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阅读素养视域下基于项目学习的全科阅读实践初探

2024-11-22 00:00赵晓坤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1期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未来更加需要具有创造力的、综合性的人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还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都明确指向了教育教学改革,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国内的教育导向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现引入PISA阅读素养测评框架及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全科阅读项目学习探索。本文将从PISA视域出发,深入阐述基于项目学习的全科阅读实践。

一、理论背景

1.PISA阅读素养测评框架

PISA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它由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策划,OECD会员国共同监督管理,并有日渐增多的非会员国家与地区参加。此项国际评估调查从2000年开始,每三年举行一次。每三年确定其中一个方面素养作为主要评估领域,另外两个方面作为一般评估领域,九年为一个周期。

与国内学科核心素养不同,PISA关注学生对关键概念的整体理解,一方面强调学生在关键领域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特别重视在不同情境中提出、理解并解决问题时,所要具备的有效分析、推理和沟通的能力。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而终身学习的关键就是学会学习。

2.核心素养的颁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3.项目学习的引入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项目学习作为培育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实践。它通常是在一个小组中进行,小组成员在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家通过分工合作、集体讨论、自主学习等环节,共同完成项目成果。

4.全科阅读

阅读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完成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此外,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以教学实践“我读到的北京”全科阅读项目学习实践活动为例。整个教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梳理开发全科阅读资源。围绕古都北京,学生阅读的书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生物、美术等多个学科,结合初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各学科教师编辑各学科阅读书目的导语、阅读指南、项目成果等。(2)构建全员参与的阅读系统。学生从“学会阅读”到“通过阅读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同时,学生通过系列化的阅读活动,以读促写、以读促用,拓宽学科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3)丰富全科阅读活动评价体系。教师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情景剧、环保走秀、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建立多元的全科阅读评价体系。

二、全科阅读项目学习实践案例

1.案例实施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的基础运用部分、写作部分等均展现了北京特色和首都气象。以2023年初中语文学考为例,基础运用部分涉及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城市发展的新动向;非连续性文本中北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现了北京市民的新面貌;作文提示学生不仅要读北京的“有字书”,还要读北京的“无字书”,拓展观察北京的视角。基于以上背景,本次阅读实践围绕“古都北京”展开。

2.项目内容

初一年级开展“以‘我读到的北京’为主题的跨学科视域下的全科阅读项目学习”实践活动。全科阅读首先提升的是学生人文底蕴的素养,本次跨学科阅读实践活动选择了《北京胡同文化之旅》《古都北京》《散文中的北京》《好一个北京》《红墙黄瓦》《环保超人土豆仔》共计六本书,从北京的建筑、民俗、园林风景等角度切入,全方位地帮助学生了解北京这座城市,加深了对北京这座文化名城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本次阅读实践活动又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个方面展开,以“翻开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为驱动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担当精神以及实践创新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使命感。

三、应用反思

1.在抽象空洞的说教上做减法,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做加法

PISA对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其阅读素养评估不仅关注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而且强调了更高层次的技能,如对信息的理解、运用、反思和参与,以及在多种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跨学科阅读实践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再让学生亲自体验感知书中的北京建筑、饮食与民俗。如阅读《北京胡同文化之旅》时,学生就亲自走到北京胡同,看北京胡同的现有保存情况;读到《古都北京》《红墙黄瓦》这类介绍北京古建筑的书时,学生就走到天坛、故宫、颐和园,实地参观走访。比起空洞的说教,若在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做加法,阅读的收获会加倍。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阅读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推进“大阅读教学”。如教学“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有关联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从文学作品中了解节日;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访名胜古迹,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阅读内容的真实性。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与评价中,教师应为学生树立“大阅读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授不局限于教材的经典文本,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杂志、报纸、公众号文章等生活类文本,让学生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在个体学习的困惑中做减法,在集体合作交流上做加法

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辩论、讨论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如阅读《古都北京》这本书时,学生对文中所提到的“古建筑榫卯结构”不是很了解,这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搜集资料、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是其中一员,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交流可以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促进了知识点积累,培养了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思想,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被动接受的环节上做减法,在自主探究的时空上做加法

项目学习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强调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为驱动、以成果为导向,通过阅读书目,获取可以利用的知识,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提升对北京城市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总之,PISA阅读素养视域下的全科阅读实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通过不断的努力,期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阅读体验,切实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基于PISA的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策略实践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CDCA202011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