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商科的出现,对应用型高校经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目标未能有效落实、跨学科元素尚未充分体现、跨学科课程融合度不高、教师创新理念不够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商科元素贯穿培养全过程、改革专业课程、提升师资创新能力及加强校企共育等建议,有效提升经管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商科 应用型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170-02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经管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新商科的内涵
“新商科”是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新商科是在传统商科的基础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产物。传统商科重在培养单一工具型人才,对外不与其他学科融合;对内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各自为政,互不融通。这种相对封闭割裂的教育模式无法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应对数字经济的发展[1]。因此,新商科应运而生。
“创新型人才”所谓的“新”,就是在“新商科”背景下对经管人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新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和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的产生于个体的持续思考。经管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继而做出判断,最后用行动做出改变,达到创新目的。
(二)新商科经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2]。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同样急需融入创新精神,推动新商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商科经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可以从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1.新商科经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商科涵盖的专业在全球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学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通常商科类专业包括了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会计、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经管类专业包含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涉及理论经济学类、应用经济学及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二级学科。因此,经管类专业归属于商科范畴。
新商科的出现,为经管类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出了明确方向。重点培养面向新时代人才需求,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运用数智化技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
2.跨学科课程交叉融合。跨学科型人才能够更有效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能够开拓经管类学生知识面和眼界,用新知识、新方法激发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养。在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经管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门类内部交叉融合。但仅实现门类内部的专业交叉不能满足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数智化的要求[3]。经管类人才培养还必须融入数学等理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工学知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工具和手段,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和分析,为经济问题研究和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及时、科学、有效、可靠、安全的服务。
3.产教融合促发展。充分发挥校企共育、资源共享合作机制。邀请优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企业行业优势,推动经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企业在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不仅不断壮大,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大量的经济与市场发展前沿资料信息,同时对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也了如指掌。这正好弥补了学校教育办学的不足,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促进教育和产业共同创新。
4.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作为高校专职教师,在新商科建设的浪潮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及时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经管类专业的冲击,通过进修培训、参加专题会议交流、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掌握新技术、新手段。将数智化引入科研课题,带入课堂教学。
5.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多方位实践上手平台,锻炼创新实战能力。校内实践方面,可以通过理实一体课程的课内实训以及集中实践课程的全程动手能力进行培养,训练经管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解决情景设置下的实验实训任务,培养基本的数智化经管职业素养;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访问交流和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和运营情况,在新背景新环境下挑战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数智化手段和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校内课程实践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升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新商科经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目标和创新要求未能有效落实
经管类专业建设也比较重视创新创业元素的融入,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中都有明确体现。强调培养具有批判意识、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和课程设置方面,却没有将双创元素有效融入整个培养过程。经管类各专业大都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课外创新与社会实践》《SYB创新创业课程》等与双创高度相关的课程体系[4]。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体现双创元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却没有真正融入专业课堂。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仍旧相对割裂。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并未主动将创新创业元素与专业课程学习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在课程课内实践环节,学生也很少主动考虑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实践实训任务中,创新元素在专业学习中的结合运用比较薄弱。
(二)经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商科跨学科元素尚未充分体现
商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经管人才的学科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经管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大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实现经管内部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高校培养的经管人才是要服务于社会,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因此,除了本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具有爱国情怀。此外,新商科与传统商科相比,最突出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本专业的大量应用。为了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工具为经管类专业服务,提供高质量数据信息,还应学习上述工科知识。
(三)跨学科课程融合度不高
从目前课程设置来看,部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经管类学生开设了哲学、政治、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类基础课程。但是由于上述课程是由对应学科教师进行授课,经管学院教师几乎不参与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常常会导致出现上述基础类课程与经管专业脱节的现象。学生学习课程时目标不清晰,学习动机不明确,不知道这些课程为什么要学习,与本专业有何关联。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学习效果不理想,很难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专职教师新商科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有待加强
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本科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但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部分专业教师对新商科内涵了解不够,对创新人才培养认识不全,认为双创教育就只是为了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业就业技能,与经管专业课程关联度不高。双创教育就是创新创业学院和双创教师的事情,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课程教学没有联系。没有树立对学生专业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导致了创新思维和能力无法植根于专业培养教育。学生无法普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三、完善经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新商科元素融入经管人才培养全过程
新商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涉及跨专业、跨学科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管学院应该与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合作与交流。双创学院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课外创新与社会实践》《SYB创新创业课程》等课程的老师应该了解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类课程授课教师与经管专业教研室共同商讨、共同设置创新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将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在上述创新类课程中,实现创新课程与专业的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拥有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方向,体会到创新理念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为今后培养专业创新能力和素养打好基础。
(二)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在信息化时代商科背景下,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新时代经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该对课程进行多方位改革。
1.更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经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应该符合新商科时代要求。考虑将创新思维、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比如将传统《统计学》融入大规模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开设《大数据统计学》《商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2.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科技手段的丰富,对当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了打破这种现状,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课堂于学生。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简单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不需占用线下课堂时间,可以采用线上老师提问、微课、线上精品课程等形式完成。这些基础知识只需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完成,无须占用过多课后时间。课堂上,老师安排部分时间就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便能够牢牢掌握专业基础。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通过课内实践任务的布置,以任务为导向,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任务、收集整理有效信息、运用恰当理论和方法解决案例问题。
(三)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师资力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新商科创新要求的背景下,跨专业跨学科培养数智型人才,不仅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专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也应随着改变和提升。首先自我提升,熟练驾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自身教学和科研领域。其次,在授课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有意识引导学生将前期学习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知识运用到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上。用新角度、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真切感受创新元素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校企共育
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共建的方式,企业行业全方位参与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来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环节,经管学院就可以邀请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其中,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内容的设定等方面;在授课环节,也可以与企业继续保持合作,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或一线人员进课堂,开讲座等形式,让他们走进校园,与学生有交流的机会。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当前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在实践课程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对如何进行专业学习,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运用现代化手段服务专业学习有更清晰认识和明确目标[5];经管学院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经验结合,共同提高,共促发展;同样还可以利用企业行业优势提升教师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课题合作等方式,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新动向,不仅可以丰富自己应用实践能力,积累实战经验,还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将实战成果反哺教学。
参考文献:
[1] 徐永其,宣昌勇,孙军.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跨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44-46.
[2] 孙万霞.“新商科”背景下实践课程培育“双创”能力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1(27):64-67.
[3] 吕朝辉.新商科:学科内涵与实现路径[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20(12):79—84.
[4] 王誉凝,冯天如.新商科背景下提升应用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2(7):133-135.
[5] 褚凌云.黑龙江省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22(09):6-10.
(责编:若佳)
[本文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经管创新人才培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01801069124)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苗(1978—),女,汉族:贵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