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多元化教育的实践探析

2024-11-22 00:00王亚飞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1期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不仅赋予了幼儿教育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广的教育视野,而且能够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让祖国未来的栋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发芽,在先贤的润泽下成长,是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长远、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遵循幼儿心智发展规律和兴趣特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幼儿教育的多元化体系之中。

一、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关键就是创设适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环境。通过让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接触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有效促使他们全面发展,能够使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对周边事物的变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幼儿园布置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可以有效地营造适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环境。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五颜六色的纸张,在幼儿好奇的目光下,剪出一朵漂亮的小雪花或折出一只可爱的小兔子。然后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个很神奇?”幼儿回答后,教师可向他们介绍这些神奇的技艺其实是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和折纸艺术。幼儿听到这些,一定会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完成一些简单且安全的折纸作品,并在完成过程中为他们讲解中国传统的剪纸文化和折纸文化。幼儿动手完成的作品不仅可以用作教室的传统文化装饰,还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同时,教师可以依托节日活动布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节庆场景。如元宵节期间,幼儿园可以悬挂各式各样漂亮的小彩灯,彩灯下挂上简单的灯谜。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彩灯,并为他们讲解:“小朋友们,元宵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古时候的大街小巷都会挂满这样漂亮的彩灯。你们是不是觉得它们很漂亮?”幼儿憧憬时,教师继续说道:“这些彩灯下面藏着很多谜语,猜中谜语的小朋友可以得到节日彩头,也就是小礼物哦!”此时,幼儿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被激发,会迫不及待地参与到猜谜语游戏中。

此外,教师也可为幼儿选择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游戏道具,如投壶、七巧板、五子棋、竹马等。这些玩具不仅色彩丰富、玩法简单易懂,而且可以多人参与,非常适合幼儿园的教育需求。幼儿通过玩耍这些道具,不仅能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和参与更多传统文化活动,从而自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

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深化教育影响

库伯提出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内部经验需要与外部环境相交互,进而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因此,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多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亲历与体验。通过提供真实且具体的体验机会,让幼儿在自然观察和亲手操作中完成经验的积累,从而获得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文化理解力。

以“春节”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特点开展一系列与春节传统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节日的欢乐。如小班幼儿可重点突出“年味”,开展搓团子、包饺子、尝米糕等活动,让他们亲手参与制作,体验过年的热闹与喜悦;中班幼儿可引入制作年画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年画的文化魅力,并激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美好的新年景象;大班幼儿则着重提高其活动力,可开展打腰鼓、扭秧歌等活动,使其在热闹的氛围中体验过年的快乐。通过丰富多元的主题活动,既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幼儿心中。

此外,幼儿对于美味的食物总是充满兴趣,通过味觉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传统美食,如糖葫芦、绿豆糕、云片糕等装盘摆放,让幼儿自行选取想吃的美食,教师可以询问:“小朋友们,谁选了绿色的糕点?”此时,选了绿色糕点的幼儿纷纷举手。接着,教师继续询问:“那这个糕点好吃吗?可以说说它是什么味道吗?”幼儿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味觉体验,如“很甜”“好吃”“有豆子的味道”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己去感受传统美食的味道。随后,教师可以细心为幼儿讲解这种糕点的原料以及制作方法等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有趣且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美食历史故事,如“苏东坡的东坡肉”“诸葛亮的馒头”等,让幼儿在听故事品美食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递,延展教学成果

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于促进内心的成长与丰富,而非表面和外在的影响。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需要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和拓展,才能取得稳固长久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古诗词以及众多的传统文化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多元模式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选择适合幼儿的读物,如《三字经》《声律启蒙》《弟子规》等,开展典籍读诵活动,让幼儿逐步从知道到熟读、由熟读到背诵,最终能自如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读物不仅具有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以及价值观教育等多重教育功能,而且一些启蒙读物中的对偶与韵律,与幼儿的语言思维特点相符合,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因此,让幼儿在充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律美的同时,引导幼儿积累识字量、成语量及诗词量等,可以为幼儿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让幼儿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历史文化情感。

此外,传统文化故事也是向幼儿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幼儿都喜爱听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述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故事背后的历史人物活起来,从而引导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丰富历史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创办别开生面的文物故事会,选取幼儿喜爱的文物作为故事主题,如讲述“王希孟与他的千里江山图”,在幼儿的惊叹中声情并茂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简单的中国传统服饰,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这样的衣服吗?”幼儿会好奇地问:“老师,这是什么?”这时,教师可一边展示衣服的特点一边为幼儿讲解衣服的文化背景,并问他们是否愿意试穿,引导幼儿勇于尝试。为了增加幼儿参与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为幼儿讲解古时行礼、坐卧等礼仪规范,让幼儿切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阶段至关重要。教学时,教师应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理念,积极引导,活力教学,结合幼儿的特性,通过实践活动、实践环境,系统且全面地调动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学习,让幼儿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