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3年2月,财政部首次制定全国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三坚三守”来推进会计人员诚信建设,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会计人员教育培养的首要任务。“三坚三守”即“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新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面临很多新挑战,文章首先指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所在,然后分析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困境,提出了几点破解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素养 内外部监督 职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068-02
引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三条要求从强调会计人员的自律、爱岗、发展方面层层递进,将会计人员作为诚信建设的重点人群,推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另外,虚增利润、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等会计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给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研究与之对应的解决路径十分必要。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般社会公德贯穿于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其他利益主体关系的社会规范。财政部印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后,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当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当前和今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可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我国大合规时代背景下意义重大。一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对法律规范的补充。谨记诚信理念,学法知法守法,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是会计职业的最低要求。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法律规范对各类经济行为的约束难免不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够减少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法制管理进行加持,形成“双效合力”。二是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工作行为的基础。严格遵守各项法规,保证信息真实完整,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会计行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便于单位灵活运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坚持会计专业精神,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学习、开拓创新,有利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会计人员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类经济行为形成有效监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困境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缺失
首先,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会计信息造假屡禁不止的一大原因就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沦丧。在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越来越影响到单位整体的良性发展。例如,管理层为了虚增利润,要求会计人员做出虚开发票、错报会计数据。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要求会计人员隐藏经济活动、瞒报利润。会计人员被动数据造假,一味迎合领导,把会计的监督职能抛之脑后,不懂得合理拒绝和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其次,个人的原则和底线丧失。会计人员薪酬处于较低水平,加之工作中经常和金钱打交道,为了私欲丧失原则,对单位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例如,会计人员挪用公款“打赏”女主播、参与网络赌博等犯罪案件频出,暴露的职业道德问题发人深省。在单位层面较多注重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缺少职业道德的内容。例如,中央纪委公开通报借培训之名组织公款旅游的典型问题,某部委多名处级领导组织公款旅游问题被查处,该案例涉及人员之多,覆盖面之广,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侧面反映了会计人员在报销过程中丧失原则,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影响到了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利益及长远发展。
(二)会计内外部监督体系有待改善
从内部监督来看,单位内控环境薄弱。强化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仅可以让各部门人员按照规范的流程开展工作,提高项目运营效率,还可以防范职业道德风险。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完善。内控制度仅仅流于形式,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更为细致的规范,无法给企业带来实质性成果。从外部监督来看,主要强调的是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对道德建设的监督管理。审计工作较为复杂,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审核、校对,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对会计工作形成有效监督。然而,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能力欠缺,对于财务数据只能窥斑见豹,难以审查潜在的财务风险。一些单位中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本身就存在道德问题。近些年,我国发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对会计行为规范进行监管,但是监督力度较弱,无法有效避免会计道德风险。且这些部门各自为政,没有达到很好的合作。政府监督不够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仍然存在。
(三)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
会计职业环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各项条件的总和,是会计人员赖以生存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规范,必须在公开透明的单位和社会环境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小到企业内部环境,大到社会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都有不利影响。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违法行为不是会计人员的本意,而是单位管理层的道德素养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有很大影响。管理层对会计法律制度的认知欠缺,忽视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作为会计人员,与管理层属于从属关系,大多不会为了坚守职业道德而违背领导意愿。第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大多处于经济活动末端,对部分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把控。被动依赖其他部门的业务流转,不直接创造利润,大多处于弱势。例如,在企业实行并购、股权处置等管理层安排的虚假交易时,会计人员并不知情且无权参与,无法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第三,不同会计主体决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不同走向。例如,上市公司更多专注股市走向和股东盈利,通常做出粉饰报表的行为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国有企业受国家和政策影响,更加关注企业绩效的完成;私营企业更关注企业盈利,所以侧重点在如何合理避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压力最小,不需要特殊考量经济和个人利益。由此,单位性质的不同也造成了法律会计职业道德违规现象的多样化。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度的制约。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审计或巡视部门对单位检查时,首先要查看的是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一旦发现问题,会计人员首当其冲,而业务部门负责人或高层管理者是间接责任人。这确实伤害到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需要从社会环境层面考虑解决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破解路径研究
(一)强化会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
强化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防范职业风险势在必行。首先,单位财务部门应加快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要求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例如,依据我国相关财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等,适应本单位性质和工作实际,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手册,明确道德规范,提示执业风险,作为会计人员的执业操守指南,并严格落实。无论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都应包含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爱岗敬业、职业谨慎、诚信保密等要素。其次,在单位层面,应开展全面的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宣传,引起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重视。例如,单位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定期举办先进案例学习、以案促改分析、职业道德宣讲等,着重会计监督职能的学习,把会计职业道德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薪酬提高和职位晋升的依据,形成良好的职业导向。在国家层面,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刷课时,应把职业道德规范纳入重点考试内容,对各类会计人员持续不断地进行输入。2023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在第一章中增加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会计实务问题。可见我国已经积极营造重视道德教育的大环境,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
(二)建立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
会计工作必须在“阳光下”进行,要求各单位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保障单位发展稳扎稳打。第一,建立切实有效的内控保障制度。单位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时,应当以国家政策为引导,以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紧密联系实际,制定出符合发展的内控制度。制定应当准确且详细,对于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将财务预算、核算、资金结算纳入年度考核范围,规范内控流程,把内部制度落到实处。第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地位,财务部门应主动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依法依规公布各类数据信息,增加会计透明度。单位高层可以委派财会经验丰富、勇于担当的人员负责稽核岗位,依法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管理层不可以干涉稽核人员的工作,确保其独立性。也可以聘请外部审计事务所进行审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同时,鼓励会计人员发挥监督职能,参与到预算、管理、分析等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针对外部监督,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加大对虚增利润、会计造假、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告造假的惩治力度。职业道德问题一经发现,利用媒体向社会公众曝光,提高其违法成本。组织开展以案促改工作,以达到对会计和管理人员的警示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
根据会计从业内外部环境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普法教育应当针对全体单位成员,增加企业高管和单位领导的守法意识。就有关案例进行内部宣传,基于单位实际,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职业道德规范。第二,在有关财经法规和单位内部条例中明确对会计人员的职业保护。会计的服务职能需在合法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强化前端或者其他业务部门的责任,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应当熟知这些财务制度和流程,明确有关权责归属。例如,在单位经济活动出现异常时,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报销手续,使监督职能深入人心,扭转会计人员工作中的被动局面。第三,使会计人员缺乏造假违法的源动力,若违纪审计、纪委部门一定要追责到底。不同会计主体管理有着不同的任务需求,不能只停留在会计表面。在发现问题时,要追溯前端的经手人和决策人,并要求其承担主要责任。当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会计人员自觉执行,单位内外部环境也很关键,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在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职业环境下,会计人员才能安心、放心地从事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但非一日之功,它受社会、经济、个人教育、单位882a942d1ae86d491b4a39fd44309ec7260fdec36f47ffefecbbd7754a4206a2性质等各种因素影响。如今,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都离不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在深入分析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会计监督体系以及内外部职业环境等实践困境后,可以采取以下破解路径: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建立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总之,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值得我们不断分析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郭笑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与分析[J].天津经济,2022(07):53-56.
[2] 李晓晶.国有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信息化建设与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学习,2023(02):161-163.
[3] 曲哲涵.健全体制机制提升财会监督效能[N].人民日报,2023-02-18(002)
[4] 吴妙玲.浅谈会计从业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227.
[5] 谢珊珊,莫莉,刘康逸.“双一流”高校财务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2,33(06):3-7.
[6] 李菊强,杨玲.加强财务人员会计职业规范的若干思考[J].财经界,2022(26):90-92.
(责编:若佳)
[基金项目: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实训教程”(YJS2023JC19)]
[作者简介:任婧(1990—),女,汉族,河南卫辉人,硕士,新乡医学院财务与资产管理部,讲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