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模式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优化与实践研究

2024-11-25 00:00:00吕明汪萍萍
经济师 2024年11期

摘 要: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医改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托管模式作为提升公立医院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文章以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为例,研究了托管模式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及实践效果。文章对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托管前后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医院在财务制度完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托管前后的数据,评估了北京儿童医院对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托管带来的积极变化。经过实证分析,论证了托管模式在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立医院 托管模式 财务管理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080-03

一、引言

近年来,卫生改革的推进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基层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服务效率、质量控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基层公立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公立医院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被引入。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就是托管模式下的典型案例,通过与北京儿童医院的托管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果。托管后医院的财务管理得到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这些改善不仅对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医院背景介绍

2013年,北京市率先实施了公立医院“区办市管”改革方案,该方案由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北京市医管局与北京市郊区区政府联合推动。根据协议,市属三甲医院承担了托管区属医院的重要职责,市属医院法人兼任被托管区属医院法人。此举标志着市属三甲医院将对区属医院的人员、财务、物资等资源进行全面精细的管理,旨在提升区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区办市管”的首批实践者,托管了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顺义妇幼)。然而,在托管进程中,两家医院在文化、理念和管理等方面遇到了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运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推动两家医院的快速融合,北京儿童医院在顺义妇幼率先实施了财务一体化管理。

三、托管前顺义妇幼财务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顺义妇幼原有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制度结构松散,条款零碎,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导致医院各部门在经费使用、报销、预算等方面的执行标准不一致,内控机制薄弱,监管追溯困难。更严重的是,关键制度如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制度缺失,导致相关管理活动难以进行,影响财务管理效率,增加经济和法律风险。

(二)财务基础工作不扎实

在托管实施前,顺义妇幼作为区属二甲公立医院,其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记录的规范性不足,凭证编制和账簿记录常出现错误和延迟,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财务资料保管制度不完善,原始凭证出现遗失,影响会计记录完整性和财务信息真实性。此外,财务人员缺乏深入编制和分析财务报告的能力,不能为管理层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三)内部控制管理不健全

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同样存在明显缺陷,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编制、资产管理以及经济活动监督等多个核心环节。首先,从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来看,医院缺乏一套清晰、系统的制度框架和操作指南,导致内部控制措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其次,关键岗位的职责划分不明确,责任体系混乱,增加了管理风险。在财会及审计监督机制方面,医院内部监督职责缺乏明确、统一的执行标准,且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措施,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最后,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制与执行存在脱节的问题,这种制度与执行之间的不衔接,不仅未能发挥应有的风险防范作用,反而可能加大管理漏洞,对医院的稳健运营构成潜在威胁。

(四)往来款管理不清晰

在往来款项管理方面存在不清晰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财务规范和科学的管理系统,医院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难以达到规范标准,导致往来账款核销困难,资金占压和流动性风险增加。具体问题包括:账目记录和核对流程不明确,监督和控制措施缺失,结算流程不统一,以及归档和记录保存工作不到位。

(五)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备

由于多种原因,顺义妇幼医院在成本核算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构建出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医院在成本管理上的忽视,使得粗放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医院中普遍存在。仅仅依靠财务记账软件,难以清晰展现各类医疗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使得分析各业务线的盈亏情况变得困难。此外,由于成本数据并未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内容,导致医院各科室尚未形成科学管理的理念。同时,由于成本数据与医保政策的脱节,也使得临床指导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

(六)财务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医院财务人员的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根据医院人事科的数据,2015年托管前,财务科仅有50%的财务人员具备相关的财会专业背景,且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不足10%。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导致财务人员在处理复杂的财务事务、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以及制定财务策略时显得力不从心。此外,财务人员外出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也相当有限,这使得他们难以及时获取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掌握前沿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更为严重的是,医院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且尚未建立针对财务管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托管后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顺义妇幼在借鉴北京儿童医院(简称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套制度涵盖了财务会计制度、资产管理、采购管理、成本核算制度等多个方面。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医院还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将资金精准地分配到最需要的领域,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医院还结合总院的绩效薪酬制度,在顺义妇幼推行了薪酬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托管前,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曾面临财政赤字、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但通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医院成功地降低了经营成本,财务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针对顺义妇幼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总院财务处派遣了专业人员,参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顺义妇幼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根据顺义妇幼工作实际,进行必要的完善与整改。

通过聘请市属医院财务专家进行财务知识讲座和实践操作训练,为顺义妇幼迅速培养了一支基础工作扎实的财务队伍。未来,随着这些措施的持续推进和优化,预计会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为托管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顺义妇幼在被托管后,全面梳理和重构了内部控制体系,显著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编制内控手册,明确了制度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和部门职责与监督机制,确保医院工作有序运行。在日常工作中,医院通过将内控流程融入OA系统,实现了内控机制自动化运行,这一手段不仅提高了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还增强了内部控制的透明度和监督效率。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定期评估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使其与医院的业务发展保持同步。通过这些举措,顺义妇幼在保障财务管理的高效、安全和透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完善往来款项核对制度

为了应对往来款项管理不善可能给医院带来的资金损失风险,医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完善往来款项管理制度。首先,医院制定了清晰的往来账款管理规定,以标准化流程来记录和报告往来款项。其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电子化往来账款核对平台,不仅实现了自动核销,还大大提高了核对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医院还加强了财会和内部审计监督,通过不定期的审计检查,确保往来款项管理的规范性和正确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顺义妇幼的往来款项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实施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在旧的医院管理模式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成本核算体系,部门间的资源分配经常失衡,医疗服务定价也缺乏合理依据,从而影响了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医院引入了成本核算体系。为了有效实施成本核算管理,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医院设立了专门的成本核算团队,负责日常的成本核算工作,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其次,医院采用了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自动收集、处理和报告,从而大幅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延误。此外,医院还细化了科室绩效管理的核算,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相结合,全面反映科室成本。通过全面实施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财务透明度,还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服务质量,并增强了管理效能。

(六)加强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改善顺义妇幼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总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措施。首先,选派总会计师参与被托管医院的日常运营,解决管理人才紧缺问题,并引入托管医院的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经验,提升被托管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促进医疗改革的顺利推进。其次,通过派遣财务骨干人员到被托管医院,将优质资源下沉,提供现场指导和监督,迅速提升其财务部门的业务水平。同时,鼓励被托管医院的财务人员到托管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最后,通过定期的经济管理绩效考评、财会监督等专项活动,及时发现并改进财务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实现业务水平的快速提升。通过这些措施共同助力顺义妇幼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五、取得成效

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先后选派4人次财务专家帮扶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在北京儿童医院的全方位帮扶下,顺义妇幼的资产规模、综合服务能力和财务运营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托管前后部分指标情况见表1。2014—2023年,门急诊量增长率、医疗收入增长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分别为80.65%、268.42%、397.81%,医院规模及服务量是托管前的数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药占比逐年改善,体现医院财务运营管理持续优化。

经过严谨的实证研究,采用托管模式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已成为提升被托管医院财务管理能力的高效手段。历经多年的托管实践,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实现了向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跨越式发展,其经营规模和财务指标均取得了瞩目成果,这些显著变化充分印证了托管模式的显著效果。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已将这种托管经验应用于两家国家儿童区域医学中心的运营管理中,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提升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元栋.内部控制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20):40-42.

[2] 孙树学,金大庆,曹邦伟等.北京市公立医院“(下转第83页)(上接第81页)区办市管”改革的PEST-SWOT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08):83-86.DOI:10.13912/j.cnki.chqm.2021.28.8.22.

[3] 潘锋.医联体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教授[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6):1-6.

[4] 费秀珍,徐铭军,严松彪等.北京妇产医院实施医院托管实践与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6):25-30.

(责编:若佳)

[作者简介:吕明(1982—),男,满族,北京人,高级会计师,大学本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审计处处长、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总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通讯作者:汪萍萍(1981—),女,汉族,北京人,高级会计师,大学本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财务处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总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