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及人才支撑,助力企业提高实际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在合作目的及需求基础上进行协调,推进合作最终成果能够成功转化,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利益,以人才激活产教融合的发展动力。其次,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关注学生就业需求。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以往理论型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聘用企业工程师、外聘技术型人才、提供一线锻炼平台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满足学生就业诉求,降低失业率。最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重点关注人才培养以及技术研发等主题,教育过程中合理注入产业元素,科学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学科专业,除了实施“1+X”教育模式,还要积极实施“学历+多种技能”“工学结合”等教育模式,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激发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

2.激发现代企业活力,提升产教融合参与热情。高职院校和企业均是产教融合中的利益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具有逐利属性,高职院校具有公益属性,所以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产教融合协同治理方面存在一定冲突,主要表现为企业方面忽视产教融合机制落实、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容易影响产教融合机制实施效果。所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方面,必须激发现代企业的活力。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定位的同时,激发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愿景,共同建设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构建校企协同质量评估体系,深度融合企业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评估教育教学过程及效果,并在人才培养方面赋予企业一定的话语权及决定权,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

3.强化行业服务功能,加强产教融合指导监督。行业协会是高职院校产业融合中的间接利益相关者,为维护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行业协会必须要加强和政府、学校等方面的合作。一是搭建大数据信息交流平台,推动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资源链对接,提高各方的信任度,满足人才共享的需要。二是发挥行业组织指导作用,根据现实情况和调研信息,及时反映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诉求,为各方的协同共享提供科学参考,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三是提高行业协会服务监督能力。高职院校产业融合工作中,行业协会必须尽快收集企业反馈信息,公开产教融合项目推进情况,促进校企合作技术成果转化,以此维护产教融合中各方主体的共同利益。

4.加强政府协同治理,凸显政府指导作用。新时期下,为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强化协同治理。政策上,围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情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产教融合政策,并配套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或补偿措施,进而推进制度赋能;对接上,确定各方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并搭建与产教融合相关的对接平台,促进各方资源的综合协调和人才共享,促进各方利益主体发展;评价上,依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产教融合过程的督查,严格把控试点成效,如无显著成果则取缔合作项目,反之则立即进行项目推广,使得产教融合工作提质增效,共同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深化发展。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势在必行,产教融合机制顺畅与否关系着人才供需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当前,高职院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尚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视角下,剖析高职院校多元利益博弈下的产教融合机制问题,构建灵活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协同运行机制、产教融合评价机制、内生动力发展机制,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以治理为核心理念的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各方利益参与者在政校行企综合育人的对话与合作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方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赫尔曼·哈肯.凌复华,译.协同学[M]上海:文出版社,2001.

[2] 李海东,黄文伟.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21(02):103-108.

[3] 孙云志.多元共治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

[4] 娄志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的动因、问题与实践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2(05):46-50.

[5] 孙健,贺文瑾.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济动力及其提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4):192-197.

[6] 陈新民,高飞,张朋,等.资源整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2):155-162.

[7] 张庆民,顾玉萍.链接与协同:产教融合“四链”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4):48-56.

(责编:廉靖)

[作者简介:姚珧(1984—),女,汉族,山西原平人,硕士,研究方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