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研究

2024-11-25 00:00:00周凌云谭卓婧文学禹
经济师 2024年11期

摘 要:文章专注于打造一套既科学又全面的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实质性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明确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并基于此牢固树立考核评价的基本原则,从体系构建的宏观思路与具体原则,到评价内容的细致划分与标准制定,再到评价方法与手段的精心选择,直至实施环节的周密安排与保障措施的完善,每一步都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职业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 考核评价 研究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196-02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必须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力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一、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是理论知识传授的延伸,更是对学生品格塑造、实践能力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实践教学还注重职业道德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思政课实践教育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业精神,这也是当今世界对高质量人才的紧迫要求,在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能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还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审美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的全面育人作用,学生能够成长为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只有基于深入研究和充分理解实践教学的特点与规律,结合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才能制定出真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必须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实践教学的真实状况,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必须全面覆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程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效果,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撑。

(三)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强调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一个优秀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有理论高度,更要有实践深度,因此,在评价指数的选定和准则的制订方面,始终注重其可操作性,确保评价过程简便易行,评价结果清晰明了,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

(四)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体现了对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实践是一种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次发展都是评价的重要参考,在评价系统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把重点放在学生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成长与提高上,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与思路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制度的建设当中,必须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是对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的深度洞察和积极响应。实践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必须将实践教学置于核心地位,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石。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首先要从明确目标和定位开始。目标是通过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素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根基。定位则要紧扣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突出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确保评价体系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市场需求相契合。在明确目标和定位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理清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涵盖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包括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教学效果等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在评价方法上要注重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结果性评价则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实践成果和进步情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评价指标的制订是评价制度中的重要步骤,要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和目标,明确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评价,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发展需求,针对学生提出个别的评价准则及发展方向。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系统性要求评价体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操作性则要求评价体系简便易行、易于理解和操作,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参考先进的评价思路与手段,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发展,同时注重评价体系的动态性与开放性,根据实践教学发展与学生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完善评价体系。

(二)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标准设计

在构建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内容与标准的设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乎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必须以专业的视角、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

在内容设计上,考核评价体系应涵盖实践教学的多个层面,形成立体化的评价网络,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确保其既符合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确保其既包含思政课的核心知识点,又能反映最新的行业发展和技术趋势。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评价重要内容之一,应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标准制定上要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评分标准应明确、合理,既要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对于实践成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又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还应注重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实践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应保持评价体系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根据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学生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并完善评价体系,积极引入外部评价资源,借鉴先进的评价理念与方法,不断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要明确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目的是通过这一体系,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设计考核评价体系时,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要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引导性,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实现自我提升和超越。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方法与手段选择

问卷调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评价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可以收集到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需求、建议等宝贵信息,能够覆盖广大学生群体,获取全面而详细的数据。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洞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观察记录是评价学生实践表现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详细记录他们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关键信息,这些观察记录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态度,为教师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依据,通过观察记录,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成果展示也是评价学生实践成果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学生可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成果以研究报告、作品集、演示文稿等形式加以展示。这种展示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还能培养表达能力、自信心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学生成果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参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可以借助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处理,如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科学评估实践教学效果,利用文本分析工具对观察记录和成果展示文本进行关键词提取和情感分析,了解学生的实践表现与情感态度,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评价信息。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是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的重要基石,需要构建一个由学校领导挂帅、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确保整个评价体系运行的高效与顺畅,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评价流程、标准和要求,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评价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实践效果和评价结果,因此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给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系统的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实践教学目标、考核评价原则及体系构建等核心内容,旨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提供坚实支撑。未来继续深化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坚信通过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更多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行性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4.

[2] 赖金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3] 陈旭东,杨婉玲,周琦钧,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1):12-16.

[4] 史新松.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的探究[C].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2019(05):19-21.

[5] 彭小华,李昆仑.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研究[J].人文之友,2020,000(011):107.

(责编:建峰)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职业院校思政课“三维度三平台五环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3JP039)。]

[第一作者简介:周凌云(1969—),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