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馆办刊物的定位、栏目设置、办好馆办刊物的新举措及明确办刊方向、创新馆刊形式、创新栏目设置、增强与读者互动等方面归纳了办好馆办刊物的新思路,指出高校图书馆应更好地开展馆刊工作,充分发挥其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馆办刊物 《阅海》 海洋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F061.3;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187-02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关系着高校图书馆及其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能否充分发挥效能的问题,也是图书馆服务状态的体现[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规定: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2]。由于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阅读群体中占据较大比例,且校内推广阅读本就属于全民阅读推广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地位极其重要[3]。
在国家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收藏人类文化典籍、传播知识与信息的主力,图书馆义不容辞地肩负着阅读推广的重要使命。近些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形式多样,如图书推介、读者征文比赛、名家讲座、读书漂流、讲座、展览、报告、比赛、学术研讨等。阅读推广刊物作为促进社会阅读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图书馆的关注与重视。通过网站调研笔者发现,在全国42所一流建设高校中,共有23所高校图书馆编印了馆刊,占比高达54.76%。馆刊作为图书馆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属于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但在其发展中却具备持久的活力。
一、馆刊定位
《阅海》是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于2016年主办并推出的阅读推广刊物,馆刊旨在依据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涉海学科精英人才的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海洋特色,以图书馆丰富的涉海文献特藏为基础,关注涉海社会热点,传递海洋科技与人文信息,为读者甄选优质涉海书刊、视频资料、影视作品等文献资源,报道海洋事业发展动态,传播海洋文化与知识,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热情,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
馆刊以“海”为主题,是我国高校第一本海洋专题的阅读推广刊物,每年出版1~2期,迄今已出版至第10期。曾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上被评为“阅读刊物的阅读推广实例”优秀奖。
二、栏目设置
馆刊在第1~5期设有8个栏目,分别为:“书海漫拾”——以书评、书摘或读后感等形式推介馆藏涉海文献,包括人文篇和科技篇,同时勾勒馆藏涉海文献基本面貌,为读者博览群书提供参考;“海史遗珍”——选取涉海古籍,图文并茂推介涉海古文献;“海韵光影”——以海洋为主要媒介或叙事对象,选取涉海电影,图文并茂推介涉海影视作品;“海洋聚焦”——选取海洋社会热点,围绕涉海话题,旁征博引、博采众长;“海洋博闻”——将文化、历史、轶闻趣事熔于一炉,知识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讲述海洋有关知识;“海鲜汇”——宣传涉海人文科技新闻;“海外风”——主要报道国际涉海文化新闻;“悦读榜”——选取近期上榜好书,推介新购馆藏新书,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
自第6期开始,“书海漫拾”栏目更名为“书海撷珍”;自第10期开始,馆刊增设“海大文萃”与“刊海漫拾”两个栏目:“海大文萃”——推介海大人著作,内容主要包括文献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等;“刊海漫拾”——推介涉海期刊,内容主要包括刊物发展、期刊特点、推荐理由、投稿指南等。
三、办好馆刊的主要举措
(一)明确编印部门
馆刊的编印需要专门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获得学校及图书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阅海》的编辑审稿工作从创刊以来均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部为主负责,读者服务部与报刊阅览部配合、辅助。由于资源建设部在业务上主要负责图书馆的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对图书馆的纸质图书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一手信息与资源,采访及编目工作人员均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在馆刊的组稿、编辑工作中具备独特优势。而读者服务部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参与积极性,报刊阅览部也可在涉海刊物推介上进行馆刊内容的补充与完善,部门间有主有次、分工协作,从而更好地保证馆刊质量。
(二)严控稿源质量
《阅海》采用“编稿+征稿+约稿”相结合的多元组稿形式,除了相关馆员针对所负责的版块与栏目进行编稿外,馆刊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宣传与征稿,同时,馆刊结合图书馆举办的4·23世界读书日“阅尽千帆——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等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广泛收集读者的优秀稿件,此外还面向校内专家等特定学者进行部分稿件的约稿工作。多管齐下,充分保证馆刊稿源的数量与质量。
(三)完善审稿流程
馆刊采用三审三校的审稿制度,每个板块分别由1~2名不同的馆员担任栏目责编,各自对负责板块内容初步把控及组稿、编辑;副主编由3名部门正、副主任担任,负责馆刊整体内容的编辑、审稿与校对;主编由2名图书馆领导担任,负责馆刊最终的审稿工作。审稿流程完成后,由图书馆擅长设计与美工的馆员专门负责馆刊的排版、设计。从各个环节充分保证馆刊的成刊效果。
四、可借鉴的新思路
(一)明确定位,明晰办刊主题方向
创办馆刊首先要明确定位与宗旨,办刊宗旨引领馆刊的发展方向,是馆刊的灵魂,为编辑、组稿提供依据,还涉及馆刊的读者群和栏目设置。馆刊要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及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情况[4]。《阅海》以“海”为主题,以“海”为特色,各个板块与栏目的设置均围绕海洋主题展开。把握馆刊的主题、特色,可使馆刊在众多刊物中找准定位,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对读者而言也更具不可替代性。
(二)创新形式,加强电子馆刊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如何突破现有经费不足的客观现实,借助馆刊做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是现代图书馆的一项挑战。图书馆在纸质馆刊推出的同时,通过图书馆主页等网络平台广泛宣传电子版馆刊,通过上传PDF形式的电子版馆刊,面对经费不足的客观现实,提升电子馆刊的宣传范围和社会影响。未来,图书馆还将探索推送H5形式等电子馆刊,支持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的阅读、分享,嵌入图书馆微信服务号、网站、抖音号等,并对往期馆刊做好数字化处理,保证良好的阅读效果,不断扩大馆刊的宣传及影响力。
(三)与时俱进,创新馆刊栏目设置
图书馆应及时在读者间进行调研,并根据读者反馈不断创新与改良馆刊的栏目设置。《阅海》自第6期开始,“书海漫拾”栏目改名为“书海撷珍”;自第10期开始,增设“海大文萃”与“刊海漫拾”两个栏目,这都是对馆刊的优化与创新发展。同时,馆刊还可将固定栏目与临时栏目相结合,从而使内容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不失其传统、品牌与特色。图书馆依托“阅尽千帆——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等阅读推广类活动,收集优秀的读者文章,不仅提升了馆刊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趣味性,同时还调动了读者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关注度。
(四)增强互动,发挥阅读推广作用
馆刊是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与其他阅读推广工作密切联系、协调并进。《阅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心灵碰撞的平台,自创刊以来得到了海大师生及校外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近年来,在稳步提升文稿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编印数量,现已增加至创刊之初的两倍。除了将馆刊放置于各校区图书馆门禁处供读者自行取阅外,图书馆还加强与校团委及院系团委的联系,依托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和图书馆指导阅读推广社团——阅海书友会的力量,将馆刊作为阅读推广的桥梁,使其走进班级、社团和宿舍。
同时,图书馆自2023年开始,配合年轻读者的兴趣与喜好,在三校区同步推出文化章打卡服务,截至目前已推出十余款内容丰富、形式美观的文化章。馆刊在设计上与此服务相结合,在正文内容后设计十余页自由页,邀请读者参与阅读推广类活动并在馆刊的自由页上盖章打卡。自文化章打卡服务推出以来,《阅海》更加受到校内外读者的喜爱,每期编印后均很快被读者“一抢而空”。此外,图书馆还结合新生季、毕业季,充分利用迎新活动广泛宣传馆刊,增强馆刊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并通过图书馆毕业季活动,为毕业生带去一份有温度的毕业礼物。
五、结语
诚如国际图联的大都市图书馆委员会在调研报告中所指出的:推广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指标[5]。高等教育具有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通过编印馆刊,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深化高校图书馆在四大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书香文化[6]。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读者”的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办好馆刊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使其发挥其文化滋养、教育宣传属性,以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也为推广海洋文献,传播海洋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武丽娜,李洁芳,庄玫.高校图书馆馆办刊物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刊物《图书馆与读者》为例[J].现代情报,2011,31(10):136-138.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8-07-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3] 李沛.全民阅读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秀馆刊解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06):92-96.
[4] 张博.“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馆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06):98-106.
[5] 吴建中.新常态新指标新方向——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主旨报告[J].图书馆杂志,2012(12):2-6.
[6] 周婷,钱军.论高校图书馆导读性馆刊的时代使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27-31.
(责编:吕尚)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海洋大学图书情报研究基金项目“学生社团依托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化建设策略研究”(20245300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