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24-11-25 00:00:00刘杨
经济师 2024年11期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教育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能为地方旅游产业提供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文章探讨了这一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策略,分析其对教育质量提升和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地方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162-03

引言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已经成为促进全球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旅游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种脱节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与行业实际的不匹配,还表现在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旅游管理教育与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成为教育改革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

在当前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的紧密融合,对于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融合模式使得教育内容和行业实践紧密相连,教学过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论传授,而是变得更加贴近实际,涵盖了旅游业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技能。学生通过实地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可以直接接触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专业知识,也促进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有助于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准确地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需求。通过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作,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实时的行业需求反馈,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样的互动不仅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效率,还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提高其就业率和职业发展潜力。同时,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还有助于院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保持教育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此外,这种融合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遇到挑战和问题,能够迫使学生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经验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是非常宝贵的。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也为旅游行业注入了新鲜的创新元素[1]。

(二)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融合不仅为旅游产业提供了与教育领域的直接联系,还为地方旅游带来了新鲜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学生和教师在参与地方旅游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创新的方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能够促进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可以直接接触到地方旅游市场的实际运作,为地方旅游业提供新的运营理念和管理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也为旅游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创新和活力。此外,院校与地方旅游产业的紧密合作,还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环境,促进了地方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从而推动了整个地方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2]。此外,这种融合还能够有效地推动旅游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使教育活动不仅限于学校教室,而是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实践领域。通过参与地方旅游项目,应用型院校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地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增强教育实用性和行业适应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增强教育实用性和行业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融合确保了教育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与旅游产业的直接接触,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行业经验,这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这种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是非常宝贵的,能够使他们在毕业后更快速地融入职场,提高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有利于教育机构根据旅游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行业项目中,了解行业趋势,掌握最新技术和管理方法,这种经验对于他们未来在旅游行业中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重要性。这种融合模式不仅为旅游教育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同时也为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的旅游项目中,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也为地方旅游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创新的思维。学生在参与旅游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提供改进意见,这些都直接促进了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增强了地区旅游的吸引力。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旅游产业的紧密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项目合作,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发现新的旅游吸引点,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这不仅丰富了旅游市场,也为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持。此外,这种合作还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从而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地方旅游品牌的影响力。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3]。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这种合作模式的核心在于实现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有效结合,通过双方的紧密协作,共同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这种模式下,旅游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面。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向院校提供行业最新的动态和技术要求,帮助学校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校企合作还包括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增强实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此外,企业也可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及时发现并培养未来优秀的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二)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对接显得尤为关键。这种对接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不再是单方面由学院决定,而是基于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的深入理解。通过与行业专家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行业信息,从而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实际,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具体来说,这一过程涉及对现有课程的持续评估和必要的调整。课程设计不仅要覆盖基础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包括最新的市场趋势、技术进步、管理实践等内容。比如,随着数字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课程中可以增加数字营销、大数据分析等模块,以提高学生的技术适应能力。同时,课程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在复杂多变的旅游市场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另外,积极引入行业实际案例到教学中也是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真实的旅游项目和市场运营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同时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

注重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条关键路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不仅提供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而且更重视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学习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旅游市场环境中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旅游管理的各项技能[4]。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安排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旅游项目中,如旅游规划、活动策划、市场调研、客户服务等,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的实际操作,了解旅游业的日常运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还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使他们在毕业后更快速地适应职场,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会与地方旅游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实施实习项目。这些项目既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企业带来了新鲜的观点和创意。

(四)终身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立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建立终身教育与培训体系是一个关键的发展路径。这种体系的目的在于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不仅服务于在校学生,也面向旅游行业的在职人员。通过终身教育与培训体系,可以确保旅游从业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新其知识和技能,从而应对旅游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终身教育与培训体系通常包括各种形式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在线学习平台和工作坊等,这些都是旨在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技能。这种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持续学习,还有助于在职旅游从业者的专业发展。例如,旅游行业的新技术、新规则、新市场趋势都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和适应。通过参与这些培训和学习活动,从业者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此外,终身教育与培训体系还为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享自己的需求和经验,帮助学校调整教育内容,使之更加贴合行业实际。

(五)政策支持与资源共享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与资源共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的政策支持为这种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动力[5]。例如,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等措施,可以激励院校和旅游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双方的合作成本,也为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资源共享则是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地方旅游企业通过共享教育资源、研发资源以及市场信息等,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知识、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而企业则提供实际的市场信息、实习岗位和实践平台。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时效性,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的结合,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一方面,政府的支持为“校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校企”之间资源的共享又能够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的双向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调整课程以适应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以及建立终身教育的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旅游管理教育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实用性和行业适应性,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响应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教育与产业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安,江晶.地方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4):91-95.

[2] 张晶.创新融合传播,赋能地方产业发展——以井冈山报社2022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融合宣传为例[J].新闻战线,2022(17):100-102.

[3] 林建伟.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地方戏曲艺术如何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J].人文天下,2019(07):2-6.

[4] 李西杰,王业军.山东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7(09):66-67.

[5] 何瑛,杨雪梅,铁国花.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5):97-101.

(责编:若佳)

[基金课题: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2023年教改重点课题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建设研究”(编号:JY2023-04)]

[作者简介:刘杨,女,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副教授,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