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财会监督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财会数据处理效率、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与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进高校财会监督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在分析高校财会监督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财会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必要性,并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进高校财会监督管理的实施路径,包括完善人工智能下财会监督体制机制、培养新形势下财会监督人员、加强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以及全流程推动财会与各部门之间形成监督合力等。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校 财会监督管理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064-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财会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手段,确保财会监督工作取得实效。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此外,2021年,财政部印发了《“十四五”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会计电算化、智能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财会监督工作,积极推动财会监督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着加强财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财务工作量持续增加,传统的财会监督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高校财会监督现状
(一)高校财会监督机制日常运行情况
高校财会监督机制在日常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事前审批把关不严,审批流程过于形式化,难以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事中控制针对性不强,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隐患。最后,事后检查滞后,往往只能在问题发生后才能发现,难以挽回已造成的损失。此外,一项针对23所高校的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财会监督存在环节衔接不畅问题,高校财会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导致监督效果不够理想。总体来看,高校财会监督机制仍以事后控制为主,事前、事中管控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高校财会监督队伍建设情况
高校财会监督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财会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财会监督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既精通财务、审计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财会监督人员大多是传统财务、审计领域的专业人才,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了解不多,难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财会监督队伍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继续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符,故此难以满足财会人员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视野的需求。同时,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充分调动财会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会监督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高校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情况
高校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智能化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缺乏系统性的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机制,难以形成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数据整合共享不足,财务数据与其他业务数据的共享程度不高,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同时,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高校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专业人才匮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现有财会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单一,还不具备智能分析、风险预警等高级功能,难以满足精准监管、科学决策的需要。
二、高校财会监督管理工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财会监督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处理海量的财务数据,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大大提高了财会监督的效率。传统的人工排查方式耗时耗力,容易出错漏判。引入人工智5778a68db70181f5ea1cdba4003a34e3d27c60c0d139b81a3858d1ca635eb7ae能后,财务人员可从繁琐的核对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专业分析和决策中,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人力成本。例如,智能化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各类报表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快速发现异常指标和错报漏报线索;智能化的费用审核系统可对发票凭证进行自动识别和真伪鉴别,校验费用类别和预算归属,在报销环节就预防违规套取资金等。这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监督效率,降低了人工核查的失误率。
(二)挖掘财务大数据价值,实现精准监管
高校每年产生的财务数据量非常庞大,传统方式难以充分利用其中的信息价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对历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关联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找出隐藏的规律、风险点和提升空间。基于数据驱动和算法模型,实现对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的精准化、实时化监管。例如,通过对预算数据、采购合同、资产台账等信息的综合分析,人工智能系统可对预算外支出风险进行实时预警;通过对往年同类项目支出数据的回归分析,系统可对当年项目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基于大量案例数据的学习训练,系统可对经济业务的合规性风险进行自动判别。数据的深度价值被充分挖掘利用,形成了精准帮助决策的“智慧大脑”。
(三)赋能业财融合,服务管理提升
财务工作不应局限于事后核算,更应深度参与到业务管理中。人工智能为推动业财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智能化的数据集成和业财贯通,使财务监督能够嵌入业务流程各环节。预算编制、合同签订、采购付款等重要业务节点,都能得到财务及时有效地监督。例如,财务人员通过智能合同管理系统,能够在线审核业务部门提交的合同文本,自动识别其中的财务条款,评估资金风险,业务操作与风险防控同步进行;再如对科研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从立项预算、过程控制、决算审计等各环节嵌入财务监督,及时发现预警偏差,督促整改问题,助力项目顺利实施。业财融合使财会监督从事后追溯转向事前防范,将账表核对变成管理赋能。
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进高校财会监督的实施路径
(一)完善人工智能下财会监督体制机制
推进人工智能在高校财会监督中的应用,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
首先,要加强人工智能财会监督的顶层设计,制定专门的政策制度或实施方案,明确人工智能在财会监督中的应用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为相关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其次,要健全人工智能财会监督的标准规范,从数据采集、系统开发、模型应用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应用的基本要求,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再次,要创新人工智能财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合理划分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应用、监管等职责,形成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工作机制。最后,要完善人工智能财会监督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定性+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人工智能系统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持续优化完善,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应用成效。
(二)培养新形势下财会监督人员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要加快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专业化的财会监督人才。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财会+信息”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学科专业,加强财会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有机融合,培养既精通财会业务、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入行业企业资源,开展人工智能项目合作研发,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完善在职培训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在线教育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发一批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如联合财会、审计、经济等相关专业的知名院校,共同设计符合财会监督工作需求的培训课程。邀请高校教授和行业专家录制视频讲座,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将高校的理论知识与财会监督的实务经验相结合,创建兼具学术深度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此外,还可以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和智能答疑功能。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财会监督领域的知识库,方便学员快速检索和学习。应用大数据分析,对学员的学习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反馈。为财会监督人员应用新技术、提升业务素养搭建便捷高效的学习平台。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人工智能项目研发、系统应用等情况纳入财会监督人员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并在薪酬分配、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充分调动财会监督人员学习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三)加强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
高校要加快推进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夯实人工智能应用的数字化基础。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业财融合、数智赋能”的建设思路,以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经费报销等关键业务为切入点,持续优化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系统集成化、智能化水平,为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应用创造条件。其次,要加强数据治理和共享开放,依托先进技术,推进财务数据与教学、科研、资产等业务数据的联通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关联性,为人工智能系统训练和应用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再次,要加快智慧财务建设,聚焦预算管理、支出控制、风险防范等关键领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一批智能化应用系统,如智能报销系统以及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等,实现财会监督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财会监督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最后,要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采取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措施,全面强化系统安全防护,筑牢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防线。
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标杆,北京大学在加强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学校按照“业财融合、数智赋能”的建设思路,以提升财会监督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系统以先进的云计算架构为基础,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了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经费报销等业务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北大的新财务系统充分考虑了与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对接需求,预留了机器学习接口,为人工智能应用创造了条件。
(四)全流程推动财会与各部门之间形成监督合力
财会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监督合力。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搭建财会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平台,及时传递人工智能系统产生的预警信息、风险信息,为相关部门加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提供决策参考。其次,要创新协同监管模式,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比对、关联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协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治理,形成监管合力。再次,要完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部门协同监管、风险防控等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责任倒查和追究机制,强化问责力度,倒逼各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支持配合财会监督。最后,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内控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警示教育,引导各部门坚持依法合规办事,自觉接受财会监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财经环境。通过全流程、全方位的协同监管,切实提升财会监督的广度和力度,促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要主动顺应信息技术变革趋势,积极推进财会监督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技术驱动、数据赋能、智能协同”的现代财会监督新模式。这需要高校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也需要财会监督部门主动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数字化能力,努力成为高校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参考文献:
[1] 段凡华.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会管理创新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3):55-57.
[2] 郭欣,赖欣.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财会监督实施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3(11):28-30.
[3] 郑秋艳,张玲.关于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探索[J].时代金融,2020(06):71+74.
[4] 许敏,钱一奇.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应用探索[J].会计之友,2019(14):29-31.
(责编:若佳)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陕西省会计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技术推进高校财会监督管理实施路径探究”(课题编号:24JC002)]
[作者简介:王娜(1985—),女,汉族,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