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探讨

2024-11-25 00:00:00乔建锋
经济师 2024年11期

摘 要:培育构建国际消费中心的试点城市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发展腹地,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起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从政策背景、消费行为、产业经济等理论角度探讨体育产业的发展,尝试提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形态 体育产业链 体育产业生态群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1-016-03

一、政策背景

《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文件指出“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鼓励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文件指出“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场馆”是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无疑“体育产业”对于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产业经济中,不可缺少,非常重要。

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文件指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人类演化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人类一起演化进步。比如原始人在抓捕猎物时追逐和投掷标枪演进成体育项目“田径”和“射箭”;在对抗搏击活动中产生“击剑”“拳击”等项目;在水域活动中产生“游泳”“跳水”“赛艇”等项目;在陆域雪地活动中产生“雪车”“滑雪”等项目。“体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来讲,体育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正如李倩、朱建红(2024)提到“积极生活”(Active Living)的体育理念被各国广泛接受,积极生活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重视并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难发现,在推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体育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和“体育产业”必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特别在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基础分析

(一)消费形态的发展

把消费者在社会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消费内容、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的综合表现称为消费形态。在消费者消费活动过程中,可支配收入水平影响决定着消费者消费的内容、结构,甚至习惯,从而影响着消费形态。

社会群体性文化理念可以推动和促进消费形态的发展。比如“穿金戴银”在某些社会群体中成为社会地位和高贵形象的象征性饰品,在某些社会群体则被认为是“俗不可耐”“庸俗低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文化和理念直接决定着金银饰品的消费活跃度。也有称体育价值观控制着体育的发展方向(李倩、朱建红,2024)。

体育产品服务的消费形态同样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和群体性体育文化及观念的影响。在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城市,整体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较好,通过积极塑造培育良好的群体性体育文化和观念,应该会推动和促进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中体育产品服务的积极消费形态,从而推动和促进体育类产品服务消费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体育产业经济形态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较为新型的产业经济形式,是现代社会中不断增长的新型产业形态,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产业经济形态。体育产业的发展会随着人们的收入高低而变化,这是一种正比例影响,弹性值为正(朱正天,2024)。在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城市,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具备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居民收入基础条件。

从经济结构软化规律分析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要素中,劳动力要素和资源要素影响越来越少,更多地体现了体育服务、体育技术、体育科技等“软”性要素影响越来越重要;再加上体育产业链、体育产业生态群中的“软”性因素表现更为明显和多样。比如某项运动中,体育训练的科学性问题、项目体能科学、项目运动员营养指导等。体育产业中“软”性因素的增多,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增加了复杂性,增加“体育+”融合发展趋势。这也正是体育产业经济形态的魅力所在,也是体育产业在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重要性体现。

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实现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耦合(肖年东、周道平、李国兵、张勇,202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关系,也不例外。培育构建国际消费中心的试点城市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发展腹地,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起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三)政策理论分析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简单分析,“供给侧结构”其实就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端的结构。对比国际体育产业发展情况,中国全社会产品和服务供给构成中,体育类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比例有待提高,需要刺激和促进体育类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和增长。公众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孟国正、王鑫伟,2024)。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机遇(刘嫣然,2024)。中国“竞技竞赛”类体育事业发展很好,然而从“全民体育”“全民健康”的角度来讲,发展需求空间仍很大,仍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进行刺激和促进。一方面对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供给侧端从总量上需要刺激和促进,从内在结构上需要优化和改善。

体育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体育产业的新质发展,必然要有匹配的基础条件。第一,体育产业发展必然要求经济收入水平相匹配,因此,必须要根据区域居民收入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体育产业。第二,体育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条件是体育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要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第三,体育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从“竞技竞赛”文化观念发展成为“全民体育”的体育消费文化观念,这就要求进行创新性地完善发展体育服务业体制机制,塑造群体性全民性体育消费文化观念,把体育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出发点

对于“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发展”,应该更多地从体育产业为推动人民美好生活建设角度出发考虑,从当地体育产业实际状况出发,从体育产业促进地方消费经济良性发展出发,这样探讨会更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商业化运作是体育产业保持活力的根源,美国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高庆勇、彭国强、程喜杰,2019)。比如欧美澳日都把“商业价值”作为主要评判标准,这是全球体育行业上百年探索出的宝贵经验,中国作为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一员对此自然也不能偏废(萧深,2024)。任何体育产业(或企业),必须要有存在的合理商业价值,不然任何产业或企业的发展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良性运营的体育产业(或企业),才能够为促进当地消费经济发展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具有市场价值或商业价值实现市场良性循环是体育产业(或企业)发展的内源性本质和商业性生命本质。从目的性要求讲,体育产业一定要能够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建立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从营销理论来讲,任何体育类企业都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体育产品或服务,才能够真正实现其商业价值,达到促进人民美好生活建立的目标,形成市场良性循环。对于体育产业分析,位于产业链上的体育企业,一定得满足各类企业产业需求,也就是满足群体性产业需求,这样整个体育产业链或体育产业生态群才是一个良性健康的体育产业链,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体育产业(或企业)。

(二)体育产业链和体育产业生态群

体育产业链是针对某个体育项目活动或产品,从要素投入开始到体育项目活动进行,到产生体育活动或产生体育产品服务成果结束的整个链式活动和过程。体育产业包括产品性体育产业和活动服务性体育产业。产品性体育产业链流程和边界相对清晰;活动服务类体育产业链流程和边界变得多样性、融合性、模糊化。除部分产品类体育产业外,体育产业更多地是“体验形态”“服务消费形态”,导致体育产业链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特点,其链式活动特点较弱。比如一场足球赛,投入设施、器材、运动员、电视转播等,最后进行赛事活动,观赛体验消费,链式特点表现较弱;而足球鞋类体育企业,从原材料、技术投入生产出球鞋到购买者,链式特征较明晰。因为在体育产业活动过程中,呈现“体育+”的表现形式多样,产业结合形式多样,消费服务形式多样,暂称为丛生性体育产业链。

体育产业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体育赛事、健身休闲等领域,还涉及体育器材、体育科技、体育媒体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产业体系(刘嫣然,2024)。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主要在技术、业务以及产品等方面进行融合发展,从而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窦延军,2024)。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发展和科技应用场景日新月异导致体育产业不断融合发展,也有称为“体育+”。再加上体育产业活动的产业外延发展影响,比如大型赛事对于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的间接影响,也导致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比如高尔夫球场建造与草坪养护课程融合了艺术学、工程学、植物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体系庞大(骆娟,2024)。这样看,“艺术”“工程”“植物学”“草坪机械”都有融合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外延、广度、深度非常大。

不论体育产业到底融合了哪些类企业、行业、产业,应该以某个体育产品、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服务为基础所涉及的产业都应纳入“泛体育产业”考虑的范畴,或称为“体育产业生态群”。高庆勇、彭国强、程喜杰(2019)提到美国体育在健康、休闲、娱乐、经济、生活等领域的多元定位,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美国体育赛事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育产业链。在体育产业经济探讨中,若不能将相关体育产业生态群较完整较全面地考虑,终将导致后期体育产业发展乏力,体育产业发展跛足,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滞后,从而也阻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更好培育。特别是政府引导政策制定中,参考因素的全面性合理性有效性问题非常重要。

比如,世界三大湾区的体育产业生态群发展状况,纽约湾区形成以“国际体育总部+体育赛事+体育服务”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生态群,旧金山湾区形成以“体育+科技”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生态群,东京湾区形成了“体育娱乐+体育赛事”为特色的体育业群(周良君、王钊,2024)。

(三)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应该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为终级目标,充分考虑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需求,实现体育企业或体育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也要充分考虑丛生性体育产业链和体育产业生态群的产业特征。

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必将促进当地消费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设。高庆勇、彭国强、程喜杰(2019)提到美国体育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无论对比国外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还是站在消费形态发展和产业经济理论演进角度分析,体育类产品或服务消费和体育产业必然在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必然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结论

尝试地总结以下结论:一是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全民体育健康需求空间巨大,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也提供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二是从营销理论和消费行为理论角度分析,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群体性体育文化和观念是体育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三是从产业经济理论来看,体育产业的丛生性体育产业链特征和体育产业生态群广度深度影响明显,必须要重点关注,也是体育产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体育产业生态群的系统性发展,结合全球产业结构的软化趋势,体育产业发展中软性的无形的、科学技术的、金融的消费形态特征等无形因素越来越重要。五是体育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一定要符合消费者受众的消费需求特征,这点也是体育产业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的决定因素,也是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本质基础。六是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城市为体育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产业发展腹地,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起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五、建议

在推动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试探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要积极推动和发展体育产业。体育基础配套设施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配套建设要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引导和培育体育消费文化,崇尚体育运动精神,塑造提升生命健康质量的基本理念,让体育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一部分。二是政策性体制机制的引导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政策性体制机制的制定一定要关注体育产业生态群特征,更加关注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比如消费形态、设计、科技、信息等体育相关联产业,比如“体育+”的多产业形态和外部产业影响。三是政府要引导,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实现体育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良性发展。四是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是要深入研究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当地消费形态特征,充分尊重顾客消费习惯,提供真正符合当地消费形态特征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晓露,周良君.粤港澳大湾区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24(04)

[2] 骆娟.高尔夫球场建造与草坪养护课程考核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4(03)

[3] 孟国正,王鑫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与困局纾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4)

[4] 朱正天.体育经济政策视角下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0)

[5] 窦延军.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5)

[6] 周良君,王钊.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7] 肖年东,周道平,李国兵,张勇.中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4(07)

[8] 高庆勇,彭国强,程喜杰.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9(09)

(责编:贾伟)

[作者简介:乔建锋,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文体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