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事业单位业务的逐步拓展,对资产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尤其是科研型事业单位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目前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重视、不明确、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性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为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科研型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制度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045-03
前言
伴随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我国科研型事业单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业务的逐步拓展,对资产的需求日益增长,随之对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尤其是科研型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重要性日益突显,现有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重视、不明确、不规范等问题逐步暴露,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迫在眉睫。针对性开展制度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能,还有利于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解析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其主要职能是对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规格不一,通常认为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1]。对科研型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管理、使用、维护、监督等一系列活动,但是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除了常见的固定资产种类,专用设备所占的比例还在逐步递增,因此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与其工作目标类似,主要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服务内容,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对于科研型事业单位而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加大管理与执行力度,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单位的资产状况,为单位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确保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得当,避免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减少相关的违法违纪问题,还可以支撑单位开展各类社会服务事业,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尤其是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和复杂的服务目标所决定的。首先,我国的事业单位属性就有公益性和非公益的差别,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属于半公益性。其次,总体上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公益性服务,但是服务目标千差万别。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且规格不一,除了通常涉及的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家具、图书等,还涉及一些专用设备、特种仪器及动植物等。从管理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管理要求不同,适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了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中之重[2]。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财政部等出台了关于资产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并对资产的使用、预防资产流失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宏观角度看,事业单位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服务目标,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从微观角度看,通过建立或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管理效能,确保固定资产合理使用。在科技兴国的发展转型阶段,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量逐步增加,科学开展固定资产制度化管理,有助于支撑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提升我国行政体系管理水平。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创新,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以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3]。
二、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就通过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并于2021年4月1日起施行[4],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其中单位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边界不清,没有明确地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开。部门管理者缺少系统性认识,观念滞后,管理方式方法没有根据单位性质和业务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且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具体管理人员工作中往往忽略了服务属性,资产配置与业务脱节,资产使用率低,容易造成资产闲置,甚至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等情况。对于科研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从提升单位全体人员重视程度开始,系统开展相关制度建设,明确主体责任,根据制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能。
(二)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
虽然国家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布了地方性管理要求,但是科研型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直接套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没有很好地结合科研型单位特点及业务流程制定针对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保障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甚至造成资产浪费与流失。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除了常见的办公桌椅及通用设备外,还涉及多种业务相关专业设备,需要进行科学化配置和专业化维护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直接套用现有政策,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不利于科研型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总体看来,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处于探索与改革的阶段,未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与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此外,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尚未设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职能大多设置在财务部门或办公室等,且并未配置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相关人员总体对资产管理的相关业务知识了解不多,职责定位不清晰,资产管理只是简单地登记入库,往往流于形式,也是目前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不高的因素之一。
(三)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考核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拥有使用权,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负责监督管理,但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的监督管理体制,同时政府或管理部门力量有限,很难做到及时监管。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清晰、资产家底不清楚、资产台账不健全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和考核手段,难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或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是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一环,但是往往被管理工作人员所忽略,且没有对资产管理开展全过程的监管,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从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必须拥有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与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盘点和公示,防止出现问题,要根据单位性质、工作内容建立监管体系,对资产使用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5]。
三、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建设建议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意识首先要从事业单位内部着手,一方面提升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是科研型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需要单位内部多个部门和人员的通力合作,可以通过党风廉政教育,部门间工作交流等形式,提升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风险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同时,设立专职部门,明确岗位职责,招聘专业人员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学习国家最新的政策法规制度,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针对本单位业务流程等,广泛开展风险识别,对于个体金额较大,涉及多个部门或需要提供对外服务的固定资产,可以尝试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增加特定条款,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管理和监督,有效避免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防止固定资产使用浪费和流失。
(二)培养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应尽可能设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专人专岗,配置专业人员,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及时了解掌握资产管理的相关业务知识,同时深入了解单位业务构成,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产的全过程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事业单位应将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纳入本单位的管理体系当中,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完善资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流程化管理模式,做到制度规范化,工作有序化,结合科研型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需求,形成相应的流程化管理模式,规范固定资产采购流程、制定固定资产使用及维护办法、固定资产共享使用管理办法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结合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强化相应的内部控制环节;细化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最终形成系统化、闭环式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规章管理制度是确保单位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6],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通过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具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资产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推动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提升。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考核
明确资产管理相关岗位职责,细化部门责权分工,加大关键岗位的管理力度,合理调整预算结构,确保岗位与权力同责。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等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强化员工风险意识,细化内部监督制度及流程,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及社会监督的作用,及时形成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及流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同时公开外部审计结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实时进行监管,保证固定资产安全高效运行,进而保障事业单位经济利益[7]。
注重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事业单位考核范畴,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造成资产闲置、流失等情况进行相应的问责处罚,对于固定资产合理利用、管理全面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也必将走向信息化发展道路。通过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线上操作,结合岗位和部门职能,严格业务申请及审批流程,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减少成本管理风险,同时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固定资产配置,研判资产申请的合理性,实现固(下转第51页)(上接第46页)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科学化。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系统内实现资源共享,完成资产分类记录、全程追溯监管,全方位体现资产的生命价值和使用周期,做好资产管理的长期规划,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最大化[8]。
四、总结
固定资产管理是支撑科研型事业单位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开展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对促进科研型事业单位的稳定化、信息化、高效化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随着我国科研型事业单位的服务目标更加清晰,服务内容更加精准,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开展科学化管理制度建设极为迫切。因此,科研型事业单位应该以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精准化和科学化管理,确保实现科研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高效能管理。
参考文献:
[1] 宝蕾.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0):7-9.
[2] 吕辉.探讨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路径[J].中国产经,2022(24):44-46.
[3] 路玉玲.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5):34-36
[4] 李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交通财会,2023(05):48-51
[5] 于婵.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36):97-98.
[6] 郭韬.对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国有资产管理,2020(11):59-61.
[7] 王霄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8):19-21.
[8]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的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3(06):172-174.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